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020-03-04 01:28: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新课改对体育课提出了新的要求,防止只重视运动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心理健康目标达成的现象,要努力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又发展心理品质,还要注意创设一些专门的情景,采取一些特别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增强学生身体体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而且竞争日益强烈,这就要求每个人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们的学生所面对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就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身心健康作为初中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板块,它在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师生活动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帮助学生调节情绪、陶冶情操,培养合作与竞争的精神和优良的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为今后的社会实践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一、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个体心理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每个学生都会因为适应不良而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没有正确的自我观

念,体验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爱学习,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甚至出现厌学、辍学、焦虑和自卑等现象,不善于同老师保持良好人际关系,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生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

在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服从长辈的意识淡薄,不愿别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在自己身上,有些青少年过分强调自我,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有意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经常用反抗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2、自我意识的高涨

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很多心理能量用于内省。表现在:一方面,他们总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总是感觉别人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3、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作用的逐渐减弱,具体来讲包括:情感、行为和观点上的脱离,以及父母榜样作用的削弱。

4、与老师关系的变化

小学阶段他们可以接受任何一个老师,初中阶段,他们开始品评老师,对自己喜欢的老师言听计从,对不喜欢的老师,则采取极端否定的态度。

5、与朋友关系的变化

不再成群结伴的交往,开始一个或两个人进行交往,并且关系十分密切持久。初中开始阶段,男女对于异性的兴趣是以相反的方式予以表达的,不是相互接近,而是相互排斥;到了中后期,男女之间才逐渐开始融洽相处。而且,有些男女心中会有一位之间喜爱的异性朋友,但他们并不公开表现出来,而是作为心中的秘密保留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情会逐渐淡化。

6、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对挫折承受力差

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担心考试会失败,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情绪十分低落,“于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现为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甚至出现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

7、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质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优生)的缺点看多优点看少,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自信心。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基础和对不同项目的爱好,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特别是要根据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确定达到的目标,使每个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享受自我实现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另外

对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评价和赞美,从而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2、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一些有难度的技术教学中,学生可能会有退却和害怕的心理,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利用各种外部刺激,如语言等,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变教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体育教学中,把握教学的基本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新授课时,可以利用图卡让学生先自行学习,而后进行展示,最后由老师进行纠正点评,学生再提高;又如在复习课时让学生自行练习,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和进行自我评价。

4、培养团结协作互助的精神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例如拓展游戏信任背摔,让学生体验到安全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也削弱了自我意识的高涨情绪。

5、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

6、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对爱抚情感的渴求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

心理需要。老师只有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的心田,师生间才能产生心心相印的体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小结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值得广泛重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目的的,而要靠体育老师长期的不懈努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通过具体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意识、道德、品质、思想和毅力等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真实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的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大容中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j].

[2] 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关系[j].

[3] 季浏.认知心理学与体育运动[j].

高校体育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体育教学应强调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_7

初中体育教学论文2

初中体育教学活动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模式论文

《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doc》
初中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