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春晚不是民俗

2020-03-03 10:55: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看春晚不是民俗,侃春晚才是大民俗

“兔年春晚,此处省略一万字。”这或许是今年春晚最经典、最应景的评价了。经过从除夕到初六的数天“发酵”,春晚话题层出不穷,涵盖了台前幕后,从“虐金鱼”到“删减门”,从“穿帮门”到“揭秘控”,从观众席的“笑脸哥”到“漫画女”„„

近几年,原本一枝独秀的央视春晚口碑日趋下滑,观众边看边骂,边骂边看,但依然不错的收视率与可观的经济、品牌效益令沦为鸡肋的春晚还是诱人无比。于是,有人戏言:“看春晚不是民俗,侃春晚才是大民俗。”

高收视带来的是高争议。央视春晚给出的官方数据是81.92%的受访者认为今年央视春晚办得好,但网站的调查却显示43%的人认为今年春晚表现太一般,网友评价可见一斑。 在美学理论中有„仪式性效应‟一说。一台春晚能否触摸到集体深层心理,是获得广泛社会感应的重要标尺。春晚散发出来的强大的现场感应力,宛如加入一个除旧迎春的集体仪式。春晚正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审美心理。

对于春晚的仪式感,现在观众已经接受,所以除夕之夜看春晚,也成为大多数人文化守岁的一个习俗。据央视网公布的满意度调查称:今年除夕夜,在全国收看电视的家庭中,有93.88%的家庭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在收看过晚会节目的家庭中,81.92%的受访者认为今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办得好。但是,来自民间的信息显示,大家对央视兔年春晚评价并没有这么高。在1万多人参与的新浪微博小秘书发起的调查中,对兔年春晚表示“满意”的只有6%,认为“一般”的有25%,还有59%的人表示“失望”,10%的人“没看”。作家郑渊洁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中做了个调查对央视春晚打分,截至昨天上午10时15分有 4000多人参与,认为央视兔年春晚得分应该在60分以上的只有25%,认为得分应在80分以上的只有9%,还有38%的人直接为央视春晚给出了20分。 今年央视春晚被指“三无”产品,网友称“20年来最难看”

央视春晚办了二十多年,今年骂声尤为汹涌。在网络文化发达的当下,关注度与美誉度的背道而驰在央视春晚身上演绎到了极致。

之前的春晚舞台是当红歌曲和歌星的孵化器,是年度流行语的诞生地,而兔年春晚能够留下的却太少。在众多网友犀利的评价里,2011年兔年春晚得到了“近二十年来最难看春晚”的称号,同时还被称为是“三无产品”无亮点、无笑点、无看点。

为什么今年央视春晚遭遇了这么多的炮轰?网络声音是否代表了大多数的民间声音?今年春晚真的有这么差吗?

无聊,有期待点吗?

往年的央视春晚,从筹备期开始就受外界关注,而且总会抛出几枚“重磅炸弹”让观众们心心相念。比如说,去年的小虎队再聚首,王菲的复出,都十分吸引眼球。小虎队会唱什么歌,表演与以前会有何不同,王菲会穿什么衣服„„这一系列的期待都足以勾起观众对春晚的浓厚兴趣以及津津乐道的话题。事实上,小虎队的表演时段确实是收视率最高的春晚时段,而小虎队也因春晚成了相当长时间内的热点点击词。可是纵观今年的春晚,在此之前就没有任何兴奋点:赵本山?虽然观众最爱看他的小品,可是他一个人并不能支撑大家对整台春晚的期待;林志玲?她常在观众面前晃啊,上春晚也不稀奇;周杰伦?他来过多次了呀!记者观点:春晚之后,网友评出“春晚十大不给力明星”,林志玲名列榜首,周杰伦、姜昆、李健、何云伟、李菁等都在榜单之内,这些明星原本都是央视准备贡献给观众的惊喜,不过真的没让观众惊喜到。地方台都请到了莎拉布莱曼、贾斯汀,央视春晚怎么说也该请个国际巨星吧?

无趣,有年度流行语吗?

像董卿穿了当年章子怡的衣服,像何云伟、李菁不知所云的严肃相声,像那个乏味的魔术表演„„兔年春晚从头至脚散发着一种旧瓶旧酒的气息。节目的气质都很古朴,以搞笑为主要任务的语言类节目几乎全军覆没。当相声和小品里的演员们把流行已久的句子当作笑点献宝似的讲出来时,网友们都无语了。往年语言类节目都能创造出大量的流行语,而今年是大量流行语用在了语言类节目中,像“给力”,“神马都是浮云”这种句子,都过时许久了,“大厨们”端出来的不是新式饭菜,而是别人的旧饭,质量和诚意一样的不足。记者观点:央视春晚一直嚷嚷着创新,可是却越来越不思进取了。单说走国际化路线的大山的相声,还比不上北京卫视环球春晚上的此类型节目。当初央视拒绝刘谦三进春晚的原因是“观众对魔术解密的兴趣已经超过了魔术本身”,可是如今这个魔术演过之后,观众们连揭秘的兴趣都没有了,不能不说是“杯具”。

无味,有春晚专属印记吗?

从万众期待到可有可无,春晚的地位本来就逐年下滑,而能够刻下春晚专属印记的节目和演员也渐渐减少。以往,我们看春晚,记住了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记住了王杰的

《回家》、记住了谭咏麟的《水中花》,记住了那英和王菲演唱的《相约1998》„„春晚制造了流行歌曲,春晚也能够看到当时最红的艺人,像谢霆锋、章子怡等。可是,如今的央视春晚把新锐元素排在了远远的位置,虽然也请来了周冬雨、窦骁、李健、方大同、萧敬腾,但是力度明显不够,也未给观众留下太深刻的印象,能够记住的歌曲和演员细想一下,“这个真没有!”

记者观点:王菲去年唱了李健的《传奇》,让观众对李健有了飘渺的仰望感,可是当李健真正登上了春晚的舞台,观众对他的“向往”却少了许多。其实这么说并非是针对李健,只是怀疑春晚的功能开始从把人拉上神坛改为拉下神坛了吗?

深层原因娱乐产业太繁荣了!

“只有一台春晚,它叫央视;只有一种欢呼,它是国家。

这个舞台是一条巨大的流水线,无论原料如何复杂多样化,只要上了这台高速运转的机器,出来的都将是整齐划一的产品,包装一样、光泽一样、动作一致甚至连眉眼高低都有十之八九的相似神韵。” 但 今年的除夕夜,有了广东卫视自办的南派春晚,与央视正面对撼,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旅游卫视、东方卫视不再循例转播央视春晚,而是为观众提供其他节目。究其原因,因为,地方卫视胜于央视的大型综艺节目近年不断涌现,如“超女快男”,如“中国达人秀”、如各家卫视群雄并起的跨年音乐会,其影响力收视率都非央视同类节目可比。今年地方卫视的春晚虽然从整体性上还不能与央视抗衡,但是各家卫视的春晚中不乏亮点,而这些亮点并不比央视春晚中有些节目的水平低。地方卫视勇于挑战央视,这既是分担了央视春晚众口难掉的创作压力,更是一种良性的艺术竞争,这对办好春晚,满足观众的文化需求有着这积极的意义。网络,成也网络败也网络

网络文化的愈加繁荣,让很多节目成于网络也败于网络。以往在春晚的舞台上能够创造出诸多流行,创作者的精彩包袱来源于民间,然后通过春晚流传,有的甚至是一夜成名。而由于网络文化的发达,在网上各种笑料、各种段子应有尽有,流传速度更是飞快,创作者通过民间而来的笑料早被熟知,春晚创作者想要开创出新的原创性的东西,实在举步维艰。除此,微博的出现也大大“谋杀”了春晚的可看性。各种批评、揭秘从未如此汹涌,以至于春晚从一开始冒头,就呈现被“围殴”的状态。

至今日,对于春晚,除了调侃一二,再能做的就是拢拢思绪,能不能从国家的大框架下找到点关于个人的什么东西。因为它早已是春节的伴生品、连体婴,时间长河在奔流,就得通过这道水闸。你看与不看,春晚就在那里,除夕之夜;你骂与不骂,春晚就在那里,大年初一;起床,穿衣,吃饺子,拜年去。 又一台央视春晚演罢,成败任人评说。

说实在话,快三十年了,在重唤“年味”、娱乐大众方面,央视春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对它,国人怀着一种“既爱又恨”的复杂情绪,一方面是已然形成一种消费习惯,大年夜早早就打开电视;另一方面又越来越不满意,几乎每台春晚之后都会听到各种鞭辟入里的辛辣嘲讽。

由于这种无可争辩的“先发优势”,抱着对既成事实的合理性的尊重,看来央视春晚仍将在争议中延续它的吸引力和生命力。近几年,央视春晚受人诟病颇多,究其原因,在外部因素上,如今社会多元化,观众欣赏水平提高、口味变刁,对小品的“笑点”也水涨船高,变得“难伺候”了。在内部因素上,一是“腻”,主持人老面孔、老腔调,容易让人审美疲劳;二是铜臭味,去年过滥的植入广告更是惹人厌恶;三是“假”,观众满意度调查数据与普通人感受差距过大;四是程式化,结尾曲有必要老是李老师的《难忘今宵》吗?五是煽情过甚,幽默小品里也要来一段“感人”音乐,然后是赚人眼泪的台词,不伦不类„„

不过,我们也能看出央视春晚的策划者们一直在努力,今年的央视春晚虽然给人的整体印象“麻麻哋”,但有几个细节上还是体现出了“真诚”的成分。

其一是草根味道多了。既然是大众年夜饭,就不能只有宫廷体,更应有来自底层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不能只限于以往倪萍大姐式的煽情与怜悯,而应更多立体展示他们的真实生存状态。“西单女孩”、“民工街舞”与《春天里》是否能充分体现草根味道,值得商榷,但至少是一种突破。

其二是“真唱”。旭日阳刚的走调与破音,零点敲钟后萧敬腾一连几处高音都没唱上去,这两个“不完美”却意外地得到一致赞誉。道理很简单,如今的老百姓最愤懑、最痛恨被糊弄,一旦知道自己品尝的“年夜饭”是变馊了的“隔夜饭”,一定会心生被愚弄之感;相反,只要台上表演的是真正的“现场直播”,即便有时不完美,至少觉得这“年夜饭”是新鲜的,作为“食客”自己得到了尊重。

今年的春晚,观众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平淡”。其实,我们不妨怀着一颗平常心——它就是如今中国老百姓花样繁多的年夜饭中的“寻常一道菜”——我们又何必对它期望值过高、爱之太深恨之太切呢?

“平淡”不要紧,真诚方可贵

看春晚

看春晚

大学入学考试不是春晚

看春晚作文

作文《看春晚》

我看春晚

看春晚读后感

看春晚作文欣赏看春晚

年年看春晚[优秀]

我看春晚新变化

《看春晚不是民俗.doc》
看春晚不是民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