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讨论

2020-03-02 04:30: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的理解?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曾讲过,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从宏观上,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福各国人民的世界和平梦;从微观上,中国梦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总结起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希望与大家交流。

一、以“中国梦”的伟大目标为“尺”,严格要求自己

首先应该落实在工作实践中、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够把实践“中国梦”仅仅作为对他人对别人的要求,而要一把尺子、先丈量好自身在丈量别人和他人,这应该成为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一面大镜子、一个检验尺度、一个经得起检验的平台。

二、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从大局出发,克己奉公、辛勤劳动、要反对浪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我们要增强坚忍不拔的精神,要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始终埋头苦干,锐意进取,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自己心中的梦而不断奋斗。

三、共同努力,凝聚中国力量

这就是要凝聚中国各民族的力量。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增长知识、锤炼意志成为中华民族最有力的建设者,用中国13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只有我们每一个人发挥这自己的能量、付出辛勤劳动、凝聚广泛智慧,只有实现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小的梦想,才能够汇聚成民族的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中国梦的宗旨就是我们每个人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出来的。中国梦是复兴之梦、发展之梦,也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

2.谈谈你印象深刻的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

侯伯宇先生生前系西北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教授,著名理论物理学家。1930年9月出生,198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10月6日,因病去世,享年80岁。

学习侯伯宇先生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侯伯宇先生一生经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把对党的热爱、对祖国事业的热爱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抗美援朝时期,他毅然放弃在海外求学机会,回国参加抗战,并将自己四年大学学费、生活费1000美元倾囊捐出。1950年他首次提出入党申请,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在受到政治冲击的特殊条件下,仍不动摇对共产党的执着追求,再次提出入党申请,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全身心投入党的教育科技事业。1958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西部,在陕西学习工作了45个春秋。80年代以来,国外和北京、上海等知名高校多次以优厚待遇邀请他任教,都被他一一拒绝,把自己的精彩人生献给了西部发展,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科学事业。

向侯伯宇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顽强拼搏、不畏挫折的奋斗精神。侯伯宇同志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知识分子,一生充满艰辛曲折。青年适逢战乱,求学坎坷,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后辗转台湾、香港、北京、天津、西安,195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当过翻译,做过工人。晚年又遭受病痛折磨,仍手不释卷,指导学生,即使卧床之际,自己已不能看书,就让学生读给他听,敦促学生继续完成手头的学业。他把科学研究当作最大乐趣,把攀登科学高峰当作最大追求,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体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和坚强毅力。

向侯伯宇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朴实无华、淡泊名利的人格品质。侯伯宇同志先后取得了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出版专著两部。他从不居功自傲,从未动用科研经费为自己报销与课题无关的费用,参加学术会议从不参加考察游览,从不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和宣传。他生活俭朴,拿出自己的科研奖励资金用于改善研究所的办公条件,用自己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3.学习并谈谈你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认识?

首先,应该弄清楚“两学一做”是什么?开展此项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简简单单16个字,却字字千钧。学党章党规,可以让每一名教师深入领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优良作风,深入领会党员条件、义务、权利,明确做合格教师的标准和条件;学系列讲话,可以让每一名教师牢记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个人思想政治、作风和能力建设,坚定理想信念。

其次,要将“两学一座”的学习成果落在实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要将所学运用到日常业务工作中去,从上至下强有力推动,从下至上落实好精神贯彻,同时在学习运用的过程中,要抓好个案分析;四是“两学一做”活动要走出去,在教学过程中,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和作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要更新观念,终身学习。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要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我们要结合当下“两学一做”的政治学习,立足当今,放眼未来,坚定信念,充当人梯,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下一代负责。

4.如何树立入党动机?我为什么入党?青年教师如何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动机”就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是人为某一件事不懈追求并为之奋斗的源动力,是人的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良好的动机会促使人们客观地、科学地对待客观事物,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奋斗;不良的动机会促使人们片面地、狭隘地对待和思考客观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急剧膨胀起来的个人利益的立场上,为实现个人利益而工作和追求。所以,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首要目标就是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我认为要树立起正确的入党动机,首先要对党有深入的了解。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事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性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肩负着阶级和民族的双重使命,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要为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也要为实现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这些先进的思想,积极的观点,科学的世界观的影响下,我真正地,自发地,积极地,迫切地想加入这个先进的组织,成为它的一员。

同时,向周围的优秀党员学习也是极重要的。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优秀党员的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我对党的认识会更加真切。我要始终保持正确的思想,不迷茫,不犹豫,那么向周围的党员们学习是很好的方法,他们的优秀品质渐渐地也会成为我的优秀品质,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我心中扎根,并使我一生受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党委副书记徐川《答学生问:我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书记:升学考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情,她并没有特别傲人的成绩。而且,当个人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冲突了,党员本来就要作出牺牲和让步,不然凭什么你是党员?入党的时候都宣誓过的,要随时付出,入党不是为了能够给自己获得更多利益。我脑海闪过一个词叫正义凛然,有股正气支撑的人大概都是威风凛凛百毒不侵的。我觉得我做不了这样的人,但是我觉得我愿意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我觉得这才是正能量的世界,我觉得这才是我们都需要的世界。研究生时期:我们支部的核心任务就是组织政治学习,我第一次当党支部书记,第一次带领大家学习,所以我特别用心。当时,我们的学习任务是领会上海市委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我们认真学习了3个月。后来,领导被抓了。

时间慢慢过去了,我自己也终于可以比较平静地想清楚一些问题。其实,我们不应该把入党的动机跟某个人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他们都是个人,都是个体。把信仰交给个人承载永远是有风险的,也是脆弱的。或者说来得快,去得也快;建立很容易,摧毁也简单。因为人是会变的,所以我们有个词叫盖棺论定,死了才靠谱儿。尤其在别人信仰没有那么牢固、没那么可靠的前提下。另外,我们不应该因人废言,不应该因为人出了事,就觉得所有的话都没道理。上海市委领导当时的种种讲话不是代表他个人,讲话的意义也不能因为他个人出事而全盘否定。

我开始读党史,我想从这个党的诞生之初去寻找答案。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 现在,入党的门槛越来越高,入党也越来越困难。决定一个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永远不是党员的数量,而是质量。那就让真心想加入这个组织的同志们面临更多一些考验。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不能为群众全心全意奉献,做不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是没有资格入党的。至少,在我所能辐射的范围内,就是如此的标准和要求。

如果大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那就不只是我,而是我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同时,也应该带着每个人的信念和故事。

党课讨论

党课讨论

党课讨论

党课讨论

党课讨论

党课讨论

党课讨论感想

党课讨论主题

第二次党课讨论

党课讨论2

《党课讨论.doc》
党课讨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