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2020-03-01 17:41: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专题片通过深入剖析反面典型违法违纪的原因,来警示他人引以为戒,使广大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大概是很多人看完《永远在路上》后最直接的感受。尤其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的那几句话,“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瓶,被碰得头破血流;收受别人的陶瓷瓷碗,被砸得遍体鳞伤;收受别人的书画字画,将政治生命化为灰烬;收受别人的钱财和贵重物品,使自己跌入了经济犯罪的万丈深渊。”多么深刻的领悟,可惜晚了。很多官员落马,不但牵扯了一个地方的官场体系,还牵连了自己的家人,说白了,都是由于自己的贪欲,把“同志”和家人,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正如很多落马官员所提到的,一开始只是接受礼品礼物,再后来只接受“好友”的钱财,再后来就来者不拒,直到麻木不仁,不当回事。一个官员从违纪到违法,如果不接受群众的监督和纪律的约束,就随着欲望的膨胀开始肆无忌惮。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人,起初都是好党员好干部,都是兢兢业业干事的好同志,否则,不可能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就是因为所谓“大环境的影响”,在利益面前迷失了方向,扭曲了三观。原北京市委副书记吕锡文在交代问题时谈到,在西城区当领导干部时,“别人说我土,说就说去吧”,但随着职务的提升和权利的变化,开始在乎自己的穿着打扮,在乎别人对自己外在的评价,忘记了内在修养的提升,最终迷失在了权钱交易的“圈子”中。

老虎苍蝇一个都不放过。建议所有的党员干部都看看《永远在路上》,尤其是那些还把违纪违规还看做“小问题”,认为天高皇帝远的,存侥幸心理者,赶快收手,否则,他们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CCTV在XX年春节,曾出过一个专题片《家风是什么》,苏荣说,他当时就不敢看,为什么不敢看?因为从他的“大家庭”到“小家庭”,到处充斥着权钱交易的歪风邪气,整个风气都被他带坏了,最后这些人都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处。

谁也不希望今天还认真干事的好同志,明天就是阶下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在党员干部的底线意识和自律意识,也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保护。如果从源头上解决了违纪问题,把诟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也就给整个队伍的纯洁性提供了根本的保证。

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专题片第一集《人心向背》开宗明义地传达了这样一种信念“高举反腐的利剑,扎牢制度的笼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这段出现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二○一五年新年贺词中的话,以自信而坚定的态度,展现了中国人千百年来斩恶除奸的正义情怀,也温暖了现实中因贪腐频发而蒙上阴霾的亿万民心。

回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虎拍蝇”之路,确实如此。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不管官阶多高,都必查无疑,*、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位高权重,也不能例外。一些处长、镇长乃至村支书、村主任,如单笔受贿5000万元的某居委会主任于凡、村民拉起横幅庆祝其落马的某村党委书记刘大伟,全被恢恢大网收起。只要存在贪腐行为,就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不管其有多么霸道嚣张,不论其贪腐方式有多么“无法无天”,如“天津的停车场都成他们家的了”的“武爷”武长顺,公然为自己修建“王府”、敢于高调贪腐的*,都被反腐利剑斩于马下。一些自以为贪腐行为隐蔽无痕的贪腐官员,如自以为无事,“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的周本顺,如极有“创意”的“把那个茅台酒就倒在矿泉水瓶里边”的张建津,也都没有逃脱党纪国法的追究和制裁。

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就是不管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窝案,还是表面上仅仅暴露了些许私德问题的个案,都严查不怠。这其中,有聂春玉在山西吕梁大肆买官卖官,成为山西“塌方式腐败”的一个缩影。十八大以来,仅吕梁就有5名地厅级干部、83名县处级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这其中,也有先前因“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被“双开”,继而因涉嫌受贿被移送司法机关的雷政富。

反腐肃贪必须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十八大以来,中纪委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次次震撼出击,不断刷新人们对党中央反腐决心的认识高度。军队是反腐禁区、退休即进“保险箱”、“刑不上大夫”、巡视只是一阵风……一个个所谓官场“潜规则”,被“踩着不变的步伐”的反腐行动一一打破。

这是一场关系人心向背的斗争。而人心向背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我们唯有胜利,别无选择。从“老虎”“苍蝇”一起打,到遏止“隐形腐败”、重点整治“微腐败”,从“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到既治标又治本,看住关键少数,这些反腐理念都最终指向那个庄严的承诺“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有腐必惩,有贪必肃。”

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看后心情特别激动,感到特别震撼。”中央党校党建部叶子鹏说出了大家共同的感受。他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告诫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把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从片中能鲜明感受到,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得到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之所以将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谋幸福的。”河南省开封市纪委常委康青选告诉记者,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一定要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

“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在此背景下,专题片的播出恰逢其时,这是讲好反腐故事的精品佳作,是歌唱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的好声音!”湖南省湘西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龙山县委书记周云观看专题片后说。

“当看到*等一批腐败分子的认罪与忏悔之态时,心中顿时想起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安徽省霍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陈明龙说。

在浙江省遂昌县纪委,17日晚的会议室灯火通明,全体纪检干部正认真收看《永远在路上》,大家边看边交流体会。遂昌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付勇斐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只有进行时,专题片中的案例鲜活深刻,既有剖析和忏悔,也有深入的点评分析,这既警示为官者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也让广大百姓看到了我们党反腐败的坚定决心。”

17日晚,福建省长汀县新桥镇党委委员早早就守在办公室的电视机旁,观看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专题片。新桥镇党委书记韦萍说:“白恩培、周本顺等人突破纪律底线,丧失党员信仰,成为‘阶下囚’,警示意义极强。作为乡镇党委负责人,我将切实担起主体责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

“只有算明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也只有算明白人心向背的政治账,才能凝聚起改变时代的磅礴力量。”叶子鹏告诉记者,他已迫不及待要看第二集了。

“认真看完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学生时期就要以片中事例为警示,崇廉拒腐,坚定信念,增长知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绽放自己的青春色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清华大学首届苏世民学者赵闯看完专题片后写下这段话,并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触动。

专题片在网友中也引起强烈反响,众多网友纷纷点赞。有网友表示,“高质量的反腐警示专题片,好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看了第一集,便能感受到党的良苦用心、菩萨心肠。”

收看永远在路上心得体会.doc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个人某

《永远在路上》个人观后感心得体会某

某年收看永远在路上的心得体会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观后感

《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doc》
个人收看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