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 2000+

2020-03-04 01:22: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二寒假作文6电影评论 二〇〇九级五班 王文峰

礼乐仁和的理想

——电影《孔子》观后感

一百六十余年前,德国正义者同盟改造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发表了著名的《共产党宣言》,那是两个人毕生理想的实现,这也是古老中国一位老者的理想,一个礼乐仁和的理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一个追寻理想的赶路人。这是我于这位老者的介绍。我冠于夫子的这三个誉号并非他的本质,孔夫子生来并不是伟人,只不过他用毕生精力去实现他的理想,仅此而已。后代圣君明主们惠孔的恩泽,以至于“大成至圣文宣王”的称谓,都不过是帮助夫子修些边幅罢了。

礼乐,是中华物质文明的鼻祖;仁和,是中华精神文明的先声。礼乐仁和,昭示着中华文明的诞生。 周公的作为不只在于他会解梦、告诉你今天该结婚还是该盖房子。他创造了周礼。中国在清朝消逝以前贵为礼仪之邦,正是来由于此。炎黄子孙要懂得尊长护幼,又要知道见了上司不能捏他的脸蛋、去朋友家不要顺走人家的二锅头,这就是“礼”。它修筑了中华民族的光明大道,我们的发展,是不能失去礼法的。这也是我们真正的行为规范。

周公又是东方管弦的发明人。这是一支独立的音乐起源。偏盛于渤海之滨的《韶乐》,是它优秀的代表作。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心里残留的宫商角羽,像盘旋在家里的梁柱上,怎么也挥不去,在耳边一遍一遍的播放。中国人自己的文艺诞生于此,“乐”是我们的荣光、代表着炎黄的奋起。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论语·学而》)欧罗巴和亚美利加的人们崇尚人性本恶,所以他们有阴森的教堂和严谨的条条框框。而我们看着喜洋洋的婴儿,天生就携来一股喜气。“人之初,性本善”的声音诉说着中国人淳朴与善良的本性。不同于西方教堂的黑白墨绿,玉皇庙和女娲祠从来都是亮彤彤的大红一片。“和”是我们的追求,中国人以为孩子是天真的、是和谐的,所以和、合两位神祗才有了

1 / 3

高二寒假作文6电影评论 二〇〇九级五班 王文峰

城隍庙里孩童的化身。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孔子一生旨在“仁”。这是中国自己的价值与追求,即要以人性的伟大使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这也是古老东方朴素唯物主义先哲们共同的认知。当然,荀子除外。

礼乐仁和。孔夫子是要告诉我们,中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要去感受她;中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要去信奉她。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为大同。(《礼记·礼运》)孔夫子善良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理想。三千年后,西方哲人冠以礼乐仁和另一个名字——共产主义。

这就是孔夫子的路,我们在走,且一直要走下去。

孔子编篡了“六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复旦大学的校名欣耀一代代莘莘学子,《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公文总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记载着为人的道理和东方礼法的原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周易》是东方人心灵的精髓;《乐经》已失传,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韵味仍然激励着人们的探索;《春秋》是第一部史书,给了史学界东周前期的另一个名字。宋代的朱熹又取下部分《礼记》的精华,并以孔孟之良言,增辟“四书”,即《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可见,“四书五经”饱含古老的东方哲学,拥有我们取而无尽的道理。孔夫子整理出了中华文明几乎各个方面的范本,开辟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所以我说,孔子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他又铺出了一条礼乐仁和的道路,让我们永远走下去,所以我说,他是一个追寻理想的赶路人。

如果有人怯于礼乐仁和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怀疑礼乐仁和的可行性,那他一定是一个悲观主义者。理想,本就不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但正是由于理想的存在,炎黄子孙才得以一代一代发展下去。三千年前,鲁定公阻止孔子的礼乐仁和,孔子遂去鲁而游天下,才得以光普寰宇,万古皆歌。世界上才会有数以百计的孔庙,明神宗才会尊孔子为至圣先师,康熙帝才会题写孔庙里“万世师表”的匾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理想之路,贵于坚持。而老子虽为孔子之师,却不相信礼乐仁和的未来,只是

2 / 3

高二寒假作文6电影评论 二〇〇九级五班 王文峰

一味“放下”,所以他的“无为”才终于没有被历史接受。孔子的理想、孔子的精神,是我们的财富,最先读懂孔子的,是司马迁,所以《史记》里的孔子才得以与陈胜齐平、与张良并起,登入《孔子世家》。

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也有一个理想。而先哲们已经指明了方向。他们的思想古老,却绝不落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礼记·大学》)这是三千年前提倡改革的声音。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这是世界最早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儒家之学观诸今,仍旧可兆三千年!吾辈当颂礼乐仁和之良德,为万世开太平!

为了理想,孔子选择了礼乐仁和;同是为了理想,朱东润先生在《张居正大传》中激励我们:整个的中国,不是一家一姓的事,任何人追溯到自己的祖先的时候,总会发见许多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也许有的黯淡一些,但是当我们想到自己的祖先,曾经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努力,乃至为生存而流血,我们对于过去,固然看到无穷的光辉,对于将来,也必然抱着更大的期待。前进啊,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为了礼乐仁和的理想!

(2092字)

3 / 3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孔子观后感 2000+.doc》
孔子观后感  200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