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中国

2020-03-01 19:30:1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60208魅力中国——南宁博物馆1

谁说南宁没有精彩的历史?出土于南宁的传世瑰宝你见过吗?南宁的老字号老品牌你能说出一二吗?南宁的民歌民俗由来你都了解吗?想知道的话,就赶紧到南宁博物馆吧!1月29日,南宁博物馆正式开馆。除了展现丰富馆藏文物,博物馆陈展更运用了多项在国内或广西首次使用的高科技展示手段,不妨跟着梁烨一起来了解吧。

首先咱们先说一说镇馆之宝元青花罐。南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据了解,专家确认的画有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罐,目前世界上只有9件,在南宁博物馆展出的就是其中的一件。这件元青花“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被认定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八大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器行列中的第九件,属稀珍之宝。罐面上所表现的人物故事源于元杂剧《尉迟恭单鞭夺槊》,讲述的是单雄信打败段志玄后,欲追杀秦王李世民,尉迟恭策马持钢鞭赶来救驾的情景。如今,该罐被放置于南宁博物馆二层的“古代南宁”展厅进行展示。该罐内外满釉,釉微闪青色。罐体上,两名猛将战斗的场面跃然罐面,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据南宁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尉迟恭单鞭救主图”罐是元代用于外交的礼物。该罐将在南宁博物馆内暂时展出3个月。

另外,想听老南宁的故事,不仅仅只能从老照片上了解,今后还可以到南宁博物馆忆邕城。在南宁博物馆的三楼“近现代南宁”展厅,展示着南宁本土品牌的交通工具、家居用品。桂花牌手扶拖拉机、天鹅牌自行车、金田牌摩托车、万力啤酒、皇后可乐、春风牌电风扇……这些牌子货,年轻一代南宁人或许听都没听过,但老一代的南宁人却相当熟悉。除了这些老南宁牌子货,“近现代南宁”展厅里还有老南宁的复原街景。骑楼、老友面店、和行腊味店、宜昌号百货店、万葆堂药店、大盛祥酱园店、酸野店、凉茶店、广州照相、万国大饭店、美孚洋行……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旧时的南宁。

南宁博物馆的地址是:南宁市五象新区龙堤路与宋厢路交会处。目前,南宁博物馆刚刚开馆,市民个人参观可凭身份证免费入馆,团体参观则需要提前预约。市民想要前往南宁博物馆,可乘坐601路公交车,也可自驾车前往。参观时间:整个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9时到16时30分,16时停止入场。(注:周一闭馆,周二到周日开放)。关于南宁博物馆的更多消息,请继续关注《魅力中国》。

编辑主持:梁烨

初审:

终审: 160209魅力中国——南宁博物馆2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凝聚,让人们得以穿越时空的阻隔,追寻浓厚的城市记忆。1月29日,南宁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宣告结束长期以来市级博物馆“有馆无址”的历史!这里有南宁的千年足迹。行走于各展馆间,会是什么样的体验?

南宁博物馆经过5年建设终建成,集教育、收藏、研究、欣赏、保护为一体,以保护南宁历史文化遗产为主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它由德国著名设计师Tilman设计,上海的玻璃博物馆和电影博物馆也均是出自他手哦!博物馆建筑设计造型优美,独具地方特色,外形犹若一串轻盈的树叶,高贵华丽的凤凰翅膀,铜鼓纹饰上那飞翔的羽人,扬帆远航的船队。外立面采用了镂空铝板等现代材料,并赋予壮锦等民族图案装饰,现代性、地域性与民族性相统一,寓意奋发、向上、包容和团结的现代南宁。

目前,博物馆共设有2个基本陈列和3个专题展,五大展馆除了展示南宁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还尤为重视参观者的参与和体验。

一楼的红陶馆主题是“红土情韵——卢权智红陶艺术展”,主要展示南宁卢权智先生创作的红陶作品,分为“壮乡印迹—灵感”“土火共舞—艺术”“天人合一—追求”“陶韵留香—体验”4个部分。此外,大地飞歌——南宁民歌艺术展也在一楼,主要展示南宁原生态民歌和历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本展厅突破展览的常规展示手段,在国内首次尝试“展”“演”相结合的手法,借由舞台和“壮乡歌神”艺术装置的表演使观众如置身于梦境般的歌海中。

二楼的基本陈列展着重介绍“古代南宁”。邕容华桂——古代南宁历史文化陈列展分为“邕水先民”“骆越生晖”“汉制僚风”“广南烽火”“西南门户”五大部分,以时间发展为脉络,展示了南宁从远古时期到清代上万年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楼的展馆的主题是“邕城百年”——近现代南宁历史文化陈列展。该陈列分为“开埠通商”“南宁女儿”“桂系之治”“军民抗战”“万象待新”“涅槃新生”“多彩南宁”“携心铸梦”8个部分。展现南宁历经百年沧桑,社会历史文化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五大展馆除了常规展示方式外,在内容与空间融合、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展教合

一、展演一体等方面都有独创性的突破。特别是“大地飞歌”南宁民歌艺术展馆,用展演一体的方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魅力,让博物馆在单纯的视觉体验空间中增加了听觉的体验,完整传达了民歌的文化信息与内涵。

编辑主持:梁烨

初审:

终审: 160210魅力中国——广西贺州舂糍粑

每到年节,远离家乡的游子们都已归心似箭。春节在中国人的习俗里是最盛大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中,人们总是在寻找一种传统的年味儿。什么是年味儿?

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这就叫年味。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广西贺州老百姓心中的年味。

过新年,广西贺州的老百姓有舂糍粑的传统民俗。腊月廿

八、廿九,家家户户将木蒸桶、木杵、石臼清洗干净,蒸熟糯米,放入石臼中,由家里的青壮年男子挥动木杵舂成粘粘的糯米团,女子们则用灵巧的双手将糯米团捏成碗口大的扁圆形糍粑,壮乡人称之为“粑舂”。一家老少喜气洋洋地制作“粑舂”,乡间洋溢着新年的喜庆气氛。

舂糍粑是个力气活,基本上由家中的男丁来操作,两人相对,举起中间细两头粗的木杵,轮番舂打,几十下之后,糯米被打碎变得黏黏的,粘在木杵上,举起都非常费力。待舂打成糯米团,两人协力把糯米团举起,家里的女人们把舂好的糯米团放到洗净晾干、抹上茶油的桌面上开始捏糍粑。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民俗,就是第一锅蒸出来的糯米饭做成的糍粑,是要用来供奉祖先和神灵的,所以绝不允许谁先尝。人们传统的做法是捏成盘子般大的,然后捏个小一圈的,再捏小一圈的,一圈一圈地变小,捏成九个,晾凉后叠起来,像个宝塔的形状,做成两个这样的“宝塔”来拜神。

这些糍粑大部分是用白糯米做的,有些人家则用在山中稻田种植的紫糯米做,据说紫糯米营养成份更高,口感更好,但是因为产量过低,人们无法大规模种植,所以许多人家只能做少量紫糯米糍粑,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糍粑做好后,在桌上晾干,冷却后变硬,便可放入清水中浸泡保存。可以保存好几个月呢,在过去食物匮乏的年代,人们到春耕时还可以带去田边地头充饥。

过年的时候,壮乡的人们都喜欢把这些糍粑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而亲朋好友也会把自家做的糍粑作为礼物回赠给对方,特别有意思! 编辑主持:梁烨 初审: 终审: 160211魅力中国——《曾氏传家宝箓》中的柳州典故

近日,由柳州市民曾昭才主持编修的曾氏支系族谱——《曾氏传家宝箓》终于印刷成型。为了修谱,他前后耗费了11年时间。在修谱过程中,他遭遇了一场30多年的“重逢”,也了解到不少和柳州相关的历史典故。曾昭才于1946年出生于柳州市白沙村。从年轻时开始,他就对自己的姓氏来历很感兴趣,只要碰上有关曾氏历史的书籍,他都要买回来研究。

白沙村的曾氏族人源自柳江县百朋镇官塘村支系。2004年,曾昭才在村里发现了一本老族谱,这是民国时期一位前辈从福建的曾氏原籍地抄回来的族谱誊抄本。当时,他就萌发了再修本支系族谱的念头,仅有的老族谱就是他修新谱的蓝本。巧的是,1980年时,曾昭才就曾在本族老人那里见过这本族谱,还在上面写了个“柳”字。不过,这本族谱后来不知去向,没想到30多年后再次出现在他面前。退休回柳定居后,曾昭才数十次前往官塘村,不厌其烦地找宗亲们收集资料,将所有先人的墓碑文字抄写记录下来。曾昭才不计回报地费时、费力、费财,终于在自己迈入古稀之前,完成了本支系的族谱。曾将这本族谱定名为《曾氏传家宝箓》,就是希望能够成为今后祖宗公德、弘扬本族优良传统、启迪后代的“传家之宝”。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曾昭才发现,官塘村支系的曾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柳江县百朋镇、进德镇、里高镇以及柳州市白沙村等地,拉堡镇勃村等地的曾氏族人,同样是从福建迁来的。之后,曾氏族人又四处迁徙,总数估计数万人。曾昭才新修的族谱里面,官塘村支系的曾氏族人至今有明确信息的就有2500多人。

曾昭才了解到,包括曾氏在内,柳州的很多姓氏都是明清时期从福建迁来的,即使有些是从广东迁来的,其源头也在福建。为什么他们要千里迢迢来到柳州呢?曾昭才去到福建寻根时,找到了原因:当地多为丘陵山地,适合种植庄稼的土地很少,当地人现在也以种植水果为主。在当年,因为族人繁衍越来越多,可耕种土地无法养活这么多人,一些族人不得不外出谋生。当时的广西属于未开发地区,外来人口开荒出来的地就归开垦者所有。先到者安顿下来之后,又叫来家人、宗族兄弟,规模越来越庞大。

编辑主持:梁烨

初审:

终审:

160211魅力中国——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近年来出现的比较多的一个词,它是什么意思呢?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概念首次提出;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2016年,广西将继续扩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已选取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玉林、百色6个市试水海绵城市建设,并安排750万元支持6市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扭转观念。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处处是硬化路面。每逢大雨,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建设海绵城市,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过去,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往往会填湖平壑。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湿地、坑塘、沟渠等“海绵体”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受到破坏的“海绵体”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有条件的还应新建一定规模的“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海绵城市建设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比如让城市屋顶“绿”起来,“绿色”屋顶在滞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热岛效应的功效。道路、广场可以采用透水铺装,特别是城市中的绿地应充分“沉下去”。 编辑主持:梁烨

初审:

终审:

魅力中国

中国魅力榜

魅力中国观后感

美丽中国魅力沈阳

魅力中国 幸福起航

美丽中国,魅力上海

缤纷色彩 魅力中国(推荐)

美丽中国_魅力上海

美丽中国之魅力明溪

赏析中国歌剧的魅力

《魅力中国.doc》
魅力中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