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心得体会

2020-03-03 17:46:5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康复医学学习体会

康复是指通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消除或 减轻病、伤、残者身心、社会功能障碍,达到和保持生理、感官、智力精神和社会功能上的最佳水平,从而使其借助某种手段,改变其生活,增强自立能力,使病、伤、残者能重返社会,提高生存质量。以上就是对于康复的定义,但是以前很少对康复了解得这么的详尽,只是知道,我们平时受伤了、患病了过段时间就会恢复健康,也许这也能说是康复吧! 我最早接触到康复是在去年寒假的时候,当时放假在家没啥事,就自己跑到了县人民医院去见习,在医院里面我是在神经外科跟着医院的老师学习,在神经外科我看到最多的就是脑外伤,基本上一般入院的患者都可以与脑外伤挂上边,要么是车祸、要么是被人打伤了,还有一个10岁的小孩在家玩耍的时候自己摔倒了,颅内有一个30ml左右的硬膜外血肿,这些都是在我们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些疾病。有时候我在病房里面可以看到有康复科的医生过来做床旁康复,但是当时我也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只是脑海里有一个影响,就是“促进疾病的恢复”,后来我观察到做床旁康复的病人大多数都是手术后几天或者是出现了肢体瘫痪症,但是还处于保守治疗的一些患者,当时我觉得康复应该很有作用吧!不然怎么哪么多的病人在做康复治疗,有些病人一天还要去康复科好几趟去做康复治疗呢,但是我也不知道他们去康复科主要是做一些什么样的治疗。

真正的学习康复医学是在这个学期曾序求老师的康复课堂上,因

为之前在医院对康复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所以对于这门别的同学都不是很乐意去上的一门课,我还是很感兴趣的,因为我觉得康复在临床上肯定是有用武之地的。在康复医学课堂上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康复以及康复医学,也更加确定康复医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康复医学是一门研究残疾人及患者康复的医学应用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生活训练,技能训练,言语训练和心理咨询等多种手段使病伤残者尽快的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使身体残留部分的功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达到最大可能的生活自理,劳动和工作的能力,为病伤残者重返社会打下基础。所以康复医学给很多的患者带来了康复的福音,自从有了康复医学之后有很多患者通过综合的康复训练,其神经运动功能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如果没有康复训练的话,很多患者很有可能就终身坐在轮椅上了!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用进废退”这句话,当我们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们的第一映像就是联想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生物在很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会出现用进废退这种现象,这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相对短期的用进废退也是非常常见的。比如我们懂得一项技能,当我们每天都在应用的时候,我们会越做月熟练,但是如果我们很久都不去应用的话,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会慢慢的遗忘了。我觉得康复也是遵循这一道理的,只有当我们的患者不断的去训练,才有希望使其相应的功能恢复,但是康复中的训练也不是无目的的训练,我们会在运动学和神经学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准确的评价,然后通过一些康复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有

针对性的训练,这样才能够达到好的康复效果。康复治疗除了康复师的训练和治疗之外,还需要的就是患者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长期的坚持才会有康复的效果。

在系统的学习了康复医学之后,我更加明确康复的重要性了,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好的学习康复医学,应用康复医学,传播康复医学知识,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患者有恢复健康的机会。篇二:康复中心的心得体会

从事了这一行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我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还有很多的不幸,还有很多的苦,体会到很多让人心酸,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想过仅仅是肇庆就已经有如此多的听障儿童,而我所知道的也仅仅是孩子的父母接受了国家支助来到康复中心的,也许还有很多没有得到父母重视,任其在乡下放养的孩子。这些孩子他们并不比其他孩子差,同样的可爱、机灵,甚至比正常孩子还要聪明、还要乖巧,就因为双耳的听力损失,剥夺了他们拥有听力及语言的权利,没有声音的世界里,他们无法理解很多的事情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这些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家长是老师,有的是公务员,有的是老板,更多的是一般的工人,农民,甚至失业在家,但是为了孩子,他们父母其中一方都会抛弃工作、事业,默默地陪伴着孩子,每天按照老师交代的任务,协助老师完成每日的康复训练,然而,并不是付出就会有回报的。有一个孩子,父母双方都是中学教师,为了有更多时间照顾孩子,母亲申请调到小学,父母轮流请一个学期的假全程陪伴孩子做康复训练,却因孩子本身的缺陷一直进步缓慢;有一个孩子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孩子是抱养回来的,没有母亲,父亲为他申请做了人工耳蜗后,在机构附近租房子全程照顾孩子,没有固定的收入,但也坚持让孩子吃到最好的,一个40多岁的农民,连字都没认识几个,却必须用普通话来教育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因等不及国家支助的时间,想要孩子更快的拥有听力,进行正常人的生活,卖房子卖车借钱也要凑几十万自费给孩子做人工耳蜗„„为了孩子,很多的家庭都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也让很多家庭发生不和,甚至离异。每个家长都那么努力的教育孩(转载于:康复科心得体会)子,却因自身的知识水平及学习能力的欠缺,没有使用更好、更恰当的方式去教育,导致孩子进步慢,错过了孩子康复的黄金时间。

今天的亲子同训考核中,看着这些家长,每个家长都很认真的答题,都想要为孩子争取更好地学习方式,想要得到更好的机会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有的甚至一把年纪了,还要为孩子来考试,看着他们白发苍苍了,还要戴上老花眼镜,看着从未接触过的题目认真的思考,有的甚至请假、夫妻俩一起来考,看着他们一个个那么认真地思考、做题,真的很心酸,很想让他们都过了,可现实却不能如我们所愿。 这些不是一般的孩子,不可以把他们抱起来抛,因为他们身上有助听设备,不可以玩太剧烈的运动,不可以玩水,不可以独自上厕所„„他们像国宝般被保护着,没有了一般孩子的童趣。是的,在这里他们是正常的,因为所有孩子都带着助听设备,在这里他们都是一样的,他们接受着同样的对待,他们拥有着老师和父母的爱,然而,他们终将要毕业,要离开这里,离开康复中心,去面对自己的人生,他们的苦难,他们的波折没有随着毕业而结束,一切才开始。他们要接受他们与其他孩子的不同,在这里,他们也许还不明白自己跟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但是一旦离开这里,他们是特殊的,他们要面对、接受自己身体的缺陷,要接受外人的眼光,要接受所有他们与其他孩子的不一样所带来的一切不一样的对待。或许有路上行人歧视的眼光,或许有老师不正视的目光,或许有同学们嘲笑的目光„„所有的这些让一个孩子如何去面对,如何去接受。 看着孩子们毕业,我心里总是产生很矛盾的心情,一方面很高兴孩子能出去接触更多不同的事物,迎接不一样的人生,另一方面又很担心孩子到外面的世界后,能否面对世人世俗的眼光,接受自身的不足,会不会觉得孤单,变得自闭。

孩子在康复机构毕业后,回到正常幼儿园、小学,真的对孩子日后的生活好吗?孩子佩戴了助听设备后,不可以做激烈的运动,因为人工耳蜗、助听器不能摔,做运动后出汗会导致助听设备受潮,不可以游泳、淋雨,因此,很多正常幼儿的活动及游戏听障儿童都不能参与,这样孩子在幼儿园就会显得特殊,而且因小孩子的好奇心强,就会出现有小孩嘲笑听障儿童,甚至玩弄其助听设备的现象,又因助听设备的维修相当昂贵,小孩的父母、老师就会千叮万嘱地要求他远离听障儿童,如此,无疑是对听障儿童的二次伤害,造成孩子变得更孤僻、沉默。还有上学以后,孩子因听力有损失或多或少会影响学习,那么他们的学习又可不可以跟得上。有时候我甚至在想,或许,他们在启聪学校会更好,但这样又会剥夺了他们的听觉语言能力„„ 孩子天生的残缺并不是他们的错,但很多父母却总会以他们为耻,认为孩子是他们的负担,甚至出门也不愿带孩子出去,或者带孩子出去也要取下助听设备,不愿意接受人们的异样眼光。甚至有些老师也害怕被人误认为是自己的孩子而不愿带孩子去看病。对于一个听障儿童来说,希望他能更好的回归主流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除了孩子本身的性格、家人的支持以外,还需要社会的关注,但那并不仅仅是物质上,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不带任何同情、怜悯或歧视、厌恶这些异样的目光去看待他们,把他们当成正常的孩子一样相处,我想这是送给他们最大的礼物。

我想我一直能坚持起早摸黑的、要转车过海的上班,也从没有嫌过麻烦,一直在埋怨单位的黑暗、领导的无能,却也一直没有想过要辞职,也是有原因的,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些孩子,关注他们的进步,关注他们的成长,真真切切的心意,而不是形式。篇三:2016康复科见习心得 2016康复科见习心得 康复科见习心得为大家整理医学生通过学校理论学习,以及学校实践教学前往医院见习,更好的将理论培养成个人的实践能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康复科见习心得

康复科见习心得

不知不觉,一学期的康复护理结束了,这学期里,通过理论学习、实验室教学、以及医院见习,我们对康复护理这门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在医院,我们见识和康复科形形色色的仪器,这些仪器都能很好地帮助病人复健,让病人有机会能生活的更好。听老师说,这些仪器都非常昂贵,我们不禁感叹现在的科技水平真的很高,医疗技术真是越来越好了。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看了一些卧床的病人,有的中风,有的偏瘫,几乎都是行动不变的老人,还有一些受到意外伤害造成肢体残疾的中青年人。在康复技术不发达的过去,他们可能就要一辈子卧床不起,一辈子需要别人的照顾,没有自理能力,但现在,通过一些有效的康复护理,通过复健运动,很多病人的行动能力都有很大的改善。通过合理利用轮椅、拐杖、义肢等工具,腿脚不便的病人可以自由活动,这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现代护理讲究的是人文护理,在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不仅要治病,更要提高生活质量。对于一个断腿病人而言,帮病人处理伤口,防止感染,这是治疗,而帮病人带上义肢,带病人做复健,恢复肢体活动,使病人能最大程度地行走活动,这就是康复。从中可见,康复是在治疗之后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在中国的康复技术虽然进步很快,但与一些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希望我国医疗能更加重视康复这一领域的发展。治病救人是为了活得更好,这也是康复的意义。

总之,在康复科的见习,我学到了很多,也有很多感触,真心希望康复能有更出色的发展,一些残疾人士能有更光明的生活

以上这篇康复科见习心得。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心得尽在:心得体会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康复科见习心得相关推荐:

康复科护士出科小结

康复科护理学习计划篇四:语言康复学习心得

语言康复培训心得体会

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的安排,让我有机会参加了此次的语言康复训练培训班的学习。我非常珍惜这两天的学习时间,并认真做好了记录。

第一天由郭金美教授讲解了“医教结合智慧康复,新理念新技术 ”。分别讲解了言语治疗的对象与流程、言语治疗的原理与操作模式、言语治疗的仪器、呼吸障碍的纠治等方面内容。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郭教授介绍言语治疗的五个功能模块,它包括呼吸、发声、共鸣、构音和语音,即rprap理论,言语治疗的整个过程就是通过一个评估-治疗-监控的循环过程来实现完成。rprap理论以言语产生和言语病理研究为基础,结合多年临床研究和实践构建而成。利用现代化的实时言语测量手段,对言语功能进行主观和客观的评估,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的目的。 第二天由泰亿格的王洪梅等老师讲解实时言语测量仪、言语矫治仪、构音测量与训练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王老师一边操作电脑,一边让大家通过观看屏幕进行详细讲解,并不时地进行试验来说明仪器的实际操作,通过互动让大家参与到整个活动过程中来。 王老师重点讲解了康复云的学习,它是基于康复云平台的综合康复整体解决方案,分为线上康复、线下评估。即ccbr远程康复系统,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活泼可爱的 动画,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线教育康复学习提供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情绪行为和运动等课件,让学员在学习要点的引领下,作业完成驱动下,自学完成各功能板块评估和训练方法的学习。线下学习是通过一系列以临床实践为主的录像,以“训练方法师范及模拟、课例模拟、真实课堂、大赛精品课”为主,结合专家远程指导,层层递进,帮助学员提升康复技能。 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对康复训练有了进一步认识,从理念上对语言康复有了更大的理解和提升,增长了不少见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康复科护士心得体会

康复科实习心得体会

康复科总结

康复科工作总结

康复科工作制度

康复科工作制度

康复科简介

康复科发展规划

康复科宣传单

康复科简介

《康复科心得体会.doc》
康复科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