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概说

2020-03-02 13:31: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第一讲: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概说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刘锡庆先生说:“以教师‘教学’而论,真本事,真功夫是‘作文训练,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大面积’(非少数优异生)’‘高幅度’(5分或10分以上)提高作文水平的教师,才是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

2001年《中国教育报》以醒目的标题发文:《没有不会写作文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写作文的教师》

一、有关中学作文教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文章:是以文字符号为媒介(写作载体),反映(表现)社会生活的客观事物(写作客体),表达思想和情感(写作主体),传递信息(写作受体),有一定篇章组织结构的书面语言形式。

△文章学:是以文章为研究对象,研究文章的内部构成规律和阅读与教学规律的一门学问。

△写作学:是以写作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探讨和揭示写作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的,以研究写作的理论和实践为内容的一门学科。写作学研究的成果是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和丰富与完善。

△写作课:是以学生为对象,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的,以系统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并结合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内容的一门课程。它的最终成果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

△写作:是以读者为对象,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记事、说理、表情、达意为内容,以语言文字符号为工具,创制文章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

劳动。其精神劳动的最终成果是写出成品——文章。写作就是这样一种“将思维和语言文字联结在一起的精神劳动。”

△阅读学:是以文章阅读为研究对象,研究文章阅读分析和鉴赏的规律的一门学问。(以上六个概念是《写作》杂志2001年第一期第14) △作文教学:是具体实施作文教学课程的内容、目的、方法和手段的一门实践课。它主要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科学。其内容是研究作文教学主体、作文教学内容、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手段和作文教学测评等问题。作文教学一般特指中小学阶段。

△作文:作为名词,它是中小学生学习写文章的一种特殊的训练文体,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腔”。(此问题后续)作为动词的作文,即是学生根据作文命题者命意的需要,选择一种恰当的模式(文体),把自己大脑里的知识和信息,按照自己喜欢的语言表述形式重新编码组合。(张颍东总结)

二、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中学作文教学是“百花齐放”呈多元化趋势

1、中学作文教学发展极不平衡

大、中、小城市,偏远的农村或山区、经济文化发达与不发达。

2、缺乏统一的教材,统一的体系,统一的方法。 “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基本处于自由甚至自流状态

(二)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

1、中学生作文存在的共同问题:

怕写作文;胡编乱造;套作;抄袭成风;思维混乱;没有中心;条理不

清;材料陈旧;伪感情、假大空;没有文体意识;词不达意;词语匮乏;错别字多;行文格式不对;乱用标点符号;书写潦草等15大问题.2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教师) ①中学作文教学理念的二元对立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师把作文教学的“应需”与“应试”对立起来。按“新课标”、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作文教学应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生活的需要为目标,但往往又着眼与当前的应试,中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标题作文,新材料作文) ②中学作文教学的操作有法不依

如作文命题违背原则;传统的科学的训练体系弃之不用;叶圣陶、陈铭磻(台湾国学大师)等 高原,刘胐胐的作文训练“三级跳”等教学体系缺乏继承和研究。

③中学作文教学的教材长期缺席

目前的语文课程形态,基本上还是以阅读为核心的架构。不同版本的新课程教材是以阅读文选作文主要构成,写作则零零散散地点缀其中,没有独立的被广泛使用的中学作文教学教材。

三、中学作文教学的内容和目标

(一)传授“精要、好懂、有用”的写作知识

陈望道在《作文法讲义·小序》中说:“这一册书,将告诉青年们作文上各个重要的问题,又将告诉青年们这些问题的地位和这些问题基本的解决法。”这里“基本的解决法”也就是作文规律性的问题。

朱自清在《文心·序》中深有体会地说:“有了指点方法的书,仿

佛夜行有了电棒(手电筒)”比“茫茫地读,茫茫地写”好得多。

叶圣陶说:“读写作方法和介绍写作经验的书,对于学习写作的人多少有些帮助。”

如从文艺创作的表现手法来说,“走”就是叙述,“站”就是描写。初学写作的人要学会处理“走”和“站”的关系。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知识。如观察的角度、顺序及方法,调查,访问,采访,记录,笔记等。

2、思考发现题材价值的知识。屠格涅夫的《麻雀》、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如记忆、表象、联想、想象等。

3、顺利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知识。如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构思、谋篇、遣词、造句、修改的知识等。

4、常用文体的写作知识。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5、常用的表达方式。如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6、写作技能、技巧的知识。如层次段落、过渡照应,开头结尾、详略、句式、语气、修辞等。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写作的习惯。

1、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的习惯

2、积累记忆,博采众长的习惯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写规范字的习惯

5、翻查工具书的习惯

6、作文列提纲打草稿的习惯

7、多修改的习惯

8、质疑向难,寻根究底的习惯

9、切己体察贵有创新的习惯

(三)开发学生的智力

人的智力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反映客观事物正确、深刻、完全的程度上;二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和质量上。

对于中学生写作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发:

1、审题中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新的知识,新的发现:“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七绝》)

2、选材中打开学生尘封的记忆仓库,材料滚滚涌笔端:“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

3、构思中引导学生张开联想想象的彩翼,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刘禹锡)

4、修改中指导学生推敲琢磨咬文嚼字:“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

(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品质

1、全面看问题的“广阔性”

2、“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敏捷性”

3、多角度,全方位思维的“灵活性”

4、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在“深刻性”

5、与众不同的“独创性”

6、不轻信现成结论的“批判性”

7、合乎客观规律,思维连贯的“逻辑性”

根据学生需要,应侧重训练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辩证思维和综合而形成的“创造性思维”

如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奖赛获奖作品《早恋》

(五)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文的训练就是做人的训练”

鲁迅指出,“我以为根本问题是作者可是一个‘革命人’,倘是的则

无论写的是什么事件,用的什么材料,即都是‘革命文学’,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里的“洞明”指的就是作者立场正确,观点鲜明,而且有胆有识,能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纷繁的“世事”,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万般事态人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文章的四境界:

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独特的个性——神圣的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四、《语文课程标准简读》(关于写作方面标准)

(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

1、《新课标》对作文教学总目标的要求。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① 张扬学生“个性”,淡化写作“功利”

②为“生活作文”,使作文返璞归真,由“应试”回归到“应用”重在打基础。

③重点突出,强调表达方式的训练

2、《新课标》对作文阶段目标的要求 ① 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

《新课标》阶段目标第一项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朱自清曾指出:“写作训练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种种假设的读

者,写作训练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

所谓“读者意识”是指写作在写作过程中自觉地把读者的需要、接受水平,接受心理和审美兴趣纳入自己思维活动之中的心理形态。(《写作》2005年第五期第四页)

教师在引导学生确立“读者意识”的写作活动中,应使学生思考如下六个问题:

A、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文章是给读者实用价值还是审美感受?明确文章的目的。

B、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应使读者明了。

C、谁在写这篇文章?即明确作者的地位,知道自己以何种身份向读者说话。

D、在什么地方做这篇文章?即思考作文的应用环境,以求判定向读者说的话是否适应特定的场合。

E、什么时候写这篇文章?思考的是作文的时代观念,以避免对读者说出不合时宜的话。

F、怎样写这篇文章?探求的是作文的方法,以确定如何表达易为读者所接受。

②“以人为本”,表现独特的“自我”

《新课标》中阶段目标的第二项内容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目前,学生作文缺少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的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外部社会的敏锐细腻的感悟能力;二是具有

感悟能力而不愿表达或不善表达。 ③提高观察质量,培养发现能力

《新课标》中阶段目标第三项:“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④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团队精神”

《新课标》中阶段目标的第七项“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第八项:“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新课标》有关写作教学的“实施建设”中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新时代的人应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⑤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新课标》中阶段目标的第四项:“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第六项:“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⑥改变作文教学理念,重建作文评价标准

《新课标》对学生作文“评价建设”中指出: A、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 B、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C、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提倡教师多写“教师下水作文”,评价多用“绿色”评语。

教师要转变角色,在作文批改中由“裁判”的角色转变为“读者”“教练”“评委”的综合角色。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课程目标”有关写作的要求:

①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②能考虑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③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④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材料,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⑤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⑥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两万字。

2、“选修课程”有关写作的要求

①学习写作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②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

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③广泛搜集资料,根据表达需要和体裁要求,对资料进行核实,筛选,提炼,尝试进行新闻通讯的写作。

④认识传记作品的基本特征,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

⑤能根据需要,按照有关格式和要求,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

3、“实施建议”有关写作的要求

①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型思维。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②要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

③引导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进行文稿编辑版面设计,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

④新闻与传记的写作应以学校社区生活和熟悉的人物为对象,从写作新闻评述,综述或传记性小故事开始,逐步提高。

4、“评价建议”有关写作的要求

对于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论述类文体写作的评价,应考查学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实用类文体写作的评价,应考察学生能否根据此类文本中常见文体的特点和要求,完成常见实用文的写作。

作文第一讲

作文第一讲:

小学作文第一讲

初一作文第一讲

话题作文第一讲。

作文辅导第一讲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一)

《中学生活作文教学研究》

第一讲写人作文

初中作文辅导(第一讲)

《第一讲: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概说.doc》
第一讲:中学作文教学研究概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