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

2020-03-02 16:55: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提升信息技术保障质量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校党委、校行政的统一部署,在巩固“规范管理年”、“创新发展年”活动成效的基础上,信息中心围绕“提升信息技术保障质量”主题,开展“提升质量年”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检验发展的意识,切实提高信息技术保障质量,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服务。

(二)总体目标:认真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现状,进一步理清提升质量的思路,研究提升质量的措施,探索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使“提升质量年”活动成为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质量深入调研的过程,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全面提升的过程,探索建立信息技术保障质量长效机制的过程。

二.主要内容

学校提升信息技术保障质量的思路是:统筹规划,强化整合,突出应用,促进共享。

(一)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丰富教学课件、电子图书等教学资源,探索和推广信息化教育模式,促进教学方法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二)加快科研环境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资料、仪器设备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共享和应用系统的互通操作,建设网上科研协作支撑环境和虚拟试验环境,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获取科技信息的速度和质量,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

(三)紧密结合学校实际,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校园各信息系统之间数据互通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文化与生活提供安全、高效、可拓展的信息化平台。

(四)优化校园网络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信息员、网络管理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管理好、利用好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育人的功能。

三、主要措施:

1、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开放性的概念,信息化教学媒体环境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应用环境,随着理论研究和技术条件的日益完善,信息化教学媒体环境必将向着最优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学媒体环境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用制度规范的优化

教学媒体环境要适应新的信息技术环境和未来教学环境的要求,就必须有相关的与时俱进的应用制度规范。进行应用制度规范方面的优化要从时代背景、媒体类型、应用策略、量化规范等诸方面进行考虑。所以构建信息化教学媒体环境就要注意不能把制度理解为固定的模式,而应该是开放性的模式,随着其他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避免

成为媒体应用的瓶颈。

(二)人员素质结构的优化

人才素质结构的优化是信息化教学媒体环境构建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要优化人员素质结构,形成与当前乃至今后的信息化教学环境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人才结构,尚需做好多方面的工作。

(三)主观观念意识的优化

众所周知,主观观念对教学媒体的应用具有很明显的影响,与时俱进的观念意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媒体的发展和优化组合,滞后的观念意识就制约了这种良性发展和优化组合。所以,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教学媒体使用人员的主观观念必须随之更新和优化。

(四)客观物质条件的优化

客观物质条件的优化是针对信息化教学媒体客观环境的构建来讲的。很显然,技术更新了,观念更新了,制度也更新了,如果客观物质环境还是老样子,一切都将是徒然。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望洋兴叹。另一方面,信息化教学媒体环境的优化建立在客观物质条件优化的基础上。

2、进一步推动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设。

以制度建设为引导,建设高质量网络教学资源,以公共课、基础课和主干课为主,分批进行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3、加快文献信息资源一体化建设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平台、统一业务、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原则,依托校园网,建立图书馆和院系资料室教学资源

一体化管理机制,使两者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补充,通过校园网实现共建共享,整体优化我校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充分发挥其整合力,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文献信息服务。

四、实施步骤与方法

“提升质量年”活动从2010年4月开始,年底结束。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阶段(2010年4月上旬~4月30日)

1、制定方案。制定《“提升质量年”活动实施方案》,并于4月15日前报学校“提升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组织动员。传达学校会议精神,进行广泛动员。

3、开展学习讨论。围绕活动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学习讨论,把思想统一到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上来。

(二)实施阶段(2010年5月1日~11月30日)

1、举办主题活动。围绕活动内容,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系列主题

活动。

2、组织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十二·五”信息化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广泛深入征集意见和建议,深入查找、分析影响信息技术应用质量的原因,提出提升信息技术保障质量的思路和对策。

3、提出质量报告。组织撰写质量分析报告,并于10月20日前报学校

“提升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4、探索建立提升质量的长效机制。联合相关部门探索建立信息技术应

用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监控体系和保障体系。

(三)总结阶段(2010年12月1日~12月31日)

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形成总结报告,于2010年12月10日前报学校“提升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成立“提升质量年”活动领导小组,袁良凤任组长,周超、柳军任副组长,信息中心、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落实,确保“提升质量年”活动取得实效。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利用多种形式,宣传“提升质量年”活动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三)强化检查,务求实效。对开展“提升质量年”活动情况适时进行检查,全面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及时改进工作,确保活动有效开展。

信息技术2

信息技术总结2

信息技术总结2

信息技术工作计划.2

信息技术教案 2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2

信息技术教学心得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2

初中信息技术2教案

《信息技术2.doc》
信息技术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