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观后感

2020-03-02 10:35: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信仰观后感

1919年冬天,一位当过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叫陈望道的年轻人,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从寒冬到次年早春,他在自己的卧室里,借着一盏昏暗的油灯,送走了一个又一个长夜,翻译《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第一部《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出版。《共产党宣言》只有28000多个汉字。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信仰故事的思想起点。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兴业路一个狭小的房间成立„„

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各种各样的学术思想和宗教流派,不管本土还是外来,都曾为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在信仰之路上点燃一盏盏灯。在这些信仰之灯指引下,寻求着中华民族的兴旺与发展,特别在19世纪中叶以来,中华民族处在内忧外患,随时有亡国危险之中时,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同时,苦闷彷徨的中国人在各种各样的“主义”中寻找着各自的信仰。自由主义、实用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好人政府、联省自治„„令人目不暇接,到底哪一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以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呢?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宣言》。正是这一信仰,号召了千千万万的英雄儿女为之奋斗,甚至不惜鲜血和生命去捍卫,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正如《信仰》所述,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甚至根本找不到,有哪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正是这一信仰,使得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无数的工人、农民、战士、干部、科技人员将信仰融为“一团火、一滴水”,化为自强不屈的精神,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用双手和智慧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改变了一穷二白落后的社会面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

如今,可以说我们生活富裕社会安定,那么那些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经变得平淡?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是不是已经变得虚无?《信仰》告诉我们,不,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汶川抗震救灾的现场,在奥运志愿者的行列,在新农村建设的田野上,在科技攻关的最前沿,在大学校园的朗朗书声里,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无数党员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我作为一名城管队员,更要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发扬创新精神,保障好首都秩序环境的优美和稳定。

信仰观后感

传说中国人是缺乏信仰的。那么什么是信仰?从字面上理解,信即信奉,仰即崇尚。某种意识让人信了,还会奉若神明,且怀崇敬之心,尊崇有加。

自古以来,除了百家争鸣,诸子立说的春秋时期,我们大都被独大的儒家思想所深埋。儒家讲求入世,求功夺权,一时间“在其位谋其政”真正的意味便是在其位才可有所作为。因此几千年的封建帝国莫不以争战权力为王。但朝代更迭,帝王变幻,权力从左手转至右手,没有哪个朝代真正让百姓跟从,让人民信服。当共产主义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我们才发现,其实中国并不缺乏信仰,中国式的信仰让整个世界都叹为观止,自愧拂如。

当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国人救国救亡的步伐一一被阻隔,俄国的十月革命送来的一本中国人的信仰之源——《共产党宣言》为中国革命点亮了希望之灯。这本书最杰出的诵读者当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正是这三位共产主义先锋开创了不同的历史伟绩,将黑暗的中国一步步推向光明。

《共产党宣言》中讲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正因为如此,人民才看到了斗争的意义所在。孙中山讲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提出了客观历史下的三大斗争任务;毛泽东为张思德题写“为人民服务”,又把中国革命真正的意义写得更实。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追寻的目标再一次推进。这三者全部都是以《共产党宣言》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这便是中国共产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为自己谋幸福,争自由,为中国创未来。我们的信仰何其单纯又何其伟大。

电视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烈士的鲜血让世人警醒。那还未曾远去的身影,可否让今天的我们汗颜? 也曾为一己私利放弃原则,也曾在你好我好大家好中浑浑噩噩。或者丧失了斗志,辗转在夜莺与玫瑰之间,把人民的请陈扔在了一边。或者放松了自检,骄纵了体格,无视方圆规则,愚蠢地自恋。信仰被踩在脚下。我们可曾为自己是个共产党人而羞赧。可曾为那刘胡兰一句“怕死不是共产党”而震撼;为人民做些事就邀功请赏,而忘记了张思德屡立战功,却仍乐意从一个小兵做起,最终为救同志牺牲在窑洞里,无怨无悔。当信仰被高高举起,人的头颅昂扬向上,我们的躯体挺拔健壮,我们敢于为了人民去付出鲜血与生命,人民把我们高高举起。当信仰蒙上灰烬,人便如行尸走肉,无视人民的苦痛,把百姓的生死放在一边,人民便狠狠地把他抛弃。谁乐意当没有信仰之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获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为她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且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捍卫真理。被小米加步枪打败的张学良总结得好:前仆后继。没有对信仰绝对的忠诚,何谈前仆后继?《信仰》中讲得真切,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在世界各国的政党发展史上,中国人对信仰付出的代价之惨烈绝无仅有。中国人在追随信仰的道路上,创造的奇迹绝无仅有。

“绝无仅有”四个字如今看来简简单单,然而回望历史却不忍细述。选择信仰很难,坚守信仰更难!

今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并不是我们缺乏信仰,只是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之危。这且不是危言耸听,烈士的血迹未干,我们切不能忘记了肩头责任。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可依靠的强大后盾。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共产党人终身的信仰。共产党人的胜利是信仰的胜利。如果我们丢弃了信仰,那么未来将暗淡一片。如鱼儿离了水,是蛟龙也困在异域。请让我们记住,我们要坚守,要获取的是什么,是人民的安危,是百姓的福祉。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是强大的,她可以把不同的生命力量凝聚在一起,让共产主义的光辉洒播在每一个人身上,唤起我们奋进的斗志。 其实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战争年代的鲜血与生命是惨烈,但和平年代的坚守更加错综复杂,与战争年代非黑即白相比,我们面临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考验更苛刻。我想这也是《信仰》播出的一个原因吧。时刻督促自己,保持警惕,坚定信念,在当今更加需要。

马·普顿尔说过:人活着就要用生命去解释自己的信仰。共产党人一旦认定了自己的信仰,就要坚定地去践行。我想,只要我们付出了,人民和历史一定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吧。

感谢《信仰》的播出,愿她如一剂良药,把当今中国的微恙早日治愈。

信仰观后感

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失信仰的时代,这是一个迷茫与困惑并存的时代,有忠诚就有背叛,有信仰就有迷失。特别是在价值多元化、社会物质化、经济市场化的今天,面临着“四大考验”,党员干部坚定信仰的任务比任何时候都重。如何坚守信仰?这是一个涉及到价值观的问题,是一个触及到心灵深处的问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5岁的刘胡兰、22岁的雷锋、25岁的澎湃、26岁的朱光亚,从年龄上来判断,我无疑属于这个群体,他们也无疑是今天的80后、90后。他们之所以永垂不朽、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就在于他们对信仰的赤诚,以及为了信仰可以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可以说,他们在信仰面前站住了脚,所以在后人心中埋下了根。

相形之下,在如今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用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我今天能做的,一个能坚守信仰的共产党人该做的,就是秉承艰苦奋斗的精神,忘我的工作,拼搏奉献,做好本职的工作之外,再去做好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无论我们从事什么行业,什么部门,我们每个人都要在一个看似普通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像士兵一样忠实履行自己每天的责任,我们不需要制度的约束,需要的仅仅是我们对个人追求信仰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该坚守住的信仰高地。

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很漫长,但关键的选择就那么几个,这些选择决定了他的一生。确实,我相信进入城管队伍正是我正确选择的开始、我相信天道酬勤,只要我坚守了我的信仰,我们的人生就不会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哪怕我的劳动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回报,我也从不后悔。

信仰_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

《信仰观后感.doc》
信仰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