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发展的江西因鄱阳湖“一湖清水”走向世界

2020-03-03 09:25: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低碳发展的江西因鄱阳湖“一湖清水”走向世界

国内外专家学者解读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一周年

记者 洪怀峰/文

12月 12日,恰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那么,一年来江西为使这一国家战略踏实落地,从政策上提供保障,从资金上提供支持,从思想上进行发动„„那么,一年来江西采取的这些措施,对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着怎样的意义?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江西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还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与改进?

为此,记者于10日专访了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鲍曙明(Shuming Bao),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想的参与者与具体执行者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研究鄱阳湖近30年的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戴年华,以及参加江西师范大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一周年学术论坛”的博士联谊会成员刘毅、唐天伟等多位专家学者,他们各自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与点评。

鲍曙明(Shuming Bao)、(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持中国信息研究中心工作。曾受聘兼任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观有标志性意义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反映了政府部门的社会与经济发展观正在发生改变,对江西乃至中国有标志性意义。”谈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现为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主持中国信息研究中心工作。曾受聘兼任江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 “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鲍曙明(Shuming Bao)进行了这样的解读。

鲍曙明表示,国内外大多经济发达地区的湖区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重化工先行、而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减少污染并治理污染的道路,如美国的五大湖区、日本的琵琶湖区等,虽然湖泊污染治理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大都经过了长达几十年的治理过程,不仅治理成本大,时间长,而且对湖泊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不能完全清除,甚至将永久存在,而江西经过一年的实践,把鄱阳湖生态经济按照科学发展观,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策略,无疑与当今世界发展主题相吻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瑰宝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对于我国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以及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鲍曙明认为,鄱阳湖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战略意义重大,在世界所有湖泊生态系统中,具有非常独特的科学研究价值,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瑰宝。因为鄱阳湖的复杂水文环境与生态系统,给科学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天然环境实验室,为人类重新思考未来发展思路,以及如何保护生态遗产提供了重要研究机会。

在鲍曙明看来, 虽然从目前的一些传统的经济指标上看,江西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但与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具有相当的优势,其潜在价值也在逐步上升。 鲍曙明表示,对于江西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快速发展,而是健康平衡发展,而要保证江西的健康发展,重要的一点就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调整其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减少工业污染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在国内、国际上都具有极大意义的创新性和示范性,也将直接带动整个江西经济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江西一年来努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采取的很多措施,不仅适应江西崛起的必然要求,符合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国家战略构想,也将为其他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提供重要借鉴,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鲍曙明同时也提醒认为,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现代理念和高新科技的基础上,也就需要现代人材队伍。这是目前江西的核心薄弱之处,也应是江西省政府需要下决心与重点投资之处。

立足国际视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有五大启示

鲍曙明表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问题只有立足于国际视野,才能对未来前景有个客观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本身可能永远都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鲍曙明认为,比较国内外典型湖区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可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六大有益的启示:

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托现有资源优势,进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因为鄱阳湖湖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必须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资源有效整合与综合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树立流域综合管理理念,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协调机制,为开发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将流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在研究流域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制定长远的流域规划,通过协调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关系,保证维护健康的流域水环境和发挥持续的流域功能。

三是以生态和绿色为核心指导思想,调整产业结构,选择开发重点,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因为鄱阳湖生态与旅游资源丰富,环境优越,为适应生态经济区建设,必须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建立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努力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是加强中心城市带动,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区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联系通道,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协调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南昌、九江等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与产业协作。同时完善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交通网络体系,加强区域内外的交通联系,建立区域运输的协调机制,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以缩短城市间通行时间,为形成区域一体化打下基础。

五是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为经济区建设提供法律支撑和群众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和保护需要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使生态经济区建设能够有法律保障。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让群众自觉主动的加入到环境保护活动中,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可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广大的群众基础,发挥群众的力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麻智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参与人员与具体执行成员,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低碳发展的江西因鄱阳湖“一湖清水”走向世界

“鄱阳湖胡生态经济区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经济界、学术界、文化节、生态界等各方面的关注与重视,尤其是世界组织的关注前所未有。目前有亚洲银行、世界银行等纷纷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进行研究,尤其是世界银行就投入500万美元,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课题研究经费,自然科学领域投入500万美元很正常,但是在社科领域投入500万美元,这是十分罕见。”谈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构想的参与人员与具体执行成员,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显得十分激动。

麻智辉告诉记者,一年来他先后接待国际国内众多的考察团。“很多人跑来江西,主要是来研究或者取经江西在落实国家战略中的经验,低碳发展的江西因鄱阳湖“一湖清水”走向世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让生态立省理念初具成效

麻智辉透露,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江西绿色崛起,生态立省的理念开始初具成效。

麻智辉告诉记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过一年的实施,其对江西发展的龙头作用初具端倪,尤其是江西各地积极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这一总体目标,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常规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纳入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缩短立项审批时间,优先环评审批,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强化金融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1-10月,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61.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73.11亿元,增长53.3%,比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高出20.1个百分点。其中光伏产业遥遥领先,投资额达到133.77亿元,同比增长142.1%,在上半年增长90.3%的高位上又加快了51.8个百分点,居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风能、核能产业也是成倍增长,投资额达到68.01亿元,同比增长109.9%,居十大产业的第2位;非金属材料产业投资额达到150.60亿元,同比增长77.5%,居第3位;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金属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绿色食品产业、文化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1.7%、47.7%、43.6%、37.2%和51.9%,均显著高于全省投资增长速度。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实践。鄱阳湖流域作为我国各项资源较为富饶的区域之一,至今仍是‘一湖清水’,低碳发展的江西因鄱阳湖‘一湖清水’走向世界。”麻智辉认为,江西一年来采取的措施,更好地诠释了科学发展与生态文明的理念。

戴年华(研究鄱阳湖近30年的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

生态文明教育使绿色崛起成为全民自觉行为

生态文明教育使绿色崛起成为全民自觉行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之际,我感到江西省产业经济发展在保护鄱阳湖流域生态的基础上,已奋力迈出了‘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新步伐,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正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 研究鄱阳湖近30年的江西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科学院研究员戴年华表示,近一年来,江西的生态文明教育令他记忆犹新。 戴年华告诉记者,在今年的4月,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通知精神,动员和组织全省各方面的力量,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省委组织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宣讲团赴全省各地进行宣讲,另外江西省委省政府也举办了很多次高规格的论坛,尤其是是今年11月份举办的国内首创的鄱阳湖生态文化节,不仅普及了生态文明知识,也使绿色崛起成为全民自觉行为。

“你会发现,无论是原本资源枯竭型城市如景德镇、萍乡,还是江西老工业城市新余、九江、南昌,还是最新发展势头很猛的共青城等地区,在十二五规划中,纷纷主动融入或者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戴年华告诉记者,以前生态经济这个概念的内涵并不广为人知,经过普及知识,更好地推动了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原来在很多人眼里,把生态经济区简单理解为生态区与经济区的相加。通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行动,现在保护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转变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经济,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和“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已深入人心。

科技先行打造绿色崛起的“江西范本”。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江西为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踏实落地,投入了巨资,推出了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农村环境清洁工程、造林绿化工程等,这为为建立鄱阳湖流域‘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奠定了基础。”戴年华透露,在2010年8月2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的《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与细化了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和生态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面对一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取得的成效,戴年华也适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为推进绿色发展与低碳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江西应以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滨湖岸带防制、流域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建设区域绿色屏障、增强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任重道远。”戴年华认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要先行,要通过科学技术引领支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创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江西范本”。

唐天伟(江西师范大学博士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生态经济教育委员会理事。): 以科技创新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成世界和谐人居样本

“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技创新,江西省制定了十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这其中就包括了文化创意产业。” 唐天伟认为,一年来江西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出的科技创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十分重要。 唐天伟表示,目前江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掀起了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热潮,令他十分看好江西的未来。

不过,唐天伟也认为,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区域科技竞争力较弱,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不多,人力资源开发亟待加强。于此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鄱阳湖水位变化异常,水体污染日益加重。在进位赶超过程中,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面临更大的资源需求、更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与环境保护压力。因此,促进科技创新将是缓解这些压力的有效选择,因为它可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提升环境承载力。

“我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应是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民生、流域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创新,促进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体反映在以下4大方面。” 唐天伟表示,首先要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科技创新,其次要重视环境友好型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

另外就是大力加强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全面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医疗卫生、防灾减灾、社会服务等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水平,强化应对公共安全灾害事故与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力争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成世界一流的和谐、安定、环保的人居地和依靠科技统筹城乡发展的试验区。 还有就是要深入开展流域管理领域的科技创新,深入研究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的科学理论、基本战略及技术手段,创建新型流域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山江湖工程建设,主要包括:建设流域资源信息共享与管理平台、完善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体制、优化山江湖工程试验示范网络体系。

刘毅(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

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打响全球价值的中国湖城品牌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0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一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刘毅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周年,一年来江西在国家战略落地方面取得成效显而易见。 “我认为,江西应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契机,打响全球价值的中国湖城品牌。”刘毅认为,鄱阳湖湿地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建设湿地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湿地公园是现代都市中的桃花源。

“因为现代化工业不断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人与自然的联系,人们渐渐的远离了自然而变成城市的机器,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而城市湿地公园集中发挥了湿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刘毅认为,江西完全可以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推进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并以鄱阳湖旅游开发为龙头,利用鄱阳湖品牌、亚洲最大湿地、候鸟王国、千湖之城的优势,建立全省最大的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打响中国湖城品牌。

为“鄱阳湖一湖清水”插上腾飞的翅膀

江西鄱阳湖

鄱阳湖江西水利厅

低碳发展论文

鄱阳湖——江西的骄傲

我与低碳发展

加快绿色低碳发展

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江西:高效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区域绿色崛起

低碳

《低碳发展的江西因鄱阳湖“一湖清水”走向世界.doc》
低碳发展的江西因鄱阳湖“一湖清水”走向世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