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2020-03-02 16:05: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学段:初中九年级上册 版本:人教版 课题:《杨修之死》 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对于九年级的语文课堂,仅仅围绕一篇课文并进行简单拓展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的。语文课堂应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因此,可推荐学习网站,拓宽学习空间。对于学生因认知水平的不同,记忆程度不同,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阅读理解的疑问,教师可发动学生通过分组学习置疑、答疑,交流等形式解决这些问题。

教材分析: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以插叙的方式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曹操、杨修的矛盾冲突。教读本文,应在理解文意、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征,分析探究杨修的死因,深刻领会作者的意图,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在个性阅读的基础上得到启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

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 :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模式:

四环推进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1.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卧龙(生:诸葛亮)一位是与之对手?(生:曹操),我们还学过他的古诗有:(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2)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师板书课题)

2、故事背景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时。

3、预习检测: (1).下列红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庖官(báo) 夏侯惇(dūn) 恃才放旷(shì) B.酥(sū) 分食讫(qì) 佯惊(yáng) C.大簏(lù) 谮害(zèn) 邺城(yè) D.叱退(chì) 禀请(bǐng) 绰刀(chāo) (2).解释下列红色词语的意思。

(1)适庖官进鸡汤( ) (2)数犯曹操之忌( ) (3) 但操有问( ) (3).本文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名—————— 字—————— ,号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 ___ 小说,描述了————————————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塑造了如曹操、刘备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

二、探索发现:

1、初读课文:大声朗读并思考:

杨修为什么会被杀呢?(罪名是什么?真正原因是什么?)

2、再读课文: 思考: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三、探索发现:

杨修的死因?

其一: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因为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恃才 其二:杨修之死,罪在曹操。(因为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忌妒他的才能,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忌才

四、拓展延伸: 杨修才华横溢,因才受曹操赏识,也因才被曹操杀害。我们从杨修的遭遇中获得什么有益的启示?

五、作业: 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片段。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doc》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