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2020-03-03 12:09: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冀教版历史教学设计

18、难忘九一八

单元解析: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号召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提出建立中华民族抗日统一 战线。张学良、杨虎城为民族大义,发动西安事变,逼 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国共内战,推动了 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抗日战 争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 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抗日战争

广义: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狭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经过、结果。

2、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 什么政策?中国人民和中国 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

3、西安事变时间、人物、目的、经过、意义。

一、九一八事变

解读日本的对外政策

“开拓万里之波涛” ,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 用战争手段进行对外扩张的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 和表现。 “大陆政策”分五期: 第一期征服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第二期征服朝鲜;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 第三期征服满蒙; 第四期征服全中国; 第五期征服南洋、亚洲至全世界。

1、九一八事变 田中奏折 《田中奏折》通指在1929年曝光,据 称由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1927年7月 25日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题为 《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 “所谓满蒙者,依历史,非支那之领土,亦非支那之 特殊区域”“我国此后如有机会时,必须阐明其满 蒙领土权之真相与世界知道;待有机会时,以得寸 进尺方法而进入内外蒙,以新其大陆。”

议一议: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北大营

为给侵略 战争制造借口, 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 湖距离东北军 驻地北大营和 东北重镇沈阳 很近,便于日 军在事件后迅 速对这两个战 略要地进行攻 击,侵占东北。 柳条湖 沈阳

问题一:从根本上看,日本 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问题二:为什么日本会选择 先在东北发动事变? 1931年9月18日

知识拓展 日本为什么选择在1931年发动事变?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场空前 规模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迅速 地席卷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因为其国土面积狭小,资 源贫乏,各项资源多 依赖进口,受国外经济影响大,因此受到的冲击尤其严 重。为解决经济危机,将危机带来的损失转嫁到中国。 日本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对外则决定发动对中国东北 的侵略。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1931年 国民党的态度 共产党的态度 东北人民的态度 九一八事变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 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 力避冲突。” ——1931年8月16日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 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 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 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 不抵抗

——事变后蒋至张的密电 结果:东三省沦陷 共产党的态度 坚决抵抗

中国共产党派出了以杨靖宇、赵一曼等为代表的一批 优秀党员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后改编为东北抗日 联军,坚持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寇,一直坚持到抗战胜 利。 杨靖宇 赵一曼

东北人民的态度 不做亡国奴,奋起反抗。 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许多东北军将士也 不愿意离开家乡进入关内,而是组织了抗日义 勇军,奋勇抗击日本的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 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 挥。当日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时, 奋起抵抗。

“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 “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 沦于异族”。 九一八事变:爱国将领马占山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

1、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国内阶级矛盾 (即国共矛盾) 民族矛盾 (即中日矛盾)

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东三省:1931年——1937年 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也是中国人,而且他是南京国 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为什么他会在 九一八事变时采取“不抵抗”政策, 导致东三省的沦陷?“攘外必先安内” 知识拓展 日本的侵略魔爪伸向华北

1933年初,日军进攻山海关,中国军队奋起还击, 长城抗战开始。 1933年5月,国民党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 华北危机。 1935年,日本策划所谓“华北五省自治”,企图 将华北分裂出去。同年12月华北爱国学生爆发了 “一二· 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国民政府 一致抗日,抗日救亡运动掀起了高潮。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张学良

(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杨虎城 (2)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张、杨扣蒋,实行“兵谏”; (4)经过: 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 背景一 共产党:

1935年8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为抗日救国告 全体同胞书》,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了当前国内 的主 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调整了党的斗争方向, 提出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背景二

国民党: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臵民族 大义于不顾,同时为了排除异己,蒋介石将张学良 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调到西北围剿红军,企图 一箭双雕。 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 军事上遭到红军的打击,屡次失败。不甘心东北沦陷, 想打回老家,内心同意中共的停止内战的号召。 西安事变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 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 扣押蒋介石呢? 根本原因

提示:西安事变的背景 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日军: 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2.中共: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的主 3.张、杨个人: 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 4.蒋介石: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继 续围剿红军; 直接原因 西安事变

也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 日 西安事变 问题一:西安事变后,如何处置 被抓的蒋介石成了棘手的问题, 是“囚蒋”?“放蒋”?“杀 蒋”?思考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西安事变

问题二: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 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 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 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 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 么?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出了以 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到西安,在蒋介石通电答应“停止 内战,一致对外”的前提下,放蒋介石回南京,和平解 决了西安事变。

中共为和平解决西 安事变派的代表团 左起:博古、王若 飞、周恩来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结束了十年内战(1927-1936年)。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它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 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 序幕,它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 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初步形成。

三、巩固练习

1、歌曲《松花江上》唱到:“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 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 A、1930年皇姑屯 B、1931年沈阳 C、1933年山海关 D、1931年长春

2、“九一八事变” 爆发后蒋介石采取的方针是( )

A、抵抗 B、不表态 C、片面抗战 D、不抵抗

3、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 是( )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部队组织起 ( )

A、抗日义勇军 B、抗日救国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5、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发表宣言、通电, 提出 ( )

A、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

D、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6、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的《西北文化 日报》,它报道的消息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7、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 同抗日

C.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9、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 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请回答:(1)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有何行动?

(2)当时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什么态度? 造成了什 么结果?态度: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 段路轨,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发动九一 八事变。 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

九一八纪念馆

参观沈阳九一八纪念馆的社会实践报告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

九一八纪念馆心得体会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doc》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