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资料

2020-03-04 01:30: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地理会考资料

测绘平面图

1.景观图和平面图的区别在于两幅图的观察角度和表示范围有所不同。

2.居室、教室等范围不大的空间距离,可用刻度尺、卷尺(皮尺)测量。校园、居民小区等范围较大的空间距离,可用步测法。

3.平面图的比例尺表示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如地面距离为100m,再图上用1cm表示。可用文字表述为:1厘米代表100米,这是文字式比例尺。也可以用1厘米长的线段代表100米:0____100m,这是线段式比例尺。还可以用数字表示为:1/10000或1:10000,这是数字式比例尺。

解读地图

1.一幅地图的图名,至少可以提供“是哪里”和“有什么”两个方面的信息。 2.地图的三要素是:方位、图例和注记、比例尺。

3.地图的图例。使用文字说明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地图的注记,是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单位为m)等。 4.比例尺和实地距离的关系是:图上距离(cm)乘以图上1cm所代表的实地距离(km),即为实地距离。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把打球作为一个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6378km)比极半径(6357km)长21km。赤道周长约40000km。 3.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4.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距离赤道越远,纬线圈越小,到南、北极,纬线圈缩小为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称经线。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它们指示南北方向。习惯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为界,划分东、西半球。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一日(24小时)。 2.国际上规定,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同一时区内使用统一的时刻,称为区时,也叫标准时。(世界时区图P21)

3.为了避免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的混乱,在180°经线附近划分了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示意图P22)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绕转。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形的椭圆。 2.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5日。

3.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南北纬23.5°这两条纬线分别称为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内有极昼(24小时都是白天)和极夜(24小时都是黑夜)现象;地球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从而形成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多样的地形

1.地球的内部圈层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2.陆地地形的五种形态是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

3.海拔是指某一个地点与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4.等高线的识别:1.每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2.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3.两条相连的等高线的高度差相同。4.等高线密集表明地形陡峭。5.等高线稀疏表明地形平缓。

地形的变化

1.在山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弯曲的岩层。这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巨大力量, 渐渐发生弯曲,这种现象叫做褶皱。地层又是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扭曲,会发生断裂。沿着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上下或左右的移动,这叫做断层。

2.这种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改变了地形,我们称为内力作用。火山喷发、地震也是内力作用引起的。

3.火山的类型有: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4.地震是内力作用的之中表现形式。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使岩层突然发生断裂而形成的。震级是某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烈度是地震时地面和建筑物受到的破坏程度。 5.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两大火山地震带。

6.除了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形的变化以外,阳光、风、流水、海浪和生物等外力作用也在缓慢改变地形。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岩石的风化、风化过程、风蚀地貌、海蚀地貌、河口泥沙沉积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溶洞等。

7.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开梯田、挖河渠、开矿山、修水库都会改变地形。例:围湖造田就会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当洪水来临会造成泛滥。在陡坡毁林开荒种地,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海陆变迁

1.海岭两侧的演示年龄是对称的:越靠近海岭的岩层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的岩层年龄越大。这种现象表明海岭两侧的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推移扩张。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分裂为六大板块,板块之下的软流层物质在缓慢地流动,这样使板块也发生缓慢的移动。(世界板块分布图P47) 3.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处,是火山与地震的多发地带。

水循环

1.自然界的水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周而复始的运动,称为水循环。 2.海洋与陆地间的大循环,称为海陆间循环。

3.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水资源得以复生,是最重要的水循环。 4.路上循环只要发生在内陆地区。

5.在海洋与海洋上空范围内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海上循环。参与海上循环的水体最大。 6.水循环的意义:影像天气变化、改变地表形态、形成再生资源。

海洋水与陆地水

1.水圈,上至大气圈地层,下至地下水的深部和海洋底部,主要由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以及高山地区和两极地区的冰雪水组成。

2.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13.38km³),海洋水占全球储水总量的96.5%。

3.每千克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做海水的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0。 4.海洋对大气温度具有调节作用,这是由于海洋是一个广阔深厚的水体,它储存热量的本领大,增温速度慢,降温速度也慢。这就使沿海地区的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比较温和;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比较凉快。

5.陆地水的分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湖泊水和冰川水。 6.全球的河水平均每16天便全部更新一次。河流在灌溉、航运、水产养殖、水能发电和旅游等方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7.湖泊是天然的蓄水池,可调节河流水量,减轻洪涝灾害,还可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 8.全球冰川储水量的90%分布在南极大陆,目前还难以利用。

9.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土壤中的水。根据埋藏的深度,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10.大气水的数量极小,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一。但大气中的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在水圈中十分活跃。生物水的数量更小,只占地球总水量的百万分之一,却是生命中存在不可缺少的条件。

水资源

11.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如大气降水、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

12.世界上早期的城市,大多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诞生发展,如我国黄河流域的洛阳、埃及尼罗河下游的开罗等。

13.世界各地水资源的数量差别很大。位于赤道附近的南美洲北部、亚洲东南部和非洲中西部,水资源丰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非洲的大部分、亚洲的中部和西部水资源贫。 14.在七大洲中,亚洲的水资源总量最多,但按平均每平方千米土地的径流量计算,南美洲的水资源最丰富,非洲最贫乏。

15.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具有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 16.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具有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

多样的气候

1.气候是指一地多年大气的一般状况。

2.气候特点通常用多年观测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和极端值来表示。 3.气候是指某地较长时期的大气平均状况,比较稳定。

4.我国疆域辽阔,南北位跨度大,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5.由于海陆之间热力差异等原因,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而大陆气压低于海洋,形成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夏季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给中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 6.我国西北部,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又受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日照充足。冬寒夏热,气温年变化、日变化都很大。 7.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地高天寒,形成世界上中、低纬度大面积的高寒气候。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降水稀少,气温低而变化大,形成特殊的高寒气候。

天气和气象观测

1.天气是指一地短时间内大气的冷热、干湿、晴阴、风雨等状态及其变化。常用气温、降水、湿度、云量、气压、风向和风速等表述天气状况。

2.大气的温度叫气温,它表示大气冷热程度。通常以摄氏温度表示。地面大气温度一般指地面以上1.5m左右的大气温度,用通风良好的百叶箱的温度表进行观测。 3.空气湿度简称湿度,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或潮湿程度,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测量相对湿度通常用干湿球温度表,以百分数表示。空气湿度变化是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和消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4.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各种形态的水。单位为毫米(mm)。通常用量雨器测定降水量。

5.风是空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气象上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总是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风既有方向又有速度,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从北向南吹的风为北风,一般用八个方向来表示。测定风向的仪器有风向标和风向观测器等。 6.云是天气的“脸谱”,反映大气的“喜怒哀乐”。

7.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观测到的地球上空云层和地表特征的图像。在卫星云图中,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黄色表示陆地,白色和灰白色表示云层。颜色越白,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地理会考资料

地理会考

地理会考复习计划

地理会考复习计划

地理会考复习题

地理会考范围

地理会考计划

地理会考答案

地理会考试题

地理会考总结

《地理会考资料.doc》
地理会考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