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2020-03-02 00:01: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付琼玲2010080512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8班

摘要: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的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必须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一个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而结合社会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竞争力的培育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但我国的人才总量是缺乏的。据统计2003年我国大学生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就这一数据而言,大学毕业生理应有比较大的就业空间。但我国在疏通渠道和就业服务上有明显不足,也有很大拓展空间。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边远地区有很大需要,另一方面是目前的就业服务有很大的局限,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异地求职,信息不畅,成本太高。此外还有就业观念须转变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专业困难矛盾趋势创业

一.引言

据预测,在2005年应届大学生毕业生很可能达到340万人。专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程度被夸大了?目前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700万至800万个,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在300万。

2.调查对象和方法

2.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成都A大学的毕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100份试卷,收回95份,其中有1份未答完整,作为废卷剔除,得到有效试卷94份,有效回收率为94%。其中男生49人,占52%,已经就业人数37人,占76%,专业对口人数12人,占25%;女生45人,占48%,已经就业人数18人,占40%,专业对口人数7人,占总女生人数的16%。其中来自城市的有37人,占40%;来自农村的有63人,占60%。本次调查由于时间有限,人数较少,所以调查准确度不是非常高。

2.2操作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式。首先用等距抽样的方式将A大学的已毕业大学生编号,然后按照偶遇抽样的原则,将问卷发给已被编号的这些同学。 本次调查才要成都心理资讯网提供的大学生就业现状测量量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量表中的每一项进行选择。符合者打2分,基本符合者打一分,难以判断者打0分,较不符合者打-1分,不符合者打-2分。测试结果,各个问题的加分加总。

3.调查的内容

涵盖求职基本情况、就业满意度、就业影响因素、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就业政策以及创业情况等六个方面。

3.1大学生就业现状

目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总体形势十分严峻。且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特点就是压力与机遇并存。

二、主要结论

根据对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69.1%,毕业生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就业形式更加规范化,专业供需矛盾进一步缓和。 截至本次网络调查结束时,被调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69.1%,低于2010年(76.1%)。但因两者调查截止时间存在显著差异 ,201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仍存在一定上浮空间。

从毕业生签约状态看,已签约毕业生(包括与用人单位口头约定就业)占调查总体的47.2%,有52.8%的毕业生处于准备升学、等待签约、待业等未签约状态。

具体来看,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略高,为50.1%,其次是“211”与“985”工程高校毕业生,签约比率为49.3%,独立学院和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签约比率分别为44.6%和44.1%,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略显突出。

从专业来看,签约比率最高的是工学专业毕业生,为61.1%,其次分别是管理学49.8%,经济学45.7%,理学40.7%,签约比率较低的是教育学、历史学、军事学,分别为23.7%、23.9%和25.3%。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90.6%)较2010年(86.8%)有所增强,专业供需矛盾进一步缓和。其中,医学与工学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高,而法学和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最低;男性、高职高专院校、工科等专业、研究生学历毕业生签约率相对较高。

已签约毕业生中,去往企业的毕业生比例最高,为78.9%,其他类型单位均有分布。 在已经与用人单位签约的被调查毕业生中,以就业协议形式签约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最大,为72.7%,比2010年高出22.6%,而以口头协议的形式签约比重较小,为2.6%,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就业市场逐渐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法制化。

2.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稳中有升,就业期望与现实就业间矛盾有所缓和。

201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得分63.3分(满分计为100分),满意度稳中有升,比2010年高出近10分(2010年为53.7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与毕业生性别、学校层次、专业、家庭所在地、起薪和签约单位性质等特征变量呈显著相关。其中,男性、高职高专院校、专科学历、哲

学专业、城镇生源、起薪较高、签约国家机关等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相对较高。

调查显示,毕业生起薪普遍较低,68.6%的毕业生起薪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但2011届毕业生起薪3000元以上分布较2010届有小幅提高,增加6.0%,这与当前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大背景有关。但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仍在低水平徘徊,被调查毕业生中仍有6.5%的起薪不足1000元,7.7%的毕业生并未约定起薪。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岗位及使用下移倾向较为明显。高校毕业生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间矛盾有所缓和,但仍有71.6%的高校毕业生期望薪酬高于实际薪酬。而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失调显著影响就业满意度。

3.高校毕业生就业更加理性,首先考虑行业发展前景,基层单位与中小企业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调查显示,44.8%的高校毕业生认为“行业发展前景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33.4%受访者更看重“与自己专业对口”; 33.1%的毕业生选择“个人发展机会多”这一因素,20.7%的毕业生认为“工作稳定”比较重要。另外,也有相当数量毕业生把“喜欢单位所在城市”(10.5%)、“能够提供住房”(3.0%)和“能够解决户口”(1.7%)当作就业单位选择的原因。在理想就业地点选择方面,北京、上海及东部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仍然是毕业生的首选,选择比例超过六成。在理想就业单位方面,中国移动、华为与中国建筑成为2011届毕业生首选企业前三名。可见,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前景较好并且福利待遇较为优越的地区和单位工作,并且随着毕业生学历的提高倾向性愈加明显。

另外,2011届毕业生认为“发展机会较少”、“待遇过低”和“渠道不通畅”等是影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三大主要原因;“用工不规范”、“基本工资太低”和“不给上五险一金”等因素限制毕业生选择中小企业就业。因此,鼓励并落实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4.毕业生对国家相关就业政策了解程度不高;但面对就业前景,多数毕业生态度积极乐观。

近年来,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就业项目与优惠政策。数据显示,近半数受访者表示自己了解 “村官计划”和“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这两项政策;37.4%和36.5%的受访者分别表示了解“三支一扶”计划与“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兵役”计划。在所有政策项目中,毕业生对“参与国家或地方重大

科研项目(科研助理)”这项政策的了解程度最低,仅为10.1%。结果表明,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就业政策很受高校毕业生的欢迎,对毕业生就业有较大促进作用,但由于相关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策配套和落实尚需给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多数毕业生对于自身就业前景持积极态度。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良好,目前已有多个意向职位供自己选择或者认为自己通过努力就能够找到比较满意的岗位。有22.7%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就业前景虽然不太乐观,但是通过多次面试后还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岗位。仅有14.9%的人认为目前就业十分困难,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还有3.2%的人认为目前的形势堪忧,根本找不到工作。

5.校园招聘会是实现就业的最有效途径,在就业服务方面,毕业生最渴望获得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

调查显示,52.6%的受访高校毕业生认为“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最有效途径,而48.2%的受访者认为“专业人才网站”是其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其次42.7%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人才市场招聘”是解决其就业的有效途径,29.7%的受访者认为“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也是其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有9.4% 的受访者认为“查看招聘报纸或求职专刊”及有8.5%的受访者认为“短信、彩信、wap移动求职平台”是实现其就业的有效途径。从中可以看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的丰富性和校园招聘会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就业服务重要性方面,52.7%受访者选择“准确有效的就业信息”;38.1%的受访者认为“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是最为重要的就业服务;另外,认为“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进行就业指导培训”,“组织校园招聘会”具有重要作用的毕业生分别占30%左右。

6.在影响就业的众多因素中,毕业生认为“专业符合社会需要”与“理解交流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

调查显示,在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教育教学因素方面,53.0%的受访者认为“学科专业”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程度最大,“课程设置”和“师资水平”分列

二、三位,“教学/科研设备条件”、“教学方法方式”的选择比重也超过两成。在学校对大学生培养的基本能力方面,59.0%毕业生认为“理解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其次是“逻辑思维能力与应用分析能力”的培养,另外,分别有31%的毕业生认为“动手能力”与“管理能力”也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在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方面,61.6%的受访者最为关注“专业符合社会需要”,51.0%和41.5%的受访者分别看重“具有社会实习经历” 和“学校知名度高”,“性别”和“外貌”因素虽然并不突出,但也具有一定比重,分别为

6.8%和4.8%。

7.毕业生自主创业意愿有所降低,创业资金与创业项目缺乏成主因。调查显示,被调查毕业生有创业意愿的为32.4%,比2010年的48.3%有所降低。具体分析来看,男性、低层次学校、低学历毕业生相对来说自主创业意愿较高。

在创业影响因素方面,大部分受访毕业生认为“缺乏创业资金”(88.6%)、“缺乏创业项目”(71.2%)和“缺乏创业意识”(48.5%)等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三大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但政策针对性、配套性和实施力度不够,使得扶持效果大大降低。

在选择创业的原因上,有54.3%的毕业生将“个人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作为自主创业的首要原因,其他重要的原因有“有好的创业项目”(18.0%)和“未来收入好”(12.2%)。可见,实现个人理想、获得丰厚回报是推动毕业生创业的重要因素。

在学校创业指导方面,71.7%的毕业生将“创业资金帮扶”列在首位,其次是“创业项目引进”(71.5%),“创业能力培养”(45.0%)和“政策法规介绍”(43.7%),“创业场所提供”最低为38.9%。充分体现了高校毕业生对学校创业指导的内在需求和诉求,也进一步表明了加强高校创业服务的重要性。

三.结语

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楼锡锦, 《《教育发展研究》》 ;吴克明,《《大学生就业研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

大学生就业现状

转型期大学生就业及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