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总结

2020-03-02 22:28: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总结

说明:带★符号,特别重要,是常考点。

1.1 感知祖国发展的脉动

一、改革开放 中国奇迹

1、什么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指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2、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和节点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决策,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吹响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号角。 (3)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4)2013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 (5)2016年, 中国成功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推动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重要成果,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留下深刻的中国印记。

3、改革开放的目标?

(1)促使国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从经济社会的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转向到全方位开放、融入世界,在与他国的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4、改革开放的意义?

(1)改革开放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蓬勃朝气和强大动力,大大加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使社会财富像泉水般涌流出来。

5、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显著变化)具体事例(表现)? ①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②我国出口贸易排名全球第一 ③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北京奥运会

④中国建造首艘航母——“辽宁号”

⑤“亚投行”得到世界认可与支持,“一带一路”成功展开

1 ★

6、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1)主要原因: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⑤全国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

(2)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社会主义文化。

7、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

8、什么是经济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是指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变化,我国经济由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向集约型经济发展的状态。 ★

9、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点 (1)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增长动力切换,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在新常态下,我们要追求的是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1、我国的基本国情(最大实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或主要表现 (1)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根本原因) (2)地区发展不平衡

(3)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4)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性质上:我国已是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发展程度上: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还处在初级阶段。 ★

4、认识我国基本国情的意义

①对国家: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总依据(根本依据) ②对个人:是我们参与国家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

5、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 2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6、我国国情的“两个没有变”

(1)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7、我国的根本任务(解决主要矛盾的主要途径和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 ①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②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③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成(具体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实现途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理论,行动指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动力)

3、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十八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最新理论成果)

6、我国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 (1)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3)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8、几个易混点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 (4)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10、(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10、两个百年目标是什么? (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中国梦的第一个宏伟目标;

(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2050)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中国梦的第二个宏伟目标。 ★★

11、青少年该怎么做?

★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青少年该怎么做?(中国梦) 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②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 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④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⑤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勇担责任,养成亲社会行为; 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做守法的公民。

★⑵为落实依法治国方略,青少年该怎么做?(资源、环境、民族团结、一国两制)

①思想上: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宣传、支持和拥护依法治国方略;

②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具体做法); ③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4 ★(3)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青少年该怎么做?(国际竞争、经济全球化) ①树立全球观念,培养开放、平等、参与的国际意识 ②增强民族自尊心、危机感、责任感;

③关注国内外大事,增强忧患意识,培养爱国情感„„ ④树立理想,明确肩负的历史使命;

⑤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12、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分别是什么?

⑴共同理想: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⑵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

13、活动形式和调查方法?

⑴活动形式:主题班会、黑板报(手抄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图片展览。 ⑵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上网(图书馆)查阅资料、寻问有关人员(老师,老红军等)、实地采访。

1.2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

一、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1、中国各民族人口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2、什么叫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意义?

(1)地位: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意义: ①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

②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 ③调动了各民族人民的积极性

4、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5 ★

5、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是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 ★

7、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取得的巨大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国家贯彻落实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策。④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⑤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帮助等。

8、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什么?

①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等。

9、我们青少年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①积极拥护和宣传我国民族的民族政策。

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的学生。 ③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10、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样做?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国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③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 ★

11、列举我国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①蒙古族:“那达慕”,②藏族:献哈达、③回族、维吾尔等民族:“开斋节”④傣族:“波水节”

二、祖国统一

共同心愿

1、为了解决祖国的统一问题,党和国家从特殊的历史原因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方针? 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的内容?

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 6 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允许它们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之后保持着繁荣稳定,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巨大成功,中国统一大业得以大大向前推进。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台湾问题一直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和海内外中华儿女梦梦寐以求的心愿

5、中国对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方针(或对台政策、基本态度) (1)基本原则、基础、前提: 一个中国 (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基本立场态度:

坚持和平统一为主,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6、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①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②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③积极拥护好支持我国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④自觉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做斗争,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2.1社会治理

政府依法主导

1、“一府”是指人民政府,(国家行政机关)

“两院”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国家司法机关)

2、什么是依法行政?

政府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力。 ★

3、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必要性) (1)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

4、政府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哪些主导作用?(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制定相关社会治理规则、政策和标准体系, ②提供社会治理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服务, ③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管,

7 ④维护社会良好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等。

5、社会主体合作共治,主体有哪些?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各类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积极参与)

6、社会主体合作共治的地位?

社会主体合作共治,是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7、社会主体合作共治的作用?

各社会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良性互动,能够最大限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社会治理整体合力。

8、政府的形象是人民的公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9、行政机关享有哪些职权,具体如何行使职权,都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政府要依照行政程序,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依法担责、依法追责。

10、什么是法治政府?

各级政府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11、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1)要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体系。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3)通过公开透明的机制,让人民群众看得见、监督得到,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支持和参与 。

12、建设法治政府对政府的有哪些要求?

政府要依照行政程序,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依法担责、依法追责。 ★

13、应该如何为社会治理做贡献?

(1)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3)这社会治理建言献策等

14、我国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基本准则? (1)我国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 (3)宗旨:为人民服务 (4)准则:对人民负责。

2.2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

一、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1.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的重要内容,是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的保证。

2.人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是“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具体贯彻。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公共事务

(1)含义: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全体或大多数成员的需要,体现他们的共同利益,让他们共同受益的事务。

(2)一般来说,政府是公共事务管理的主体,但在现代社会中,公众的积极参与在公共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5.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意义。

(1)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公共管理的社会资源,既有利于节省管理成本,也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

(2)可以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3)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可以有效防止公共权力的滥用,使公共政策更加科学和民主。

(4)在公共决策过程中,公民自身参与其中,有利于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有助于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搭起良性互动的桥梁,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6.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组织化水平的提高, 也为公民依法、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7、公共决策是指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做出的决定,它是公共管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为了加快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进程,提高制定公共决策的质量,公民的积极参与是必要条件。

二、公民依法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与方式

(一)民主选举

1、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

2、人民行使权力的有效途径是选举

3、民主选举权利与选举权。

(1)选举权是指选民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2)民主选举权利的范围更广,不仅包括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还包括其他选举的权利,如选举国家领导人、村(居)委会干部等。

4、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人身自由权利。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二)民主协商 (1)含义:

民主协商是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民主形式。

9 ★(2)形式

政治协商制度、公共论坛、立法听证等。 (3)意义

民主协商可以广泛达成決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凝聚全社会推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三)民主决策

1、含义:民主决策是指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与方式,参与公共政策制定,参与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决策。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1)专家咨询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2)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相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3)社会听证制度: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4)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四)民主管理

1、重要性:农村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制度是我国现阶段民主管理的主要内容,这是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有效的途径。

(1)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城市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是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注意:不是国家政权基层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如说“人民群众直接行使管理国家权力”就是错误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机构)扩大基层民主自治,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但并非等于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

(五)民主监督

1、监督权的主体和对象: (1)主体:公民

(2)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

2、监督权的含义和内容:

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

3、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

(1)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 有利于保证依法行政的推进。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4、民主监督的有效方式有哪些?

(1)信访举报制度(2)网上评议政府(3)电话、手机短信(4)当面提意见

10 ★★

5、公民行使监督权应该注意的问题:(公民如何行使监督权)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不论采取哪种方式行使权利,都必须是合法的、有序的。

(2)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该出于公心、实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碍公务。 (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三、我们中学生应当如何参与公共事务?

①初中生还没有年满18周岁,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目前,我们可以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②从小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我们可以学习时事政治,关心国家的发展建设,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参与公共事务,我们可以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 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民主选举,参加社团活动。我们还可以为社区公共事务建言献策,参加社会服务,如志愿者活动、慈善募捐活动、帮扶活动、助残活动等。

3.1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1、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背景

中国的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对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我们所要追求的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生态良好、文明和谐的发展。 ★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要求) 理念就是强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一致,让子孙后代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

5、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二、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

1、我国资源状况的特点(资源国情)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我国环境形

2、势的总特点是怎样的?(环境国情)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4、生态文明的含义?

生态文明是一种形态,强调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拒绝对大自然进行野蛮与粗暴的掠夺,改善与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

5、我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什么要坚持节约、保护环境?(意义)

(1)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

11 (2)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3)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5)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8)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6、建设生态文明,国家怎么做?

①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③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资源环境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

④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资源、环境意识;采取鼓励性措施,如节能补贴等政策。

7、建设生态文明,你打算怎么做?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资源节约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要做到随手关灯、节约用水,将垃圾分类处理,使用节能电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或自行车,不使用一次性物品,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等;

(3)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同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8、建设生态文明,青少年能做些什么?(具体做法)

①出门不坐或少坐私家车,多步行、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低碳生活) ②使用环保购物袋;

③出门自带水杯,不使用一次性用具; ④不燃放烟花爆竹;

⑤使用节能电器(开关、充电池); ⑥空调温度调到不低于26度;

⑦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攀折花草树木。

三、计划生育与提高人口素质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我国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人口资源环境状况: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2、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口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口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

3、目前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主要内容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4、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

中国人口发展已结束了高增长的历史,步入平稳增长轨道。 ★

5、人口面临什么新问题?(新特点)

人口老龄化加速,人口结构和分布不合理、性别比失衡 ★

6、人口政策的完善(全面二胎)

12 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我国仍然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二胎只是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 ★

7、人口素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8、目前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口素质的提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变得尤为重要。每个人所创造的社会财富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有利于缓解未来劳动力短缺的压力,也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以及人民的生活质量。

3.2民生优先

造福人民

一、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1、什么是“民生”?

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 ★

2、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

3、改善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目标)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

4、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民生(为什么要落实共享发展理念) ①我国民生方面存在着较多问题;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③我国政府是为人民的政府,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政府工作的准则和宗旨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和政府要在发展中保障和发展中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⑤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

5、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⑤有利于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党和政府应该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民生问题?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为之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②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

③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④建立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解决好民生方面的公平问题 ⑤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厉打击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 ★

7、近年来我国正采取哪些具体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13 ①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补贴

②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③精准扶贫和下岗工人再就业工程; ④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 ⑤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

8、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体现教材的观点?(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答: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是为人民办事的机构,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是其工作宗旨和行为准则。

④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⑤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⑥维护社会公平,创建和谐社会。

⑦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二、社会和谐

人人共享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 、内涵)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3、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4、加强社会建设的原因

(1)加强社会建设,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社会和谐稳定才能实现。 (2)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

5、如何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1)加强社会建设,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2)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作用。

(3)中学生是和谐社会的建设者。我们要增强自己的民主法制意识,主动了解社会问题及政府的相应政策,积极关心和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改进,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出一分力量。

6、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①有利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有利于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④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⑤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 ★

7、党和政府采取的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社会和谐?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4 (2)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3)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4)统筹发展城乡经济,重视“三农”问题,统筹发展区域经济,实施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部新发展战略等。

(5)坚持、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坚持“四个尊重”方针,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8)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青少年能为民生回題做些什么?

(1)关心我国的相关民生政策,关注国计民生:(2)宣传党的惠民政策,为解 决民生回题建言献策:(3)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4)积极参加社 会公益活动,奉献社会等。

9、从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做法。

(1)主要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做法:

①民主法治:国家要完善民主制度,扩展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途径,并培养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让公民享有表达民意的机会,能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与管理中;国家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完善法制,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继而全民能树立法律信仰、法治意识、自觉守法,达到全民守法。

②公平正义:国家完善社会制度,保障各项社会事务的公平与正义;公民能感受到公平与正义,树立公平意识,正确对待差异,不歧视他人,并根据具体情况看待公平;能树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维护规则与社会正义。

③诚信友爱:完善诚信体制的建设,加强诚信、友爱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氛围;公民要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自觉关爱弱势群体,关爱需要帮助的人,礼貌友善待人。

④充满活力:国家加大对创新与良性竞争的鼓励、激励人才、完善政策和制度,激扬社会活力;公民要加强学习能力,锐意创新,通过良性竞争提升能力,提高社会生活水平。

⑤安定有序:国家完善法律法规及社会规则,公安机关加强社会治安的维护,其他国家部门做好维稳工作,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公民要遵守法律法规及各项社会、组织的规则,服从社会秩序。 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打击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可持续的改造;公民要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节约用水、用电,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与破坏生态的行为作斗争。

10、(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发现有哪些不和谐因素?

答:部分学生考试作弊、作业抄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讲卫生;吃穿攀比、浪费资源等。

(2)为学校开展的“构建和谐校园”活动设计活动形式和宣传口号。

15 答:活动形式:主题班会、黑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 宣传口号:构建和谐校园,争做“四有”新人

(3)针对校园里的不和谐因素,对学校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答: ①加强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②开展各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③加强学校管理,及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 ④与社会、家长密切配合,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等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工作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一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总结.doc》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