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讲话研讨文章

2020-03-03 08:41:1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重过程,抓实效

认真领会讲话的创新之处

首先,“七一”讲话本身在讲话的创作上就是一个创新。 “七一”讲话怎么学都不感到累,而且越学越想学,这是因为没有理论文章的枯燥感。 “七一”讲话突破了传统理论文章的模式,没有去细分部分,没有大标题套小标题,也就是突破条条框框限制理论观点阐述的发挥。正如《讲话》中“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讲话》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生动体现。“七一”讲话在创新上,一是理论观点的创新和语言词汇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如: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五个坚持”。这“五个坚持”既有传承更有创新;又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去我们看到的理论文章或讲话只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次胡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时代化”强调马克思主义要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是静止一成不变的,“大众化”强调更广大的人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语言词汇的创新上,很多排比句对偶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宏,词汇创新上,如 “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

其次, “七一”《讲话》对实践认识理论的创新。《讲话》通篇是实践认识理论的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理论的实践认识创新。《讲话》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突出了实践认识的极端重要性。“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这是对毛泽东《实践论》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继承和发展,既扩大了它的内涵,又深化了它的外延。它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动态的,那么就是静止的、僵化的、教条的。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理论也要不断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在实践中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这回答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依据。

再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创新和发展。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的最后一句是,“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结尾,将胡总书记建党90周年的“七一”讲话,和建党60周年、建党70周年、建党80周年“七一”讲话的结尾进行比较:建党60周年“七一”《讲话》的结尾是,“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为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建党70周年“七一”《讲话》的结尾是,“我们要同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一道,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积极的贡献”;建党80周年“七一”《讲话》的结尾是,“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争取对人类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胡总书记“七一”《讲话》结尾的一个关键词极大的不同之处是“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从比较中可以看出,胡总书记《讲话》结尾极具亲和力。第一,人民创造历史,同时人民也创造幸福生活;第二,“自己”二字在号召力上是点睛之笔,创造幸福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幸福生活,不是别人的;第三,把我们党和人民的关系阐明得十分透彻,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句话也是党群关系的最终落脚点;第四,“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同样是对我们每个党员和每个群众的亲切呼唤,这样就把我们每个党员和每个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激情都调动起来,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党的最终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学习过程中要把握三条主线

《讲话》全文约一万四千字,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时代性,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推进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通读整篇讲话,“伟大”一词出现三十四次,其中核心的关键词为“伟大历程、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学习贯彻好总书记的《讲话》,就要从全面把握这样“三个伟大”入手,认真领会讲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首先,要全面把握建党90年的伟大历程。作为庆祝建党90年大会的讲话,如何总结好、回顾好我们党90年的伟大历程,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运用了“三件大事、三大成就”、“三代核心”和“两大成果”等精辟的论述,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科学描述了我们党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厚而又绚丽多彩的伟大历程。在学习贯彻《讲话》时,通过对“伟大历程”的全面理解,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曲折前进并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是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地位、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中国社会面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

其次,要全面把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回顾党的伟大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无论是革命战争时代,还是长期执政的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课题,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不断总结和运用自身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着力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胡总书记在讲话中,分析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所带来的“四种危险”和“四种考验”,围绕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课题,部署了“五个必须坚持”的要求,细致,深入、系统地概括了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五个方面的任务,即思想理论建设、干部人才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学习贯彻《讲话》时,就要紧扣五个方面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

最后,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回顾过去是为了开拓未来。加强党的建设不是空洞的、抽象的,必须体现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当中。无论是回顾党的伟大历程,还是部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其最终落脚点就是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胡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目标,用了“四个继续”来概述体制改革、经济建设、民主政治、文化发展、发展稳定等方面的大政方针,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貌。学习《讲话》,就要把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大事,把促进文化发展作为第一支撑,任何一条都不可偏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感悟伟大历程,可以凝聚力量促奋进;创新伟大工程,可以永葆本色立潮头;推进伟大事业,可以实现民族复兴之大业。学习贯彻《讲话》,就要牢牢把握这样“三条主线”,科学总结党的90年伟大历程,深刻领会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努力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将贯彻《讲话》精神落到工作实处

一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多阅读党建报刊,多摄取有益的知识,向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获得对自身理论的提高;二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基层,是能够了解群众思想、知晓群众想法的第一线,多与群众沟通交流,不仅能更好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同时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能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使理论知识在实际的操作中获得检验,获得提高。同时密切联系群众,也更好的体现为政为民的工作目的。

七一文章

习总书记“七一”讲话研讨材料

七一讲话研讨文章

党校研讨文章

党校研讨文章

党校理论学习研讨文章

《西方经济学》研讨文章

中心组学习理论研讨文章

七一献给党的文章

“七一”重要讲话集中研讨稿

《”七一“讲话研讨文章.doc》
”七一“讲话研讨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