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行区课题申报指南

2020-03-03 03:47: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闵行区2013年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上海市闵行区“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我区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范围,提高区域教育科学研究的针对性、有效性,以适应闵行区教育内涵发展需要,特制定本选题指南,供各校参考。

一、区域教育内涵发展重点研究方向

1.课堂改进

总体要求: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构成了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经历。在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及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区域“课堂改进三年行动计划”,回归基础,立足校情、师情、生情,从“师生关系、课堂提问、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科教学、各类课型、作业设计、分层教学、教学评价、技术应用”等入手,着力研究具体的课堂问题。通过深入研究,让课堂教学更灵动、更生态,让学生更喜欢课堂学习。

参考选题:

 智慧教学的内涵及其学科表现研究  提高学生非文本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工具的开发研究

 科学类课堂中提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的实践研究  课堂内外作业的衔接及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 基于异质(或同质)分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互动性(或体验性)学科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 学科能力核心要素及其在课堂中的表现研究

 课堂中新型师生关系的表现研究

 课堂问题设计及提问技术研究 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课堂观察技术研究  …… 2.课程建设

总体要求:

课程质量是学校教育“软实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推进,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提升校本课程建设的质量等问题需要各校持续关注。要对“如何借鉴国际课程的先进经验优化本校课程,如何区本化、校本化实施国际课程,如何真正让生本课程落到实处,如何通过文化建设、资源建设、学习评价等提升课程品质,如何促进校本课程的精品化、特色化建设,如何优化课程管理”等进行深入研究。要通过研究,让学校课程更符合育人目标,更符合学生需求,更凸显办学特色。

参考选题:

 基于学生学习需求诊断的校本课程体系研究  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特色乡土课程的实践研究  整合资源开发区本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  校本拓展型课程模块开发及结构设计的研究

 国际课程(如健康与幸福课程、WAP 课程等)(或其它地区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研究

 校本课程实施效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 基于创新素养培养的课程衔接与整合研究  研究型课程核心要素和实施模式研究

 跨学科教师合作开发综合类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 特色课程与学校特色发展研究  ……

3.技术应用

总体要求:

技术正通过辅助、促进、导引等多个表现对教育发生影响。学校和教师要认清这一形势,积极适应这一变革,并主动通过实践研究,有效利用技术力量,变革学校的课程、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工作。要关注信息技术及其它各类技术对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积极研究其在学习心理、学科教学、课程建设、师生评价、学校管理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应用。

参考选题:  手持技术的应用研究

 思维导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基于个性化学习方式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创设研究  基于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  数字化校园建设对于教育管理转型的促进研究  跨校共建某学科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合作研究  利用作业反馈系统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研究  基于某类平台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 微视频课程对于课堂时空有效利用的研究  ......4.教育评价

总体要求:

评价能力是学校与教师教育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不仅要认识到评价手段的多样性、评价方法的多元性等基本知识,更要从促进师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角度,关注评价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应用机制,探索更科学、更适合的课程与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研究,要基于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和《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试行)》进行。

参考选题:

 促进学生某方面学力发展的课堂表现性评价研究  某学科、某学段等第制评价及与其它评价相融合的研究  基于学生成长档案袋的发展性评价  促进校本课程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研究

 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发展的评价工具开发研究  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 小学低年级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 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与评价实施研究  以校为本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标准研究  ......

二、学校深化教育改革重点研究方向

1.德育心理

 学科德育的内涵及实施路径研究  提高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研究

 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公民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 德育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

 中小学德育教材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 德育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 青少年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实施策略研究  构建班级自主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家校(园)共育培养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 外来务工子女德育活动的特点与实践探索  网络环境下学生道德认知及行为方式引导的研究  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磨砺和团结协作精神培养研究  中小学生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

“微时代”对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的研究

 “独二代”家庭教养方式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 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的研究 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心理问题的研究  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矫正研究 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构建研究  行为偏差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

“资优”学生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的研究  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品质与影响因素研究  中、小学生发展转折期的心理调节机制研究 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价与干预的研究

 基础教育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心理学研究  学生生涯规划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2.学科教育

 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实践研究  小学各学科零起点教学研究

 各学科课程、各学段课程衔接的研究与实践 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 理化生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研究  某类学生某种学习方式指导与培养研究

 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创新实验室及其课程的建设研究

 学习时间、学习负担、学习兴趣、作业量等与学习效果的相关研究 学科教学资源的合作开发及有效应用研究

 不同版本(或地区或国家)教材的比较、分析和应用研究  某学科、某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研究  基于案例的某学科、某课堂类型的比较研究  各学科考试、测评的多元化评价研究  小学低年级语、数、外学科的表现性评价研究 3.教师发展

 基于电子档案的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 基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能力评价研究

 以学科建设(或其它)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 促进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课程设计研究  区域教师流动与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 基于实践反思与专业合作的教师发展有效性研究  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瓶颈现象及对策研究

 某类学校(如新办校、九年制学校、民办校等)教师梯队的合理化建设研究  教师或学科基地(骨干基地、名师基地、教研训基地等)的发展模式研究  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领军人物等)的标准研究  特色教师的培养机制研究

 新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建构与发展研究 4.教育管理

 学校绩效管理的实践研究

 学校办学特色、目标定位和发展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改革的深化研究  现代化教育与学校管理方式的研究  校长的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构建研究  托管模式及其对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  师德建设及考核机制研究  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 高中特色创建过程中的制度变革研究 8.校外教育

 青少年活动中心育人功能发挥的实践研究  校外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 利用校外场所建设实践体验性课程的研究  校外教育与学校三类课程融合的研究  校外教育育人功能发挥研究

 校外教育对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的作用机制研究  校外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研究

 家长、学生、教师等对校外教育的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三、选题说明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个选题指引,未涵盖所有的研究领域,未囊括所有的研究课题,仅供各校选题时作为思路参考。具体研究课题,各校要根据本校校情、师情对其进行修正、丰富、细化,也可重新选择课题。

所有选题要坚持“校本科研”的指导思想,课题设计要突出实践性、实证性和应用性,提倡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个案研究等多类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研究。研究要善于使用“前人经验”,既要解决具体问题,也要注意挖掘和提炼,以凸显研究的品味和品质。

闵行区教育局 闵行区教育学院

2014.6.26

课题申报指南

课题申报指南

课题申报指南

课题申报指南

课题申报指南

课题申报指南(定稿)

课题申报参考指南

课题申报指南国家科技部

江苏省环保课题申报指南

课题申报通知及申报指南

《闵行区课题申报指南.doc》
闵行区课题申报指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