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师结题报告(推荐)

2020-03-01 21:17: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在联片中成长 在互动中提升 ——以“城乡互动·乡镇联片”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提出

我校地处乡镇,镇域内各校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发展不均衡,单靠一所学校很难组织起有效的教研活动;部分年轻教师快速成长,但缺乏带教和指导;多数教师在教研上处于被动,缺乏反思、研究意识,专业发展缓慢、不均,乡镇孩子难以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为此,我们想在全镇内设置教研联片,借助城区学校优势资源,通过联动、互动的方式,激发乡镇教师的教研热情,提高乡镇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乡镇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而缩小与城区差距,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因此,我们开展以“城乡互动•乡镇联片”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在“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活动中,通过不同形式充分发挥各校的教研资源,实现校际教研的联合,优势互补,教研相长,解决了单靠校本教研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在校本教研中成长,实现教育均衡。

三、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巩固乡镇教师专业思想,提升乡镇教师专业精神。

2、提高教师群体的研究能力、反思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提高乡镇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铺垫基础。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建立乡镇联片教研的管理组织机构,为乡镇联片教研的顺利开展奠定组织保障。

2、探索乡镇联片教研多样化的形式,以教师的自我反思、同伴的合作与骨干教师和专家的专业引领,带动乡镇教师的专业发展。

3、构建城乡学校优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的模型,增强乡镇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提升乡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以“城乡互动,乡镇联片”为载体,找准教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寻找有效对策,不断改进管理组织机构,构建了具有联片特色的教研模式,让全校教师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而得到真正的专业化发展。

2、案例研究法。选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包括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以博客形式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考察其成长轨迹,研究其成功经验,从中发现某些普遍性规律。

六、本课题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自2007年11月开始,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7年11月至12月

提交课题申报书,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定研究方法,召开开题会议。

2、实施阶段: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 (1) 认真组织学习

组织课题组成员重温实验方案,组织全体教师研读《有效教师》读本,做笔记,写体会,召开交流会。

(2)积极开展实验

①在全镇六所学校内分学科、分年级成立年级联片教研组,确定负责人,并以其为单位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积极探索乡镇联片教研的方法、途径,构建了具有联片特色的基本流程,确立联片教研的要素。努力营造乡镇教研氛围,让乡镇教师在活动中发现自己与同行的差距,并且自我反思,在众人的帮助下不断进步。

3月7日,大杨镇一二年级语文联片教研组老师齐聚在五里拐小学,共同探讨评课方略。

4月18日,大杨镇五六年级数学联片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活动留给大家的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多的则是教师在活动中的经历与成长。

9月26日,大杨镇一二年级数学联片教研组开展了主题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实效” 低年级数学教学研讨活动。

11月6日,大杨镇英语联片教研组开展跟进式课堂教学调研活动。课后,区教研室茆老师给三位老师的课作了总评,她说:此类活动为促进年轻教师的迅速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月5日,大杨镇

三、四年级语文联片教研组开展了“互助、引领、提高、成长”教研活动。

……

②构建城乡互动教研活动形式,以课例为载体,依托专家点评,通过相互研讨、相互评价,促进教师更深层次的思考,体现城乡之间携手并进,共同提高。

3月28日,新农小学与岗西小学举行了联合教学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加强了学校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

5月9日上午,安

三、大杨、十张三校联动开展了以“互补、共享、发展”为主题的课例研讨活动。区教育局电教馆闫馆长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6月10日,“永小——五里拐、宿小——跃进共同体主题教研”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跃进小学的张正权与宿州路小学的刘飞两位老师同上一节课。课后的研讨体现了城乡之间携手并进,共同提高,共同建立合作、交流、研究的新机制。

10月17日,永小——五里拐、虹小——岗西共同体学校开展主题教研联动活动。本次活动在教学同一课时内容时为我们展示了常态课与多媒体课两种课型的特点,而不同的教学设计则让我们再次见识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以及教无定法的教育真谛。

12月16日上午,宿小—跃进、亳小—十张四校联动开展“同上一节课”活动。活动特邀区电教馆闫馆长和教研室李玲玲老师两位专家引领指导。

……

③加强乡镇教师技能培训,制作教师成长博客,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扩大课题成果的辐射。

(3)及时反馈,随时调整,经常总结。期间组织参加相关课题研究与实验阶段性总结交流会。

3、总结阶段:2009年1月至2月

依据课题研究实验,总结得失,推理归结,撰写结题报告,汇编《教师成长案例(个案)集》、《教师论文集》、《教学案例、反思集》等,接受课题鉴定组的终期评估鉴定。

七、本课题研究成果

1、初步形成了“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模式 ▲构建了具有乡镇联片特色的教研模式

由于我镇各校规模小,开展教研活动缺乏基本的人力条件。于是,我们发挥中心小学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中心小学为基地,集中整合优势资源,把全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聚集起来,成立学科年级联片教研组,定期集体备课,开展联片教研活动,使全镇教师有了交流的对象,有了切磋的同行,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本镇实际,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问题,我们构建了具有“联片”特色的教研形式。

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确立主题——学习理论——研究课例(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课后反思)——专题研讨(解释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产生新问题,进行新一轮研究。”

同时,我们探索出联片教研三要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为了落实联片教研活动,保障教师有效参与,我们还制定了一些制度和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大杨镇教研联片——“集体备课”活 动 实 施 意 见》 《关于开展“二度教学”联片教研活动实施意见》 《关于开展“同课异构”联片教研活动的尝试》 同课异构制度 教学反思制度 推门听课制度

公开课说课评议制度 ……

▲形成了以“三课”为形式的“城乡互动教研”教研模式

为了拓展乡镇教研的空间,为乡镇教师成长搭建一个平台,促进与城区学校教师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我们又主动邀请,主动送出,大力开展城乡互动教研活动。

一是请课:充分发挥城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邀请城区教师把优质课送到乡镇学校的课堂,与乡镇教师同享。

二是送课:给我校年轻教师搭建展示、成长的平台,把他们的课送到城区学校,接受城区骨干教师的指导。

三是联课:开展城乡教师同上一节课、城乡教师同课异构等城乡联动教研活动,促进城乡教师相互交流、研讨。

2、较好地增强了乡镇教师的专业意识

乡镇教师以前的学习和活动是被动的,封闭的。课题实施以来,“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把乡镇教师从封闭中引领出来,让乡镇教师步入广阔天地,他们有了学习、提高的机会,同时产生忧患意识,产生发展的动力。在互动中,乡镇学校的课堂有城区骨干教师精彩的教学,城区学校的课堂也有乡镇教师的身影。城乡老师们既互相欣赏又互相质疑,形成思维的碰撞,不但产生了新的教学思想,还充分把城区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与乡镇学校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丰富了乡镇教研的内容,浓郁了乡镇教研的氛围。老师们通过学习、交流、研讨等系列活动的锻炼,学会了自我反思,同伴协作,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例如,老师们在不断反思中学会了思考,增强了问题意识;在同伴间的研讨辩论中,学会了交流与合作;在专家和教研员的引领下,提升了研究能力和水平。我校余学芳老师在反思中说:

联片教研组活动开拓了我的视野,使自己不再是井底之蛙,也不会孤芳自赏„„

在联片互动教研中,乡镇教师由被动到主动,由主动到互动,初享教研带来的喜悦,树立了自信,部分教师显露出来,他们的自豪感、荣誉感,即推动了自己,也带动了其他教师的进一步发展。

3、逐步提高了乡镇教师的专业技能

在开展各项教研活动的同时,我们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专业技能活动。如,农远工程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三字一画竞赛等,同时,我们还邀请专家来校作班主任工作、作文教学专题讲座,进一步提升乡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了乡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特别是学会了对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大杨小学自课题实施以来,教师们就学习在网上制作博客,不仅学会了上传下载教学资源,还掌握了一系列计算机运用常识。正如一位老教师说:

现在想查什么资料太方便了,大家都在学,不学就真的落伍了,一定要把握好现在的学习机会。

课题研究以来,乡镇教师们积极反思,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学校给予汇编成册,并积极向各级论文评比、刊物投稿。一年来,大杨小学教师50多篇文章在省、市、区级教育教学活动中荣获,教师3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生120人次在省、市、区级活动中获奖,与往年相比,是前三年的获奖之和。另外,我镇的其他学校在课题的引领下,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跃进小学在区农远教学竞赛中获奖,五里拐小学在省级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中获奖„„课题研究更丰富了学校的内涵,提升了学校的办学水平,2008年,大杨小学荣获“安徽省第二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等7项集体荣誉,2008年12月,顺利通过了合肥市特色小学评估„„

工作即研究,研究即工作,“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促进了乡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推动了乡镇学校的发展,这为乡镇孩子们得到优质的教育起到了铺垫,为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公平迈进了一步。

八、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设想

课题研究受条件的限制,且研究的方法还不够周密,对生成性资源的捕捉还缺乏经验和方法。

但随着区教育局城乡学校共同体“捆绑”机制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将借助新的机制,总结“城乡互动•乡镇联片”教研模式的理论经验,探讨与“捆绑”学校联动教研模式,完善研究方法,继续促进乡镇教师专业发展,为实现教育均衡,实现教育公平而努力。

合肥市大杨中心小学

2009年2月

在联片中成长 在互动中提升 ——以“城乡互动·乡镇联片”为载体,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合肥市大杨中心小学

2009年2月

有效教学结题报告

幼儿园有效提问课题结题报告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有效课题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有效教师结题报告(推荐).doc》
有效教师结题报告(推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