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民素质 促进新农村建设

2020-03-03 15:02:5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甘州区农民力技能培训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没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没有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根本支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当务之急必须创新培训理念,培育新型农民,使农村劳动者尽快由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

一、我区农民技术技能状况

(一)农村劳动力情况

甘州区共有城乡劳动力33.87 万人,占城乡总人口51.25万人的68%。城乡现实劳动力29.68万人,占城乡总劳动力的87.6%,其中农村现实劳动力21.8 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9.08 万人。

(二)文化结构状况

农村富余劳动力按文化结构划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0.71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

7.8%;初中文化程度的有5.91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65.1%;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46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27.1%。

(三)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劳动力对农业技术、就业技能和知识更新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通过正规培训、普及培训和其它培训的数量在逐年增加,但是与农村劳动力总量比,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

2008年,全区结合结合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科技入户、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等农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共组织各类专业人员126名(市直部门8名、区直部门26名、乡镇级92名),以乡镇和科技示范村为单位,深入全区18个乡镇、102个市、区、乡三级部门联系的科技示范村,采取集中培训的方式,举办各类实用科技培训班121场(次),培训乡镇干部510余人、民间科技特派员30人、农民技术员240余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4000余人、星火科技带头人550余人、种养能手等技术骨干15000余人、农民5万余人(次),制作科技普展板40多块,印发宣传材料、科普图书5万余份。

(四)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情况

劳动力由体力和智力构成。体力有先天的体力(优生的结果)和后天的体力(优育和锻炼的结果);智力有传统的经验和现代科技知识(包括文化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从我区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看,在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劳动力智力因素的作用在逐渐提高,体力因素的作用在不断下降,智力因素中,现代科技知识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传统经验成规的作用不断下降。在我区专业户、小康户等收入和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中,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长期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培训的占绝大多数,贫困户(困难户)中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占绝大多数,说明,农民文化素质高同农民收入程度显著正相关,也同农业生产水平显著正相关。

1、从每亩耕地提供的产品产量看,经济作物的收益大于粮食生产收益。文化程度高、生产技能强的农户生产收益比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生产收益强。这是由于各种经济作物的栽培管理技术要求比较高,文化程度高的农户敢于大胆试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实行科学管理,因而经营效果好。

2、在发展多种经营方面,文化程度高、生产技术能强的农户致富门路广,这是因为他们有经济头脑,会经营,敢于扩大生产规模。文化程度低、生产技能弱的农户经营项目少,经营规模也较小,因此,收入很低或较低。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前者靠科学种田,后者凭经验办事;前者勇于探索,后者墨守成规;前者讲究效益算着干,后者不计成本懵得走。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区委、区政府一直比较重视农村教育和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近年来,通过农业、教育、劳动等部门以及用人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区农村教育和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及致富奔小康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加快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不仅仅是农村教育问题,而且是个社会问题,农民技术技能事关农村人才建设。当前,我区农村劳动力仍占全区劳动力的大多数。这说明,在加快我区全面小康建设的过程中,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我区的现代化,而农村全面小康的核心就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因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对整个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素质,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师资队伍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区一级财政只担负公办培训机构的人员工资,不担负培训费用,乡级财政因分级财政而不能对参加技能培训教育的农民以资金支持;职业教育个人承担费用过高,超过了大部分农民承受能力,农民若参加培训,就必须自己担负培训学费、住宿、技能鉴定费等; 培训机构教育投入不足,办学经费紧张,培训设施简陋,教学手段落后,跟不上现代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趋势; 项目培训资金属部门所有,目前还没有完全整合利用,这些都从根本上都制约了农民培训输转工作的开展。

3、镇、村两级在农民技术技能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镇、村两级是农民技能培训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与否,事关镇、村两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原因分析

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1、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不足,加之认识不足,有一技之长的不多,影响和制约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

2、信息服务渠道不畅。农村劳动力的技术技能培训与市场、岗位信息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对接,造成培训内容单

一、过时,从而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影响了我区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形成。

3、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据统计,培训一项实用技术需25学时,培训一项就业技能需50学时,分别需要500元和800元。由于多数农民收入不高,无力支付培训费用,造成培训人数减少,就业面变窄,同时政府也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来促进农民技术技能的培训。

4、目标责任体系不健全,缺乏一整套象九年制义务教育那样的教育培训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有关部门、领导的目标责任还不够健全。

三、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

的几点建议

(一)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民教育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农,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既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体力,更要开发智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技术水平。随着我区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愈来愈需要更多的农业科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农艺师、园艺师、工程师、会计师、农经师,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以及掌握一定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知识的劳动者。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努力开发农村劳动者的智力,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要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农民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二)健全农村教育网络,完善农业教育体系

农村教育网络主要有:正规教育、推广普及教育、其他教育三个方面。根据农村教育网络,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属于推广普及教育,是农村教育中的一种成人教育,是以科技推广为主要内容,它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以农户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教材,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最终目的社会性教育活动,主要涉及的部门有农业、畜牧、农机、林业、科技、新闻媒介、企业以及镇、村两级组织,其中尤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为主,其他部门直接或间接地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服务。因此,应明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中的重要作用。我区很早就实现了普九,但是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能力水平却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原因在于由于大批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

二、三产业和城市转移,正规教育的大部分成果非农化,导致农村和农业人才流失,这一现象也说明,抓好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是农村人才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方法和措施

1、培训任务、对象和内容

(1)培训任务:根据我区实际,用五年的时间,一是将全区18~45岁农村劳动力轮训一遍,使他们能掌握一门以上先进实用技术;二是对全区村、社干部完成大中专学历教育培训;三是对农村未升入大专院校的高中生实施职业教育;四是对准失地农民和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转岗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一是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促使农民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方面发生转变;二是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素质,使青年农民掌握进城务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有效的进入城市并融入城市;三是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和农民的科技水平,加快我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加速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2)培训内容:一是公共课内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城市生活常识等培训;如《农业法》、《劳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宪法》、《民法》、《治安处罚条例》、《安全生产法》;二是专业技能内容:根据不同岗位设置相应的专业科目,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三是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内容,包括: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美容美发、家电维修、车辆修理等,以失地农户为主,而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重点是专业技能培训。

(3)培训对象:主要是村、社干部和18~45岁的青壮年农民及失地农民。

2、培训层次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我区各类职业培训

资源,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

(1)学历培训:主要对象以村、社干部为主,开展大、中专学历培训。专业主要设置: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通过培训,增强基层干部的执政水平和带头致富的能力。

(2)专业技能培训

①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要根据我区现代农业规划和各乡镇产业特色,开展短期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解决现有务农人员的技术盲点。该项培训涉及面宽,属于农民的普及培训,要按照就近、不离乡、不离岗的原则开展培训,由农口各局和各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

②“绿色证书”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是我国农民科技培训的一项基本制度,主要是按照农业生产岗位规范要求开展农民培训,培养骨干农民,由农广校、各乡镇成教办负责。

③标准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由农业、畜牧、林业、科技、技术监督等部门负责,指导农村专业协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开展如标准化、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等培训。

3、培训方法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充分利用农闲季节特别是冬春两季,按照“切合实际、形成多样、先进实用、讲求实效”的原则,以短期知识培训为主。

①短期培训。依托各乡镇农科教服务中心,根据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开展各类实用技术短期培训。

②中长期集中培训。依托区委党校、区社会服务培训中心,重点是村、社干部学历培训,准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等职业技能培训。

③委托培训。与大专院校协作,委托大专院校举办脱产培训。

④农业远程培训。依托互联网络、广播电视、组织材料、资料、录像带等开展农业远程网络培训。

⑤现场观摩、参观考察、经验交流、以会代训。在重要生产时节,通过召开生产现场会,组织农户参观考察、交流生产经验,传授生产技术、培训技术骨干等形式,进行培训。

(四)加强领导,严密组织,加大投入,确保培训质量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农民培训教育工程涉及面广、人员多、任务重,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我区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农业进程。为此,建议区上成立农民培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区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统一领导。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向,设立若干个培训办公室,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切实制定好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确定培训机构(网点),统一编制培训大纲,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目标考核。

2、落实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奖惩挂钩,责任到人。

3、加强宣传,转变观念。组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重要意义,提高认识,转变人们的观念,为我区农民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加大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经费应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建议区委、区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增加投入,主要用于村、社干部学历培训补贴,农民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各类培训的教材、资料补贴,教师授课补贴和参加培训的农民补贴或奖励等工作经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提高农民素质

论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提高自身素质,促进班组建设

13.10.2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促进新农村建设[推荐]

浅谈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提高农民素质和教育水平

新农村建设关键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加强农民素质培训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提高代表素质履行代表职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提高农民素质 促进新农村建设.doc》
提高农民素质 促进新农村建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