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

2020-03-03 02:26: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教育学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5.知识能力谁为主两种教育论:形成教育论(能力为主 )、实质教育论( 知识为主)。 26.《学记》中:“学而等”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学记》中:“不陵节而施”体现循序渐进原则。 28.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在清朝末年。 29.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教育。

30.我国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1.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32.德国赫尔巴特的德育原则: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34.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顺序,就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35.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设计、动手、检查,特点是实践性。 36.课外校外教育特点是自愿、灵活、实践。 37.班主任是负责一个班学生工作的教师。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组织培养班级体。

3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形成正确的舆论。 4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心理学

1.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能力、气质、个性。

2.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是意识。

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5.人的一切心理活动按其生产方式来说都是脑的反射活动。 6.个性积极性的源泉与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中最低是生理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需要。 8.根据动机的性质和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分高尚和低级。 13.远物模糊,近物清楚是空气透视。 14.感觉限与感受性是反比关系。

16.坐车,近物快,远物慢。月亮同方向是运动视差。 17.云彩飘动,好象月亮在行,云彩没动,这是诱动。 18.注意特点:指向性,集中性,注意是组织特性。

22.“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思维灵活性。 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幻想。 25.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32.智力是一般智力的综合。技能是一种熟练。

35.当人们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达到迁移程度,才能促进能力发展。 36.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才能。 39.出乎意料的夸张情景引起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40.情绪、情感内的中介是需要,心理基础是认识,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心境—激情—应激.

41.意志行动的基础是随意运动。 42.“眨眼反射动作”是不随意动作。

43.意志行动心理过程:采取决定、执行决定。

44.“机敏、迅速合理处理问题的品质”是意志的果断性。

45.人的良好意志品质特征: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46.“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双趋式目标冲动 47.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48.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特性。

49.人的个性中核心成分是性格,性格是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50.“自私与秉公、勤劳懒惰、自负与自卑”是态度性格特征描述。 51.“不达目的不罢休”意志型性格。

师德、教师法、教育法必考试题

一、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 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 A、“双赢”协作原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 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B) A、1995年9月10日 B、1994年1月1日

二、单选(5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 B )之日起开始实施。 A、1990年9月1日 B、1995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 B )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 A )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 A )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 A )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 (5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 ,制定本法,( AB ) A.宪法 B.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B ) 。

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 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__ ____,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实际发展。 ( CD )

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来保障”。( CD ) 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放在突出地位。( BC ) 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四、多选题 (5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 ABCD )

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BCD ) 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BCD )

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 ABC )

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 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

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题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推荐)

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邵)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新课程知识

新课程教育理论复习题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心理学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doc》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