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人才吗?》观后感

2020-03-01 18:24: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你是人才吗?》”观后感

这个片子,我看得还是比较入神的,可能形式比较吸引人,而且内容跟今年我们所面临的有莫大关系吧。

我做了一些笔记,大致归纳如下:

1、李开复博士在面试时所提出的一些问题:

(1) 工作选择,主要是问面试者关于工作选择的一些看法;

(2) 课余生活,在一些很平常的问题中,却暗藏着杀机;

(3) 提问对用人单位的了解;

(4) 问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

2、企业与学校对人才的看法:

(1) 企业(微软):人品、智慧、团队精神、激情

(2) 学校(北大):创新、执着、自信

总结:从这些可以看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培养的人才方向还是有一些差距,当然这里的企业只是微软,而学校也只是北大,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吸收上出现了一定的分歧。

最近,陆陆续续出现一些招聘会,我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做了一些尝试,在招聘出现之前,我对自己还是挺有信心的,因为我坚信用人单位会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是很有自信的。但是我去了几个招聘会后,我倒觉得我自己之前可能太“轻敌”了,他们给我的感觉是重成绩,成绩高于一切,这几次,我都是跟我班一个同学一起,她的成绩明显比我高(虽然我的成绩也不算很差),而我总觉得这些学校应该还是会考虑其他发展的方面。第一份简历退回来,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第二次,那个老师很直接就跟我说,你的同学学习成绩比你高,我终于明白到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我不知道应该为这些学校感到可惜、还是应该为自己感到悲哀。我并不是为自己打不平,也不是说成绩最好的就一定没有实际能力,但是我觉得用人单位的这种做法,往往会造成人才浪费,当然,作为一个老师,学术水平是一定要具备的,但我觉得作为一个老师,更重要的是怎样用他的人格魅力去影响他的学生,特别是在小学,知识还是比较浅显,而如何影响一个孩子将来怎样去进行他们的道路就变得更为重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是很根本、很重要的。而用人单位就仅仅凭借一个学分绩点来断定一个人是否适合做老师,我觉得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在“你是人才吗”这部片子中,李开复博士说过,在微软面试,是要经过20小时长时间的马拉松面试,而且在整个面试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他提的问题不会问你在学校的学分绩点是多少,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考核你的专业知识,看你的临场发挥,我觉得这是长期重视人才的做法。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在这场求职**中,我或者被这些用人单位“逼”到“没性格”;或者坚持我的一贯做法,就像女孩子找“老公”一样,要找一个喜欢自己最真实一面的,能够让自己的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这或许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我最近发出去的简历,我都是坚持不夹奖状和证书,我总觉得在简历中写了就可以了,毕竟用人单位和应聘者应该建立在信任的基础嘛,可是,最后我也还是发现,那些人不怎么喜欢看你写,反倒喜欢看那么厚厚的一叠,我有些迷惑,我怕自己最后可能就会动摇了。“我是人才吗?”坚信自己是,才会走出一条人才路。

你是人才吗观后感

你是做高尔夫销售吗

你是这样的求职者吗?

你是上帝的妻子吗

你是我的朋友吗

你是个演讲高手吗?

你是CFO的料吗

[你]是“年跳槽族”吗?

你是真的优秀吗美文

你知道什么是STEAM教育吗

《《你是人才吗?》观后感.doc》
《你是人才吗?》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