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2020-03-04 01:47: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2分) 1.岩石圈是指 ( )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 )

A.太阳辐射 B.重力能 C.潮汐能 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右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3题。 3.该景观 (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撞击月面, 据此回答4~5题。

4.撞击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赤道地区昼夜平分

C.北京白昼时间一年中最长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

5.嫦娥一号撞击月球所遗留的痕迹,未来将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 C.风力搬运 D.岩浆活动

6、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 )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8.图中②表示的是 (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 D.重熔再生作用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 A.溶洞—① B.裂谷—② C.沙丘—③ D.戈壁—④ 10.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右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请判断图中甲、乙两处分属何种岩石(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1 / 5

12、右图河流中三个不同位置与三幅河流断面图及外力作用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 A.①—a—侵蚀作用为主 B.②—c—搬运作用为主 C.③—b—沉积作用为主 D ①—c—搬运作用为主

读岩层地质界线和等高线示意图,回答13~14题。 13.该图从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角度来看分别属于( ) A.山脊 向斜 B.山脊 背斜 C.山谷 向斜 D.山谷 背斜

14.对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地貌主要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B.该图地貌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在该图中能够找到化石的是C岩层 D.该地适合建设大型水库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和沿AC线所作的岩层剖面图,读图回答15题。

15.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 ( ) A.背斜,山地,石油、天然气 B.背斜,盆地,石油、天然气 C.向斜,山地,地下水 D.向斜,盆地,石油、天然气 16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的地层中,②地层含有石油,开采时应在a处钻井 B.乙图表示的地层中,b处绝对不会含有化石

C.丙图表示流动沙丘,其所在地的盛行风向如a箭头所示 D.丁图所示地形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17.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

2 / 5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18关于地形与城市区位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美国三大城市带都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 B.巴西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地区 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地区 D.我国汾渭谷地因地形崎岖而城市稀少

19.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地带修建,主要因为河谷地带(

A.植被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水源较充足 D.地势相对和缓 20.下列关于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U”形 B.在发育初期,对河谷的侵蚀主要是以侧蚀为主 C.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V”形 D.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往往呈“U”形 21.右图中地貌名称为 ( )

A.三角洲 B.沙丘C.冲积扇 D.冲积平原 22.图中地貌一般位于 ( )

A.山坡B.山口C.河流拐弯处 D.河流入海口 读某地区域分布图(下图),完成23~24题

23.该地区形态及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团状、河流因素 B.团状、地形因素 C.带状、气候因素 D.带状、河流因素

24.最早发展成城市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26.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半山腰 B.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C.三角洲平原 D.高山顶部

二、综合题(共48分)

27.读“某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3 / 5

(1)填出河流在A、B、C三处对应的横剖面图(甲、乙、丙)以及流水外力作用方式: A对应 ,以 作用力为主;B对应 ,流水的侵蚀作用(侧侵)逐渐 ;C对应 ,以 作用力为主。 (2)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下切深,落差大,多 ,水能资源 ; C处河段特征:地势平缓,流速慢,泥沙 ,江面宽广,利于 。 28.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分析下列问题:(16分)

(1)根据甲图信息,可以判断该区域的岩石属于三大类岩石中的 岩,原因是 。

(2)地点3缺失地层B,其原因可能是

。(在乙图上绘图说明) (3)若乙图中C、D、E三处均出现煤层的露头,那么,在A、B两处分别 打钻井,何处地下能打到煤层? ,原因是

。 (4) 乙地区要开凿一条东西方向的地下隧道,是在B地还是在A地下较 为合适? 为什么?

。 29.读“某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D、E两处中,最有可能出现浅滩的是____________处。

(2)河中有淘沙、淘金处,可能是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E五处,其中聚落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可能在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5 参考答案:

1-5 DDABA 6-10 DABAC 11-15 CBDCB 16-20 BBCDD 21-26CBDAAB 26.(1)乙 流水的下切侵蚀 甲 加强 丙 流水的沉积 (2)峡谷 丰富 沉积 航运

27.沉积岩 地层中含有化石 该地区形成B岩层时,地点3隆起,未曾接受B地层积物; 地点3原先接受了B地层沉积物,后因地壳上升被侵蚀了。

(3)A,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A处为向斜,岩层不缺失。 (4)B从工程安全性,稳定性,地下水运动考虑,B处(背斜)地下修建较适宜。背斜处岩层向上拱起,重力作用点在两侧,上部岩层重力不会对隧道安全,稳定产生威胁;同时背斜有利地下水沿岩层两翼向下渗流,不会在隧道内积存。 28.(1)D(2分)

(2)D(2分) D处位于河流凸岸,易沉积沙、金 (3分) (3)C、D、E(2分) C、D、E处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农耕,且取用水和交通方便(3分)

5 / 5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地理 必修一(5章)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计算归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说课稿

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doc》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