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件

2020-03-03 12:38: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攻坚克难 奋力拼搏 全力推进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

2009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克服国际金融风暴给招商引资带来的诸多困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招商引资主战略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措施,开拓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主要成效

(一)引资总量持续增长。全市累计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020个,引进到位境内资金19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数的126.6%,同比增长45.6%。

(二)项目质量显著提高。在招商引资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到位资金结构更趋合理,引资项目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一是工业项目比重突出。500万元以上项目中,工业项目 个,占 %,工业项目到位资金 亿元,占 %。二是项目平均投资规模明显提高。目前统计的5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 个,总投资 亿元,平均投资达 万元,比去年同期的5155万元提高了 万元。三是大项目有所突破,比重较大。全年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 个,比去年增加 个,亿元以上项目 个,比去年增加 个。总投资26亿元的60万千瓦机组六安电厂、总投资9.01亿元的安徽宝丰复合肥、总投资8.3亿元的宝利嘉(安徽)现代纺织工业园、总投资7.87亿元的安徽蓝翔浮法玻璃生产线、总投资6.5亿元的安徽新成铁薄板等一批具有牵动性的招商引资大项目纷纷落户我市,并开工建

设。四是产业招商取得初步成效。围绕现有产业,着力在引进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上下功夫,取得了初步成效。开发矿业500万吨矿山采选、大昌矿业100万吨球墨铸造等项目引进,形成霍邱铁矿开采加工产业链条;索伊家电制造项目跟进了10多家机械及塑料加工项目为其配套;蓝翔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的落户,成功吸引了巨蓝工业气体、三宝真空玻璃等 8个项目相继落户。

(三)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成效明显。省外投资 万元以上项目中,长三角地区项目 个,占 %,到位资金 亿元,占 %,分别为浙江省 亿元、江苏省 亿元,上海市 亿元。

二、主要做法

2009年,各级各部门以市委、市政府2号文件为指导,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招商引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年初,在市直单位23个招商小组和中央、省属驻六安单位21个招商小组基础上,新组建了4个联合招商小组,分别下达了年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继续推进6个驻外联络处招商。各县区也都成立了驻外办事机构或招商机构,并积极组织小分队招商,全市招商引资队伍日益壮大。全市共组建招商小组或招商小分队375支,驻外招商联络处或办事处70个。

二是领导带队外出招商力度持续加大。2009年,市委、市政府等四大班子领导专门带队或结合各类活动开展共外出

招商49人次,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共带队外出招商190人次,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带队赴沿海地区开展各类招商活动180人次。市直招商小组共外出招商240人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带队外出招商,亲力亲为洽谈项目,服务项目,起到良好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三是以商招商和“凤还巢”招商成效显著。为更好地发挥企业招商的主体地位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条、优势产品和大宗物资采购,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大宗物资采购情况进行调查,汇总整理后纳入招商项目册,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寻找资金、技术等合作商机。加强与异地商会的沟通联系,会同市委宣传部、皖西日报、六安浙江商会评选出了“浙商首届十大风云人物”和“浙商十大贡献企业”。新聘请了3位招商顾问,招商顾问总数达到35位。据统计,全市由当年招商顾问引进新建或增资的项目共13个。积极鼓励和引导六安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加大“凤还巢”招商力度。2009年新成立了六安人才协会武汉分会、长春分会和六安北京商会。目前,2009年全市在建500万元以上“凤还巢”项目达135个,总投资48.2亿元,累计到位资金26.4亿元。

四是宣传推介力度进一步强化。组织参加了第四届中博会和徽商大会、第十六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闭幕式、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南京经济圈市长联席会、2009安徽(苏州)承接长三角

产业转移洽谈会、安徽省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成立大会、安徽省与中央企业调整结构合作发展会议、世博安徽论坛等各类大型经贸活动。借助会展会议平台,举办了20多场投资环境说明会和项目推介会。紧抓第四届中博会万商云集的机遇,举办了六安市投资环境说明会暨项目签约仪式,共有300多位境内外客商参加会议,30多个投资项目成功签约,协议总投资65亿元。第五届中国传媒经济年会“传媒与中国城市发展”高峰论坛,我市荣获“投资环境城市奖”。同时还通过媒体扩大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多渠道、全方位加大对六安市情和投资环境的介绍。在《皖西日报》、《大别山晨刊》等报刊杂志上撰写文章宣传六安;参加六安电视台《新闻视点》、六安政府网《在线访谈》等栏目,加大宣传;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完善网站功能,拓展宣传渠道,提升宣传效果。利用六安招商网、六安招商局政务信息公开网、安徽省经济协作网、浙商资本投融资网发布投资动态、招商项目等各类信息4550多条,六安招商网累计访问量达16700多人次。

五是考核机制逐步完善。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和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评奖惩。市委、市政府对2008年度考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兑现了08年度市直工业引资项目补助费用210.1万元。坚持招商引资按月调度、定期通报制度。2009年共召开市直招商引资月调度会8次,全市调度会3次,发布招商动态35期。同时,对省组织的重大经济合作活动签约项目进行定

期调度、上报。

六是项目储备和重大项目的筹划稳步推进。对招商引资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充实更新,提高项目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年围绕我市区位交通、优势资源和主导产业,收集整理全市重点产业招商项目130个,总投资达300多亿元,并印刷项目册3000本。按照市重点产业规划要求和产业承接重点,编制了《六安市食品饮料商务计划书》、《六安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商务计划书》、《六安市LED光电产业园商务计划书》、《六安市光伏产业园商务计划书》,四个项目总投资169亿元,产值约426亿元。

七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09以来,跟踪收集了一批客商资料,充实完善客商库,其中重要客商达2230位。通过对一些重点区域、企业和客商进行梳理,收集整理了项目线索50个,确定重点跟踪的重大线索项目30多个。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招商小组和重点企业制度,全年市领导到企业开展调研45次。为安徽蓝翔2×600T/D优质LOW-E镀膜项目、华润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六安城市综合体项目、华电二期、中宇建设集团城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雨润集团城市综合体、食品生产和物流项目、马来西亚林木生集团农业生态园等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召开专题协调会40多场,及时帮助解决项目落户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力促加快建设进度。集中指导全市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编制融资项目计划书,并积极与市工业投资公司、市金融办、担保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联系,协调银企对接,签约资

金3.2亿元,已落实项目贷款1100多万元。为加强与客商的联系,春节期间还召开了迎春座谈会,150多位落户客商和在外成功人士应邀参会,共谋发展。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招商引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招商引资引资总量和增幅在全省位次较后,牵动性的大项目不多,引资质量有待提高;各类工业园区的项目承载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园区规划不够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土地供需紧张;产业基础相对比较薄弱,门类不够齐全,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的吸引力、集聚力不够;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重招商、轻安商现象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度和投资商的信心。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从总体上看,2010年全市招商引资机遇与困难并存。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资本的流动性出现短缺,导致直接投资的资本来源减少;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导致企业扩张与对外投资的能力和愿望下降;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导致大型企业出口转内销等市场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民营企业资本的活跃性;加之国家“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出台等,这些都给招商引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危机中也面临着机遇。一是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国家中部崛起规划实施,加大民生投入等政策导向,为增强

发展后劲、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机遇。二是随着合武铁路、合六叶、合淮阜、六潜、合武高速六安段等通车,阜六铁路、新桥国际机场建设,便捷通畅、高速高效的大交通格局正在逐步形成,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更加突显。三是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市的产业基础正在进一步壮大,已形成了一批优势较明显的主导产业,机械电子、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粮油食品加工、矿山冶金、医药化工、旅游等产业,为我们招商引资提供了有力的产业基础保障。三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一圈一带”(合肥经济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我市承接产业转移构建了有利平台,提供了千载良机。同时,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加快六安经济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也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把2010年招商引资工作做的更好。

(一)目标任务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市经济发展需要, 2010年安排全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在2009年实绩的基础上,境内引资增长15%。

(二)主要措施

1、明确定位,突出招商重点。在区域上,立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重点区域,拓展港澳台和欧美日韩等境外区域,扩大引资成效。在产业上,以专业化方式推进产业招商。继续围绕我市现有产业基础、产业链条开展招商的同时,重点要瞄准沿海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力争引进的企业和项目

以组团形势整体转移。在对象上,在紧盯国际国内500强、央企、民营大企业,招大引强的同时,充分发挥六安在外人才协会、经协组织和六安异地商会的桥带作用,继续加大以商招商和“凤还巢”招商力度。

2、加强力量,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坚持领导带队招商,加大对接力度。建立和完善市县区领导联系招商小组和带队外出招商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频率,巩固和扩大领导带队外出招商成效。二是继续整合招商小组,强化招商力量。继续推进市直单位23个招商小组、中央、省属驻六安单位21个招商小组和4个联合招商小组招商。加大驻外招商力度,在市驻外联络处到期任务完成后,对派驻地进行适当调整,重点加大长三角地区的招商力量,选派一批新的驻外人员,增设新的招商联络处。突出专业招商,市直成立专业招商小组,抽调专人,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确定目标任务,围绕我市汽车零部件、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开展招商。三是继续加大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凤还巢”招商和社会招商力度。

3、扩大宣传,注重招商实效。一是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举办的中博会、徽商大会、上海世博会、厦门投洽会等各种会展活动,同时认真筹备国际徽商(六安)年会。二是加大专题推介。积极利用驻外联络处、在外人才协会、异地商会,结合各地产业特点和我市实际,明确推介重点,召开专题推介会,提高宣传推介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拓展宣传途径。积极利用

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载体扩大宣传。

4、全面对接,深化区域合作。一是加强政策对接。加快“一圈一带”与合六工业走廊规划实施,制定完善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措施,全面打造政策洼地。二是加大产业对接。依托我市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强资源整合,编制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加强与沿海地区产业对接。积极引进一批产业链长、技术先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带动、改造和提升我市传统产业升级。特别是要注重引进和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信息技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填补我市产业空白,增强综合配套,提高产业水平。三是加强园区对接。借鉴沿海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加大政府推进力度,鼓励园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主动对接,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园区合作共建新模式,发展“飞地”经济。四是推进要素对接。积极推进与沿海发达地区在科教信息资源、劳动力供需和培训、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保障体系、金融信用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等多方面的合作。

5、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水平。一是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改善政务环境,加强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率,继续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挂牌保护力度。保持银企合作的良好势头,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二是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坚持市领导联系招商小组和重大招商项目制度。加大对签约项目和在建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成功率。三是上下联动开辟接洽“绿色通道”。市县区加强信息沟通, 建立客商、项目、企业等资源共享平台。

6、完善机制,夯实招商基础。一是继续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制和一票否决制,坚持招商引资按月调度,定期通报制度。进一步完善各类考核奖励办法,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督查调度,严格奖惩兑现。二是进一步加强招商网站建设,积极扩大网络招商成效。加强客商库、企业信息库和统计数据库建设,开展网上调度。三是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各级招商机构的职能,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到招商引资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招商技能。

领导参阅

参阅资料

食药监信息员参阅

食药监信息员参阅

仅供内部参阅

参阅文章(全文)

入党思想汇报参阅

教师学术活动参阅

国防教育演讲稿参阅

企业招聘启事参阅

《参阅件.doc》
参阅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