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调研材料(五年工作)

2020-03-02 06:41: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近五年来的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效

2007年以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五年分别完成56.26亿元、85.87亿元、150.4亿元、239.72亿元、608.08亿元,累计完成1140.33亿元,年均增长81.3%,连续五年稳居全省第三。

2012年元至六月,全市完成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504.58亿元,为市委、市政府下达全年确保完成任务数900亿元的56.06%,为力争任务数1000亿元的50.45%,同比增长32.10%,在全省排名第三。其中,省内协作资金148.29亿元,省外(国外)资金356.29亿元,引进省外资金为省下达确保完成任务600亿元的59.38%,力争完成任务数670亿元的53.62%,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预计到今年底,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可望完成950亿元。

通过招商引资,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二是促进了新产业的培育;三是促进了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改制;四是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五是促进了民营企业的联合重组、做大做强;六是促进了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七是促进了全市干部开放意识的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招商。党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以率小分队招商、出席大型招商推介会并进行招商引资主旨推

1介等方式,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成渝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

二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体制,形成“大招商、大开放、大发展”的新格局。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市委、政府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指挥部,全面负责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实行市级领导和市直部门招商引资,对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市直78个部门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在全市上下形成大招商、大开放的浓厚氛围。

三是在全省率先派驻驻外招商分局(办)。为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措施,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驻外招商分局、实行驻点招商。2011年,向沿海发达地区派驻14个招商分局,在市政府7个驻外办事处(联络处)加挂招商引资办公室的牌子,将各驻外办事处(联络处)的职能转移到招商引资上。

四是在全省率先赴港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为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打造面向国内国际的招商引资引资工作格局。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3日,时任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吉勇率队在香港举办“毕节地区首届香港投资推介会”,邀请香港地区 100多位企业家参加会议,成功签约项目21个,签约资金241.4亿元。2011年和2012年又两次在香港举办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并成功签约一批项目。

五是坚持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招商引资战略。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在七星关区、黔西县举办五届“毕节试验区招商引资投资洽谈会”,在香港、北京、上海、广州、福州、烟台、南京、杭州、宁波、南昌、成都、重庆、

贵阳等地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20余次,组团参加省政府组织赴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北京、南京、杭州、无锡、成都、贵阳等地的10余次招商推介活动。

(二)对外经济协作工作

一是成功举办重庆经济协作区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2010年4月8日,重庆经济协作区第十五次市长联席会在黔西县召开。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贺铿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民建中央副主席张少琴等领导亲临会议指导,重庆经济协作区18个成员市区有关领导,民建会员企业家,各省驻黔商会负责人等领导和嘉宾,毕节地区九县(市、区)代表团以及地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共396名正式代表出席会议,与会各方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共同推动交通枢纽建设、切实加强区域经贸合作、努力建设旅游资源共享区等议题上达成了共识,会议充分展示了我区对外开放新形象,进一步强化了与重庆经济协作区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会议期间,在黔西县成功举办了毕节试验区第三届招商引资投洽会,签约投资项目79个,总投资214.64亿元。

二是积极参加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2010年7月,第一届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举行,时任行署副专员王玉屏率队参加会议;2011年10月,第二届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与发展峰会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召开。时任行署副专员王玉屏率队参加会议,会议在利用好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地缘优势,按照“区域合作—中心城市

—产业集群—产业带—经济走廊”的模式加强合作,拓展和深化合作领域,加快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机制,切实推动区域合作发展上达成共识。

三是加强与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协作。积极与云南省昭通市、曲靖市,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以及省内的遵义市、六盘水市和黔西南州等地进行协作沟通。力争在七星关区至镇雄、威宁至宣威、威宁至昭通、威宁至六盘水高速公路,毕节至四川铁路(成贵快铁)、公路(厦蓉高速公路),昭黔铁路、纳雍至六盘水铁路、毕水兴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形成合力,共同争取各方支持早日开工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招商引资项目用地落实难。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项目用地计划指标严重不足,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地实施,有的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长达两三年时间解决不了用地问题而夭折。

二是招商方式和方法有待深化。目前,招商引资主要通过举办推介会、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进行,全市资源优势和招商政策不能有效托出,招商信息来源相对单一,招商活动市场化不够,对现有资源依赖性过强,产业引导和调控力度不够,针对性差,难以在市场中把握商机。

三是招商项目质量有待提高。招商引资挖掘新项目不够,项目编制工作还有待提高,投资者需要参考的信息在《招商引资重点推介项目册》上体现不清晰,比如当地的劳动力市场、

土地价格、资源利用情况,项目决策的科学性,权威性体现不够。

四是现行招商体制和用人机制不活。由于投资促进(招商)局是一个挂靠其他部门的事业单位,其职能更多层面反映在指导、协调、服务上,不具备强有力的监督和执行能力。县(区)一级招商引资队伍人员为事业身份,想要的人员不愿调进来,进来的人员留不住,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招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工作建议

一是强化招商引资体制和用人机制。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将省、市、县(区)投资促进局纳入政府工作部门系列,将其部门职能明确界定为行政机构,各级投资促进机构人员为公务员。

二是提升规划引导能力。重视规划的导向作用,坚持行业规划与空间规划、土地规划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空间布局规划,深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招商引资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创新招商引资项目供地机制。在大力加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项目载体建设的同时,要用好、用足、用活国家赋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在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重大招商项目的供地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下发土地使用审批权限,完善项目用地计划点供制度。

四是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城市环境改造、生态环境建设、产业环境培育、投资环境完善等方面力度,努力创造法制、公

平、公开、有序的生产、经营、商务环境。提高行政服务水平,加强项目的全程服务,不断提高咨询洽谈前期、办理手续中期、入驻经营后期三个阶段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抓好政府鼓励投资、扶持企业发展有关政策的落实;加强入驻发展企业的沟通联系、协调服务,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氛围。

五年政府工作报告(上传)

二○○五年政府工作报告

五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乡镇换届五年政府工作报告

乡镇换届五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五年1118(推荐)

县区五年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换届五年政府工作报告[材料]

行政服务中心五年工作调研报告

军转: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之过去五年工作回顾五

《政府工作报告调研材料(五年工作).doc》
政府工作报告调研材料(五年工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