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年轻父母的忠告

2020-03-03 07:27: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给年轻父母的忠告

今天给大家分享“给年轻父母的忠告”的系列话题,讲过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摆正孩子的位置;

二、让孩子自然成长,不要过于呵护;

三、要学会并参与做家务;

四、抓住教育关键期;

五、培养孩子“爱上阅读(上、下)”;

六、爱上学习;

七、思维的革命;

八、培养孩子的爱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受用一生的良好习惯。谈到习惯,每个人都会说上一大堆。人们共同认知的良好习惯有:守时、节俭、整洁、严谨、秩序、诚实、勤勉、宽容、慎言、自制、善始善终、主动出击„„但今天我要和大家说的是生活中不那么显而易见又终生受用的习惯。

一、举手之劳助人的习惯:生活中的很多小事,不那么被人重视,但对人的一生却有很大的影响,它反应出一个人的价值观和生命状态。而这些小事要成为习惯,还真要从小培养。在学校里经常对学生说:在公园的长廊上,在校园的大厅里,如果你身边都很干净,只有一点点垃圾,譬如一个饮料瓶、一块卫生纸,你不妨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去。

这小小的动作不会影响你正在进行的交谈,也不会影响到你继续看书,却会让你周围的环境更舒适和谐;公共走廊里的灯白天还亮着,你经过,不妨停下来找到开关,把它关掉;卫生间的水龙头在哗哗地流水,不是自己开的,也不妨走过去关掉;交通车上给需要的老人孕妇让个座,站一会儿没什么大不了;地铁上外地人问路,你不妨在告诉他具体路线后,拉他到地铁交通图前,彻底讲明白地铁怎样换乘,不仅给他“一条鱼”,更给他“渔”;路上遇见人拉车上坡,帮忙推一下,也就是搭把手的事;乘坐公交车投一元的钱,别人没零钱就看看自己的钱包,5块10块的帮人破一下零钱,或者实在没有替人花上个一块钱,解一下燃眉之急,不求对方记住或归还;自己有的东西,只要别人急需,借给人家用一下一般不会用坏,“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晚上回家看见地摊上农民自己卖菜的那种,多买些能让他早些回家,买谁的都是买;出去写生,坐火车多帮同学提东西,大小伙子的,累不到哪去;到别人家吃饭,别像客人似的,能伸上手,就摘摘菜、拿个碗什么的,人多好干活„„所有这些都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就是搭把手的事,不会影响自己正常的进程。不必刻意为做好事而做好事,只是遇到了,不搭把手,心不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如果做好事,哪怕再小,但能成为习惯,它诸多的好处会在生命中越来越多地反馈回来,会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广。招聘工作时,哪个老板都愿意用这种习惯成全别人的人;哪个丈母娘或婆婆都愿意把自己精心培育的女儿、儿子托付给这样的人,因为可靠并能幸福。

二、分享的习惯:

有好的东西总觉得自己一个人独享太可惜了,总想着别人,这是广交朋友的最好途径。包括好的思想、好的心得、好的物品„„

很多人建立自己的博客、空间,随手写些东西,记录一下自己的人生感悟,不是为了当作家,只是对自我的一个整理,并且和朋友分享,那种碰撞之后的火花和灵感,远远比一个人藏着掖着更满足。好的文章、点子、窍门及时地分享给大家,如同送出一份爱,回报十份爱一样,给予的越多,收获的越多。

老子的《道德经》中,“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就是最好的诠释。

我们这样的岁数,都很怀念小时候的大杂院,谁家做了的好吃的,满街坊送,每个孩子都是在吃着不同口味的食物下长大的,院里的孩子就是大家的孩子。现在

我们这些陪读的家长之间,也相互交换着自己的“手艺”,我的匹萨和寿司,儿子的同学大多都尝过,有时刚带走没多一会儿,就回复了两个字“全光”,那种满足和幸福,在自己的心里荡漾。

虽然我的厨艺不怎么样,但还是一有机会,就让儿子叫上家长不陪读的同学,来改善一下口味。

还有一种更高境界的分享是真心地分享他人的快乐,这一点,在当今的孩子们当中是不容易做到的。现在的独生子女,同学之间大多成了竞争对手,你比我学习好,考得好,不是从心里往外替对方高兴,而是嫉妒对方,甚至下决心打败对方。 这样的“上进”也不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相反,从心往外,真诚地祝福别人,虚心地向人家学习,共同进步,实实在在地分享别人的快乐,这才是幸福人生的基础,才能打开心胸,扩大心量,让自己的人生舞台更广阔。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让自己的心更宁静、平和、幸福。

三、规划的习惯:做任何事情,不是盲目,而是先搞清楚有关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要达成的效果,达成的方法、步骤,这样才更容易做成事。

我认识的一个画家,他从小就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了几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里都有明确的要做什么的规划,再把每一个五年分解成每年的计划。最后他发现,他的每一个计划都超额完成了,致使他虽未上过大学,但年纪轻轻俨然已经成为国内小有名气的山水画家。正如孔子的“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既是总结,又是规划。

比如儿子上高中四年,如果一开始就很明确要达到什么样,可能每一个时间段会利用得更好。四年中需要明确:我学了绘画,这一生到底要做什么?为了要做的终生的事业,要考哪所大学?

为了考取这所大学,我都要做哪些准备、达到什么样的专业课和文化课的程度? 为了达到这个程度,我得选择什么样的画室、什么样的老师能帮到我?

我不同的阶段,要达成什么样的水平?如果这些问题不是一下子很清晰,那就去尝试和体验,试图渐渐清晰起来,最重要的是有一条清晰的思路。

相反,不明晰将来要干什么,不知道为啥而学,很容易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看起来高中四年很长,但眨眼也就过去了。

四、预想的习惯:

学习中,凡事预想,就可以使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有一种训练方式为“标题式”训练,是主动思考的最好方法。

比如,在你全然不知老师要讲的内容时,根据所给的标题,先进行预想。 面对《荷塘月色》,我能说些什么:哪里的荷塘?

月色什么样?荷什么样?荷在月色下什么样?

自己先在头脑中迅速地旋转,尽力去想。

先有了自己的方案,再去看别人的,你会惊叹于作者文辞的优美、意境的深远、敏锐的洞察、柔软的内心。这样你会很快把文章“吃透”了,变成自己的“食粮”。

还有一种是“角色式”训练:尝试自己做老师,这堂课我讲的话怎么讲; 电视里的领导要做新年祝词,假想是自己的话要向全国人民说哪些内容; 每一个单元的内容学完了,假设我是考官,我怎样出题„„

这些可以和孩子当成游戏去做,看谁的创意更好,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凡事

先想的好习惯,这样既“未雨绸缪”,又“心领神会”。《孟子》云:“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五、随机学习的习惯:

从小到大,生活中的学问随处可见,不要把学习和生活割裂开来。学习不是拿着书本,端坐课堂才是学习,而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奥妙,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生活处处皆学问。

我的侄女从小是我妈妈带大的,她现在是北大西班牙语的推免研究生(推荐免试,一般是专业的第一名)。

她受益之一就是我妈妈遇到什么尽其所知讲什么。电视新闻里哪个国家发生战争了,妈妈在墙上的地图上把这个国家指给她,久而久之,中国和世界地图早早地装进了她的小脑袋瓜;

过年时,妈妈会把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一列举出来,都是什么时间,吃什么,有什么习俗,怎么由来的,特别是“寒食节”介子推的故事,到现在念念不忘;平时遇到个成语,妈妈会写在小黑板上,并解释好其意思。我妈妈有个记事本,在书报上、杂志上、电视里遇到的有用的知识,就随时记下来。

这个小本子令我小侄女无限向往,曾经央求妈妈她长大了送给她。

当她真的长大再去看这小本子时,觉得太平常了,那上的知识现在在百度上一搜铺天盖地,然而妈妈就是在缺少书、又无电脑的情况下,打下了有问题随时解决的好习惯,让侄女终生受益。

中国近代思想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梁溯溟,就得益于两个好习惯:

1、每天学习:他每天把读书看成是和吃饭喝水一样,才使梁溯溟从一个天资平平的人变成一个文化界的大师;

2、遇到问题随时解决的习惯:他多次申明,自己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是被问题逼出来的。

为了寻找令自己满意的答案,他阅读了各方面的书刊,参考别人的意见,就这样磨出了自己的才气。请问这是怎么回事?荀子曰:“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意思是: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这是一个人杰出的基础。

给父母的忠告

给年轻工程师的十大忠告

给父母的50个忠告

忠告年轻推销员

给高中生父母的36条忠告

一位老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一位年轻董事长给大学生的三十个忠告

一位年轻董事长给大学生的三十条忠告

20年老教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20年老教师对年轻父母的20条忠告

《给年轻父母的忠告.doc》
给年轻父母的忠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