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

2020-03-04 01:43:4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传统节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

利用---端午节

论文作者: 陈莹

所在单位: 沙岭中心小学

完成时间: 2016年3月

传统节日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和

利用---端午节

所谓传统节日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的流传于民间的约定俗成的节日,传统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精神记忆有着一份独特的价值。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一直以来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存在,而中国的传统节日便是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我们中国人要找到文化自信,要找到自己的文化地位,一定得到民族本土文化中去找,那么传统节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

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2005年6月1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民政部、文化部共同发布了名为“关于利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的通知,号召大家尊重传统节日,而且通知里面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通知中说,“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教育行政部门要研究制定把传统节日拉入国民经济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有具体的措施和办法贯彻传统节日教育。2006年,国务院发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其中把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七夕、重阳等节日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节日,使传统节日成为了文化遗产。节日的遗产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说明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2007年,国务院经过长期的调研确定把清明、端午、中秋、春节作为法定假日。

但是,近年来西风东逝,像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洋节日越来越受到青睐,以致于现在的小学生过圣诞节比过中秋节还要隆重,还要开心。甚至前一段时间出现了韩国和我国争抢“端午节”的事情。部分商家也推波助澜,小学生对洋节情有独钟,这是社会开放带来的,原本不值得大惊小怪,可是我们自己的节日呢?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还有几个人能知道它们的来历?我们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学校里对于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也只是一放了之,根本没有深入开展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大缺失。而且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农村孩子慢慢也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起了洋快餐,看起了一些外国影视,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如何利用好传统节日揭示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弘扬民族精神,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农村孩子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对加强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培养传统美德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此,我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浅谈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传统节日文化,加强农村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将传统节日文化与日常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和战场在课堂教学上,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将传统节日文化与日常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但要求教师首先自己具备传统节日文化意识,然后再做到有的放矢。在中小学阶段课程中,有很多内容都是涉及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的,我们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挖掘各学科中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利用语文教材中关于各个传统节日的诗词文章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对杜甫的《登高》、杜牧的《清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的背景、内容的分析,既能够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象征意义、节庆活动,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又能让学生从这些诗词中感受到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们积极向上,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充分探究、弘扬传统节日内涵

通过与学生们聊天、调查问卷等形式可以了解到,很多学生不喜欢过传统节日是因为不知道传统节日的内涵,因此充分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非常重要,如何开发、弘扬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教师探索研究,对传统节日进行详细的界定。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撰写报告,以网页、演示文稿等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走进屈原”活动。通过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诗词朗诵等活动,重现屈原的故事,从他上下求索、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中体味他那痛苦执著的伟大情感,体验他那崇高忠贞的伟大人格。还可以看《屈原》、唱《橘颂》、吟诗词、赛龙舟、选艾叶、佩香囊、吃粽子„„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把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这样的文化传承更是意义深远的。

三、激发学生探究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都决定了他们做事往往从兴趣出发,开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活动更是如此。小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怀有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但也很浮躁,做事情缺乏耐心。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传统节日的兴趣呢?怎样让学生乐意并主动地去了解传统节日呢?我发现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蕴藏着生动、美丽的传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大人喜欢,孩子们更喜欢。所以每一个传统节日来临之前,要首先启发学生搜集关于该节日的相关故事。端午节来临时,我让学生搜集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故事,其实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有源于纪念伍子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还有源于纪念屈原的。很多学生告诉我,没想到过端午节也有那么多的由来和传说故事。拓展学习“聊聊端午节风俗”,学生通过口头访问、阅读书报、上网查询等方式,更深层次地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到过端午节有凌晨门口插艾、挂香荷包和用艾叶煮鸡蛋的风俗,还有吃粽子、饮雄黄酒的习惯。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还了解到旧民俗与新民俗的不同,以及旧时的孔府里过端午节的习俗。这些活动让学生们对端午节的理解更深刻了,也更喜欢了。

四、引导学生们比较中外传统节日文化异同

经过细心观察和问卷调查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喜欢西方节日文化的,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喜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这一部分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发现,他们的亲情链接主要是通过我国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几个最主要的传统节日来实现、加深和升华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所以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给他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那些整天和家长们生活在一起的学生们,由于都在家长的阳光雨露之下,自然对一些我国的传统节日观念就相对淡薄了,而对新出现的西方文化的青睐也是可以理解的。

针对上述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引导学生们比较中外传统节日文化的异同,把学生分成两组,让他们各自列出他们知道的传统节日。然后共同对国内外的传统节日进行归类,留下几个双方都能认同的节日,并把西方节日和我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看看他们哪些是同一类别。例如:春节——圣诞节、清明节——万圣节、七夕——情人节、除夕——平安夜、接下来各组的代表就自己所了解的节日知识进行陈述,通过比较使传统节日文化逐步渗透至每一个学生心中。

也可以利用特定的时间,开展“中国传统节日艺术节”和“西方传统节日艺术节”活动。中国传统艺术节,就在校园里挂起大红灯笼和中国结,让学生扭秧歌、剪纸、捏面人,制作传统小吃,在教室里、过道边展示中国书画作品。不同小组的学生尝试过不同的节日,进行东西方节日的擂台赛。

继承传统不等于匍匐在传统脚下,更不能把民族节日与外来节日对立起来。要引导学生科学认识传统节日习俗,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传。同时又要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多样文化的胸怀。

五、针对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主题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与探究、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相结合,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并外化为具体行动。

(一)活动内容要丰富。如在春节开展“过中国年”活动,让学生抄写春联和拍摄反映春节节庆活动的照片,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中国味”和醇醇的“中国情”,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元宵节开展“闹元宵猜灯谜”活动;在重阳节开展爱老敬老教育活动及重阳赏菊活动等,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精神。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了解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对构建和谐社会大有益处。

(二)活动过程要扎实。如在中秋节期间,利用国旗下讲话,以“团结、团圆、庆丰收”为主题,通过开展的蓓蕾读书活动,充分利用晨读、班会课、阅读课、课外活动等时间,诵读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灵活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宣传栏、校园广播大力宣传展“中秋节”的由来,营造一团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同时,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系列主题活动:一是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在了解了各地和家乡过中秋的习俗后,请学生计划一下“今年的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制订一份简单的节日方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贺卡,写上一句的祝福的话语,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二是诵读诗词。通过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以班组为单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会,要求能说出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体味其中的意境。三是书信传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节日里让孩子们通过书信捎去对亲人的祝福。

(三)活动形式要创新。与洋节日相比,一些传统节日对中小学生缺乏吸引力,春节和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之所以今天被中国人看淡,与这这些节日大多来源于农业文明,与祭祖、驱鬼、借节日填饱肚子等联系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文化起源和传统形式也使得中国传统节日欢快的气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这与富裕起来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现代中国人显得有些不协调。随着经济的发展,节日本身也应该发展。无论是元宵节也好,重阳节也好,它们都与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也应该跟着我们的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肯定是不行的。我们要在原有节庆活动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可以结合时令,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利用社会实践、班会,充分整合校园、家庭、社会资源,开展大量的主题式、探究式、体验式、寻根式节日文化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传统节日,过传统节日。 还可以开展制灯笼、猜灯谜、拔河健身等文体活动。

六、强化传统节日文化对学生的熏陶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室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如果学生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耳闻目染,势必更能提高学生的素养。因此我们还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营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浓厚校园氛围。这样就需要我们农村语文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升旗仪式,进行传统节日的宣传,有效地弘扬民族文化,调动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积极性,为校园增添浓浓的文化韵味。可以在校园中布置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展板,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农村学生也许相对于城市学生来说接受能力可能会稍显慢一些,但只要我们教师持之以恒,营造成一种氛围,这样就会越做越好。做了这些,农村语文教师也不必担心影响学生的升学质量,因为学生提高了文化素养,就会提升道德标准,也会提升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做事会更加认真,各方面的优秀品质都会得到提升,那么对学生的学习将会是如虎添翼。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加强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十分可行,也势在必行。社会在向前发展,文化的内容也在进一步扩大,作为农村语文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还要注意到世界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要在教学中注意渗透世界文化的精华。只有充分、正确运用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我们的农村语文教学才能不落后于发达城市甚至于世界其他民族的母语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庆节

国庆节

国庆节

国庆节

国庆节

国庆节

国庆节

国庆节

国庆节

国庆节

《国庆节.doc》
国庆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