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

2020-03-03 04:12:5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

摘要:短跑专项力量是运动员完善专项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本文对中学生的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认清专项力量的关键,正确认识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现状,解决了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说明力量训练已成为短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之一。

关键词 中学生 短跑 专项力量 训练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的,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短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田径水平,短跑训练方法的艺术和技巧不仅可以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而且可以造就许多世界闻名的短跑巨星。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平凉市静宁县各中学田径队、经常参加短跑运动的中学生。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查阅了大量有关短跑方面的论文、专著,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重点的阅读和分析。

(2)专家访谈法:走访省、市有关教练,并与同学交流训练心得体会,进行综合分析。

2 分析

2.1短跑的特征

短跑项目隶属于体能类项群,从动作结构看是周期性运动,是以高速率的摆动、扒地动作产生最高位移动速度的项目,其突出特征是创造最高速度。众所周知,短跑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的典型的速度项目,力量是影响短跑运动成绩的间接相关因素;发展力量作为训练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最高速度能力;速度是衡量短跑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在短跑运动中,起跑和起跑后的急跑两个阶段主要是由伸髋和大腿后摆肌群来完成,其它阶段则主要体现为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现在短跑运动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以及在高速跑动中的放松技能。传统的短跑理论强调后蹬,破坏了用力的连续性,会使身体中心轨迹波动较大,降低了整体运动的效果,影响运动成绩。在传统短跑理论扶持下所进行的传统短跑训练,大多是以垂直面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更有甚者,在现在的一些基、层组织,有些教练员仍采用大重量、慢速度的杠铃深蹲练习为主的训练。这些练习,是与现代短跑技术要求相违背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短跑运动的成绩起负面作用。 2.2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特点 2.2.1对专项力量的认识

专项力量是指:“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力量就是专项力量”,“专项力量只参与完 1 成专项运动的肌群力量”。此类观点只注意了专项力量的一般特性,忽视了专项力量最关键的特性——项目特性。

经过立定跳、后抛铅球、30米负重跑、100米实验前和实验后的结果研究证明,专项力量练习在接近符合或超过专项比赛动作要求时,才会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或者说,专项力量的训练效果主要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专项运动的要求(动作幅度,动作速度,用力特性,肌肉工作方式以及供能系统和心理适应性的要求)。在百米跑高速跑动中,着地缓冲的制动力量很小,所以百米跑中学生的力量训练主要是提高速度力量中的速度成份,因此专项力量是指运动员在完成专项技术动作时肌肉力量达到高度水平的能力。不同项目对力量的要求不同,按力量的表现形式可将专项力量分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 2.2.2躯干力量的练习

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有相当程度的躯干运动。在短跑运动中,躯干承受着很大的作用力,包括来自上肢的重力以及经下肢传递的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这种来自地面的冲击力在快速跑中通常可达体重的3~4.5倍,故在短跑中要特别加强躯干力量的训练,它对维持躯干位置的稳定性和姿势的正确有很大的作用。这就涉及到腰腹肌力量的训练,主要是指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的训练。

跑速决定于步频与步幅。步频具有先天遗传性,步幅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得到提高,但通过下肢力量练习可以使这二者的比例达到高度的协调,在实践中发展力量的重点放在下肢肌群力量的发展上。

发展一般基础力量可采取下面方法:①各种负重练习。持2.5千克哑铃、5千克-7千克沙袋或沙衣、2千克-4千克实心球、5千克-10千克哑铃、1千克-2千克护腿做各种练习。②克服本身体重的练习和双人对抗练习。一般基础力量训练多采用循环练习形式,6个-8个动作为一个循环,每个动作重复15次-20次,3组-5组,组间歇3分钟-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情况每天进行练习。例如:以发展髋部肌群为主的循环练习(各练3组):①仰卧挺髋,没腿20次(负沙护腿); ②单腿支撑伸髋,每腿25次(负沙护腿);③单腿支撑屈髋,每腿20次(负沙护腿)。 2.3发展专项基础力量

杠铃负重训练:杠铃负重练习在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经历了昌盛—衰退—重新启用的反复过程。杠铃负重力量训练主要是以发展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为主,练习形式主要采用高翻、挺举、抓举、深膝蹲、半蹲、负重跳跃等手段,在短跑运动员的全年训练中按计划合理安排。首先进行3周-4周的建设性力量训练,其目的是为了全面发展各部肌群,为大强度力量训练做好准备。这种练习一般每周安排2次-3次,中等负荷强度(最大强度的50%-70%),8-10次×4-6组。在肌肉的建设性力量训练结束后,则转入肌肉最大力量训练阶段。该类训练每周一般安排2次左右,负荷强度75%-100%,重复次数1次-5次,共3组-5组,练习手段数少(每次训练课可选择2个-3个手段)。练习中负荷强度逐渐增大。练习强度越大,完成次数越少,即负荷强度的增大采取金字塔式的安排方式。这类训练在全年各训练时期反复进行练习。该类练习有的教练员采用完成组数与次数基本不变,只是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有的教练员采用相对稳定的强度不变,反复练习。另外,在发展肌肉最大力量的训练阶段也采用100%以上的练习强度,指在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动员和集中用力的能力。最大力量训练阶段之后,紧接着就是快速力量和专项爆发力训练阶段,其主要式50%-75%的抓举、快速深蹲和半蹲跳。同时,在多年训练实践中,几乎所有短跑教练员都倾向于把负重力量训练与跳跃训练相结合进行,认为这是叫最大力量向快速力量和专项爆发 2 力转换最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在比赛期,为防止最大力量的消退和有利于赛前专项技术训练,一般每周必须保持一次负重力量练习,选择2个-3个常用的主要手段,每个手段进行4组-5组训练,每组用70%-90%左右的强度重复3次-5次。

跳跃训练:跳跃训练被视为短跑运动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并把其作为基础力量与专项技术之间的中介和转换手段而备受重视,已成为短跑运动训练的特点和特长。因为它在运动结构、肌肉工作、用力方向与大小以及力量性质等方面都与短跑专项运动的要求较为接近。短跑运动训练中跳跃训练经常采用的手段主要有:立定(单足或双足)3级-10级跳、单足多级跳、立定或助跑多级跨步跳(30米-100米)、蛙跳、台阶跳、各类跳深、跳栏架等,计时与计步的后蹬跑和跨步跳等。跳跃练习是短跑年训练周期中的主要专项力量训练内容,但在不同训练时期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和要求。

局部肌肉针对性训练:在多年的训练实践中,它既是对其它力量训练中难以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某些部位肌肉力量的补充训练,又是对较薄弱易忽视的某些小肌肉群力量的补充性力量训练,还是某些技术改进辅助手段的补充训练。局部肌肉针对性训练的内容广泛、手段多样,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已成为现代短跑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这类训练现在已纳入正式的训练课进行安排。一般情况下这种训练采用组合练习、重复循环反复练习。这种集中专门训练每周有2次-3次,基本上是全年系统安排。 2.4发展快速力量

2.4.1克服自身体重的跑跳练习方法

为克服自身体重的跑跳练习,方法有:助跑5级-10级跨步跳或单腿跳,30米-40米高抬腿计时跑,原地支撑连续快速伸髋练习,支撑或仰卧髋练习,2级-8级连续跳深。

2.4.2克服额外负荷的快速力量练习方法

为克服额外负荷的快速力量练习,方法有:负重连续快蹲起3次-10次(30%最大重量),单腿连续踢踵10次-15次,支撑负重快速伸屈髋15次-20次(40%最大重量),仰卧抗阻力屈髋20次-30次,仰卧抗阻力屈膝20次-30次,连续2.5公斤哑铃摆臂20次,2千克-4千克实心球各种抛掷练习。 2.5以髋为轴的肌肉力量练习

对短跑运动的研究表明,高水平的运动员跑速的提高主要靠步频的提高,而步频的提高首先取决于髋关节肌肉的力量和用力高度协调性,就是以髋为轴的摆动腿的加速—制动能力。这就提示我们,提高下肢的摆动力量以及对抗肌和相应肌群的运动协调性,是对中学生短跑发展速度最重要的训练途径之一。所以说,以髋为轴的快速摆动力量和工作肌群间的高度协调能力是短跑运动员重要专项力量练习手段。此外,运动实践中常用的高抬腿跑主要是改善屈大腿上摆力量能力,如果把快速抬大腿和快速下放大腿相结合进行,增加练习难度,这个练习就接近短跑的肌肉用力特点。 2.6以肩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练习

上肢摆动力量是我国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薄弱环节,国外短跑运动员上肢肩带肌群都十分发达,这不是练跑练出来的,而是通过专门的力量练习练出来的。我国运动员与国外短跑运动员在这方面有明显差距,所以教练员或体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上肢摆动对下肢运动效果的影响,上肢摆动的主导作用和领先作用。以肩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是短跑摆动—平动运动系统中十分重要的运动环节,摆臂的速度、幅度和方向将直接影响跑的速度和跑的整体运动效果。负重摆臂要注意练习动作的速度和动作结构尽量与比赛动作接近。

3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中学生短跑是以肌肉工作为主的周期性速度力量性项目,力量素质的好坏是掌握短跑的技术,提高运动水平的关键。快速力量和短跑专项力量的提高能有效促进腿部力量的增长,改善加速阶段的步长和速率。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力量水平,按照一般基础力量——专项基础力量——快速力量——短跑专项力量训练过程进行力量训练是提高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3.2建议

利用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提高中学生短跑高速放松技能,是所有教练员面临的新课题。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练习的设计与选择取决于教练员对现代短跑技术和项目特征的认识和理解。现代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应摆脱以垂直面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大重量、慢速度的杠铃练习,不宜作为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练习手段。 训练实践中必须重视以髋为辅的高速摆动力量;必须重视以掌趾和踝关节为主的退让与超等长力量练习;以肩为轴的摆动力量练习;以髋为轴的加速——制动摆动练习,它是短跑动力的源泉,是实现快速伸髋和积极着地、继续奔跑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泼,汪现义.中学生短跑力量训练初探.田径[J].2006,(2):10-30 [2]陈起倪.中学生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及其训练.福建体育科技.1997,(16):4 [3]王保成.田径[J].1995,(3):14 [4]伊藤章(日).田径科技信息[J].1994,(12):20 [5]王川等.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练习与设计[J].中国体育科技,1990,(10) [6]王志强等.对短跑专项力量特点及其部分专门力量练习的分析研究[J].体育科学,1999,(3) [7]陈伟.力量训练分析.南京体育学院报,2002.(2) [8]潘嗣勤,牟维照.力量训练原则[J],田径;1998,(5) [9]K•维曼(德).国外体育科技[J].1990,(1):24-27 4

浅谈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

我国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手段的研究

短跑训练

短跑训练

短跑训练

短跑训练

短跑训练合同

400米短跑训练

短跑恢复性训练计划

科学地训练短跑

《浅谈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doc》
浅谈中学生短跑专项力量训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