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黎明共舞

2020-03-02 09:15: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与黎明共舞——新教育经典晨诵

一、晨诵的内涵

新教育实验开发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晨间诵诗的复合课程。从时间上来讲,一般在每天早读前的15—20分钟。我们认为,晨诵的意义有四:

晨诵是一种仪式,一种师生共同穿越诗歌,享受生命,开启新的一天的洗礼仪式。说到仪式,新教育非常注重仪式的作用,因为生命是需要仪式的。孩子的生命中有许多重要的时刻,比如生日,比如开学等等,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内容,这些重要的时刻都会成为形式。晨诵就是要点亮孩子生命中这些重要的仪式,让孩子的生命充满诗意。

比如开学的第一天就是一个学期中第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孩子有了新的班级,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就需要一个仪式让孩子充满对新学期的向往,我们来举一个例子:在五年级的开学仪式上,老师深情地将《你们的名字》这首诗诵读给孩子: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轻轻地唤你们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们的名字,画你们的名字,而梦见的是你们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们的名字。如灯,如钻石,你们的名字。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们的名字。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们的名字。

刻你们的名字!刻你们的名字在树上。刻你们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古木时,呵呵,多好,多好,你们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们的名字。亮起来了,你们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们的名字。

在诗的最后教师将全班学生的名字一一读出,接着教师在黑板上画上了一棵大树,给这棵树取名为班级树,告诉孩子们你们的名字从今天开始就刻在这棵大树上了,会一天天长大起来,茁壮起来。你们的名字也将会刻在老师的心里,一天天长大起来,一天天闪亮起来!让孩子们在这样朴素而感人的仪式中感受到自己在新老师、新班级的地位,从而铭记住这个难忘的日期,充满信心地走向新的学期新的生活。这是晨诵的意义之一,它是一种仪式.

晨诵是一种氛围,一种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诵、一起感受、一起陶醉,一起激励,教师、学生、诗歌三者交织在一起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没有人是可以置身诗外的。

《早安,小松鼠》是新加坡诗人刘可式的一首儿童诗。在晨诵中,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当一只可爱的小松鼠展现在眼前,面对这一灵动的生命,师生一齐诵读:

早安,小松鼠,

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

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跳跃,

嚼成松子的果香

接下来,我们改变一种方式,变成师生问好的形式,老师和班中的孩子们,一起诵读这首诗:老师:早安,孩子们

孩子们:早安,老师

老师: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们

孩子们:整个早晨我们一直看着你

老师: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诵读,嚼成书本的芳香。

孩子们: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粉笔的舞蹈,嚼成知识的芳香。

一遍遍的诵读,孩子们更加喜欢这首儿童诗,接着老师抛砖引玉!把诗送给班里的一名学生,这轻松愉悦的友好氛围感染了每一个孩子。最后老师顺势引导孩子们把这首诗送给自己的伙伴.孩子们一个个跑出座位,把这首他们喜欢的儿童诗送给了小伙伴。

早安,(宋雨澄、郭书豪、姚佳宜、李昕咏、段晓宇„„)

整个早晨我一直看着你

怎样把每一寸玲珑的晨光,

变作七彩的诵读,

嚼成书本的芳香

又一个黎明就这样欢快温馨的开始了,教师、学生、诗歌之间融为一体,带给每一个孩子精神上愉悦。这是晨诵的意义之二,它是一种氛围。

晨诵是一种精神,一种来自于老师自身的感染、传递以及老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欣赏,师生能以崭新的、富有活力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一天。所以说,晨诵诗歌的诵读不同于语文学科的诗歌学习。语文学科强调学生对诗歌知识与技能的精确掌握,对诗歌的准确理解;而晨诵重在强调学生对诗歌的感受,以及诗歌对生命的滋养,强调的是学生的精神状态。

《向着明亮那方》是日本诗人金子美玲的一首小诗: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叶子,也要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向着明亮那方,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都会的孩子们啊。

教师只需把这样的诗歌在某个阶段的每个早晨带着学生们一起诵读,即使什么语言也不说,带给学生精神的鼓舞也是巨大的。晨诵的意义之三,它是一种精神,晨诵还是一种积累,一种对经典、对优美语言文字的积累,这一点无需多做说明。

总而言之,通过晨诵,能够让学生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

二、晨诵的内容

晨诵的内容是丰富的,只要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无论是古典诗词、现代诗歌,还是散文,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可以纳入晨诵的范围。词句优美、儿童在吟诵时可以感受与理解、传递人类美好的愿望与情愫,这是新教育晨诵的三个基本特点。

新教育晨诵内容的选择遵循两个原则:

1、童年是一段彩色的阶梯。新教育认为:“童年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晨诵的内容的选择遵循此规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按照从“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顺序,从童谣、儿歌开始起步,随后是大量优秀的儿童诗和浅易五言绝句的诵读,像三年级的孩子将走进金子美玲课程,感受诗中的至纯、至真、至美,或者进行金波儿童诗的诵读。在四年级的时候以“在农历的天空下憩息劳作”为主题,重点进行“经典诗文”诵读,到了六年级,则以更广阔的视野,诵读人类最优秀、最经典的诗作,比如泰戈尔的《飞鸟集》,纪伯伦的《先知》等。说白了,就是说,晨诵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2、与孩子当下的生命紧密相连。

(1)所选诗歌与季节相结合:每个季节都有各自不同的物象,教师要让学生在不用的季节通过诗词领略生命与自然的不同精彩。比如在夏天,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诵读的诗歌有:

夏天的景《雷声和闪电》、《夏日的太阳》,

夏天的物《蜻蜓》、《萤火虫》,

夏天的事《初夏睡起》《山亭夏日》《观游鱼》《采莲曲》等。

(2)所选诗歌与重大节日相结合:在妇女节、植树节、母亲节、儿童节等节日我们要选择属于各个节日的诗,带给孩子。

如在母亲节的时候,低段孩子为妈妈诵一诵:

《妈妈的爱》妈妈的爱/像草原,我是小羊,怎么跑也跑不到边。妈妈的爱像蓝天,我是小鸟,怎么飞也飞在里面。

高段孩子用心的品一品:

《母亲的爱》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芨芨草上的露珠又圆又亮/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四月的日子半是灿烂半是辉煌/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我们的快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的深深的忧伤/我们可能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让孩子感受母爱的伟大。

(3)所选诗歌与儿童心理相结合:儿童的心理世界是个五彩缤纷,但变化莫测的世界,那么诗歌的选择也要契合儿童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像六年级的孩子马上就要毕业了,可以让他们诵些珍惜小学阶段珍贵的友情的诗,如《男孩子和女孩子》;感谢师恩、感怀母校的诗,如《无题》

三、晨诵的技巧

晨诵和学科教学一样,也是有一些技巧的,通过有效地理解诗意,继而有效提高晨诵的效果。①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帮助孩子理解诗意

读的形式一般有:分角色读、个体读、小组读、唱读引读\\添补等,我们重点来说说引读和添补读两种形式。

四、晨诵的建议

(1)晨诵贵在坚持,在于形成一种习惯,一周或一短时间结束后可以将所诵读过的日常诵诗串在一起,进行一个小小的庆典。

(2)晨诵诗不强求学生背诵,它注重的是“诵”,而非“背”。教师不要刻意让学生背诵,一些诗歌学生自然能熟读成诵。

(3)教师用自己的声音,唤醒每一首被我们选择的日常诵诗。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不能置自身于诗歌之外,而且要更加地投入,惟有自己的投入才能带动孩子们对诗歌的热爱,对黎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所以老师的声音就是最大的引领,这种引领不是说声音多大就引领的多好,而是教师要能把握好诗的基调,诗热烈晨诵就热烈,诗宁静晨诵就宁静,诗朴素晨诵便朴素,诗沉默晨诵就沉默,通过我们用生命对诗的理解,来范读,来领唱。

(4)处理好诵读与感悟、个体读与齐读的关系:诵读为主,感悟为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反复的诵读中自然获得感悟,在不断的深入感悟中提高诵读的水平。对于个体读和齐读的比例安排是根据诗歌内容合理采用个体读及齐读。自由单独的吟诵要多于集体的齐诵。要让每个孩子亮出自己的声音,感受自我的存在。

(5)运用课件进行晨诵的老师要注意:制作和运用课件的时候如果不是特别的诗句,最好在学习的时候不宜出现图片,否则会影响儿童在头脑中用文字构建画面。图片在复习诗的时候运用比较合宜,学习完后,配上漂亮的画面,给他更美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动画动作不要设置得过多,过于花样,这样都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注意上的干扰,从而把对诗歌的注意拉向对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也就违背了晨诵的宗旨。最后,我们要说的是晨诵是日常的课程而不是偶然的表演,晨诵是岁月的积淀而不是一堂课的作秀,晨诵强调当下的感受而不是机械的记忆。

与黎明共舞——献给环卫工人

与庄子共舞

与你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象共舞

与书共舞

与象共舞

《与黎明共舞.doc》
与黎明共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