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研究

2020-03-02 20:37:1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将立足于近年学界对发展迅速的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和正在改进的面向城镇低收入群体、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的传统信贷的研究,研究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问题。目前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主要有三种模式:非政府组织模式、政府主导的小额信贷、正规金融机构模式[1]。小额信贷商业化是非正式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正规的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在经营小额信贷方面有着许多优势,但目前在该市场的份额还非常小。主要问题在于利率管制、交易成本高、贷款偿还率低等方面;面向城镇的小额工商业贷款以往都不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重点。大量而明显的贷款要求因担保或抵押缺失以及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引起的设租行为而得不到满足。小额贷款的潜在客户群体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抱着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小额款,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要发展要解决包括上述在内的二个问题:内部管理制约和外部监管制约。

【关键词】:小额贷款 交易成本 还贷风险

引言 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之一,也是盈利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资本的相对短缺和体制等问题,过去很多年,商业银行主要的贷款客户定位在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或地方集体企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金融政策的放松、金融业的激烈的竞争使情况发生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在负债、资产、中间业务等方面都引进或进行了不少创新。贷款业务的利率、客户、方式等都发生了许多改进。近年新兴的个人消费贷款和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为银行创造了不少收入。笔者认为小额贷款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得盈利增长点。本文将立足于近年学界对发展迅速的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和正在改进的面向城镇低收入群体、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的传统信贷的研究,研究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问题。

一、小额贷款及其特征 这里首先提出一个相似的词小额信贷,这是近年来在众多讨论农村金融的文献中出现比较高的。本文选用小额贷款一词主要出于以下考虑:首先,在绝大部的文献出现的小额信贷一词都含用扶贫的含义,关于小额信贷的问题下文将进行详细陈述,而本文将要讨论的小额贷款是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银行行为。 小额贷款被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信贷管理处定义为以城镇居民、农户、个体工商户、小私营企业为主要对象、以质押、抵押贷款为主要方式、以流动资金为主要用途、单笔金额在20万元以下(中等以下城市)的贷款[2]。在他们后文又提到“因地、因需求、因条件有区别地确定小额贷款的限额,分别欠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和商品交易活跃、繁荣的地区,确定小额贷款的单笔最高限额为人民币5万元、10万元、20万元和50万元。” 在这里本文暂可以引用这种定义,考虑到金用途不同,本文将为人们了解的个人消费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排除在讨论范围外而将助学贷款算在其中(前两者都是消费性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助学贷款应算生产性用途)。

小额贷款主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象,以农户、城镇低收入者、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为主。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城乡低收入阶层,这些人很难从正常的

渠道获得银行的贷款。同时他们又是我们人口最大的组成部分,说明这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2、用途,这里本文的研究将小额贷款的用途界定在生产性创收活动。

3、方式,可以为无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当然在客户可以提供是更好,可以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或期限宽松。

4、额度,可以引用上述农行研究员的观点,而下限则应针对客户的需求和具体情况而定。 我们不能把那些符合日常用语的既成事实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是应该自己来确定我们所要研究的那些事实,否则,我们就会发现后来的研究陷入最严重的混乱。[3]为了方便本文的继续,作者给本文研究的小额贷款定义为以农户、城镇低收入者、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为主要对象,不一定要求财产担保或第三方保证的,资金用途限定在创收的,单笔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贷款。

二、我国面向农村的小额信贷发展概述

我国政府对农村的资金支持通常是财政无偿给付或无息低息贷款。如此,一来是财政资金无满足大量的乡村需求,再加上各级财政对资金的占有或挪用,真正达到急需要者手中的所剩无几,二来是政策性贷款的低偿还率使得这一手段不具有持续性。

1993年我国开始引入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波利维亚以及拉美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几种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并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我国的小额信贷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4]:第一阶段是从1993年到1996年,这个阶段是项目小额信贷与非政府组织操作小额信贷共同试验阶段。明显特征是以探索孟加拉“乡村银行”(GB)式小额信贷项目在中国的可行性为基本目标,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实施。强调项目运作的规范化,即小组联保,中心会议、分期还款等模式,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也不考虑持续性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1996年到2000年,这个阶段主要是由于政府认识到小额信贷对于扶贫的作用,开始借助小额信贷服务这一金融工具,以实现2000年扶贫攻坚和新世纪扶贫任务为宗旨,以国家财政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为资金来源,以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农业银行)为运作机构的政策性小额贷款扶贫项目。政府主导型的项目没有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措施。从这一点考虑,这类项目不能称为规范的小额信贷,将其称为扶贫项目可能更合适。

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至今,主要是正规金融机构一一农村信用合作社大力开展小额信贷的阶段。2000年初,人民银行总行出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指导意见》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暂行条例》两项政策,在大部分省区农村信用合作社推行了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形式,拉开了正规金融机构开展和推广小额信贷的序幕,农村信用合作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支农小额信贷业务。以农村信用合作社存款和中国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为资金来源,不再是主要依赖捐助和补贴,被视为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商业化的开端。

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表示会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以增加试点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和丰富金融服务种类。随后又发布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贷款公司管理暂行规定》、《贷款公司组建审批工作指引》、《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审批工作指引》六项行政许可及监管细则。这些文件不公为农村金融机构(农村小额信贷机构)的生存发展[4]提供了依据,也为监管部门依法监管提供了依据。而在2007年10月23日。更是将原来试点地

区由内蒙古、吉林、湖北、四川、甘肃和青海六省扩大到全面。在试点地区不少农村资金互助社组建成功,中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纷纷成立的同时,外国资本也不忘来分一杯羹。2007年12月13日,首家外资村镇银行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开业。2007年12月16日,中国首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南充美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在光彩大市场正式开业。一个主体多元化、利率较宽松、监管有方的中国农村金融市场正在起步探索中成长。

可以说至2006年12月来,带有扶贫性质的小额信贷将向商业化发展。商业化并不会减少它对农户的帮助,反而会是有益的。商业化之后资金的效率、对农户的激励,甚至农户的入股等等会在很多层面上解决以往非政府组织和政府主导型的小额信贷的毛病。使出资人和用筹资人达到双赢。

三、城镇的传统小额贷款

(一) 下岗或失业人员等低收入群体的小额贷款。

从1993年,由于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开始突出,我国开始出现大的失业高峰,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为420.1万人,失业率为2.6%。之后,失业率逐渐增长,到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失业人数已达800万人,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时期,预计我国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到2010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预计将达13390万人。为此我国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并在资金方面提供支持,2003年1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规定年龄在60岁以内的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时,自筹资金不足部分,在贷款担保机构承诺担保的前提下,可持劳动保障部门核发的《再就业优惠证》向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截至2006年9月末全国各金融机构已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4.6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达51亿元直接和间接带动了一批有就业愿望、有就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成功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二) 个体工商户、小企业的小额贷款。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私营企业达到494.7万户,注册资本(金)

7.5万亿元。个体工商户2576.2万户,资金数额6515.4亿元。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GDP已经占到我国经济总量的40%左右。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主要载体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活跃城乡市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国小企业发展的瓶颈。2005年银监会已成立小企业贷款领导小组,鼓励传统金融机构下移它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服务于低收入者和个体工商户、小型企业。同样在这方面也有可喜的成绩,2006年10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与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近日在京正式签署了贷款总额为5000万美元的微小企业贷款项目转贷款协议和金额为300万欧元的赠款协议。[5]作为这次项目试点的包头市城市商业银行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术,创造性地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有力地支持包头市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为繁荣地方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其自身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截止2007年6月末,共有77个营业网点,拥有员工1314人;总资产408亿元;各项存款267亿元,各项贷款175亿元,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14774万元,不良率为0.85%;资本充足率为10.05%;拨备覆盖率86.73%,监管风险评级为二级,各项经营指标居全国城商行领先水平。2006年实现利润3.54亿元。现更名为

包商银行的原包头市城市商业银行拥有包头市、赤峰市和巴彦淖尔市3家分行,79家营业机构,总资产突破400亿元,进入全国大型城市商业银行行列。

四、商业银行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经营管理策略

从上面谈及到的面向农村和城镇的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历史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小额贷款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毫无疑问,商业银行经营小额贷款业务是追求利润的,为此商业银行在小额贷款定位是应定位在资金用途在创收的活动中的。在认识到小额贷款的交易成本、还贷风险和利率管制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在如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应根据小企业贷款的筹资成本、风险水平、管理成本、收益目标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对不同类型贷款、对不同类型借款人自主实行差别利率;

2、要组建独立的营销部门并独立考核小企业融资的风险、成本和收益;

3、要大大简化贷款手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4、应建立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防止激励不足或道德危害;

5、注重一线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6、要注意收集和掌握各自业务区域内的恶意违约客户信息,并定期通报。[6]建议具体措施如下:

(一)建立独立的小额贷款营销部门 建立独立的小额贷款营销部门(以下称小贷部),提高小额贷款业务在整个银行业务体系中的地位,摆脱商业银行其它业务或管理的不利影响。这里有两种方式可以采用:一是直接成立小额贷款营销部门,二是发起成立具有独立法律地位小额贷款公司或村镇银行。在城镇应首选第一种方案,以利用已存在的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而在商业银行机构不可能达到的广大农村地区则可以采取第二种方案,在这里不分开讨论,二者在经营管理策略上应是一致的。

独立的小贷部应做到(特别是采取第一种方案时):(1)拥有对小额贷款经营的相对独立的决策权。(2)独立核算小额贷款的风险、成本、收益,以便对小额部经营效绩的考核。(3)在分配上给予一定的激励并保证责任的相应承担。

(二)针对不同的客户、不同的需求创造不同的产品

在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陇南市金桥村镇银行研究开发的十类适合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贷款业务新品种:春耕生产扶持贷款、外出务工人员贷款、农村贫困家庭助学贷款、农村种植、养殖业专项贷款、农村土畜产品产供销贷款、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专项贷款、农田水利设施配套贷款、农业生产机具专项贷款、农村个体经营户流动资金贷款、农村复转军人创业贷款。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担保方式、资金用途、还款方式等层面进行创新。以担保方式为例,传统的贷款业务一般要求客户提供固定资产作为抵押、质押或第三方担保。而小额贷款客户的特点就在于缺少或没有这方面的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颁布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和借鉴。森林资源的经营权抵押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个体工商户商铺(摊位)经营权担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中的“反担保”,小额存单抵押贷款、存货抵押、应收账款抵押、小组联保贷款、助学信用贷款等等方式有待小额贷款从业人员的创造。

(三)简化审批手续、规范贷款程序

从某方面来说商业银行算是服务行业,提供金融服务,客户在其它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会选择服务更好的。而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主要就反映在贷款审批发放的速度上,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发放速度可以解客户燃眉之急,吸引更多的客户。事实如包头市包商银行的小额贷款快到从申请只要3天就到账。另一方面,规范贷款程序不仅是对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的控制也可以从制度上加快贷款申请速度。制定不同产品的《业务操作规程》。

(四)认识成本加强风险管理

小额贷款业务的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上门服务费用(也便于了解真实情况)、工本费、宣传费用、业务人员培训费用、低(无)担保的风险成本、时间成本。而一笔贷款的金额通常都在几千元或几万元,即使利率可以上浮基到准利率的2.3倍,单笔收入也不为可观。在有些费用无法避免的情况加强风险控制显得特别重要。在批发式的小额贷款发放中,要严格把好审批,对客户的情况进行多方面了解。

1、制定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多在客户相关人或行业内侧面地了解客户情况。

2、采取客户经理本地化,可以提高情况收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3、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对于特殊情况可以采“跟单式”服务。

(五)加大推广宣传力度

小额贷款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有可能获利,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接受小额贷款是必须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07年6月7日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表示: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发放的小额信贷大约有9000多亿,已经取得小额信贷的农户大约是8000万户。全国有2.4亿农户,2.4亿农户里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大约是1.2亿。在农村信用社有小额信贷的农户有8000万户,覆盖面占2.4亿农户的33%左右,占有贷款需求农户的60%左右,这个比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7]如此看来商业银行应首先以城镇为重点,发挥在城镇本土的优势,甚至可以将推广宣传搬到各地中小企业博览会上面去。立足城镇面向乡村,是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的战略定位。

五、商业银行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外部配套措施

小额贷款业务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监会的引导和鼓励下发展起来的,作为监管当局他们也正在努力进行创新。比如在市场准入方面监管当局以2006的相关政策已做出明确规定(见上文)。利率管制方面,监管也已经给予了较为的宽松条件,小额贷款公司4倍于基准利率的上浮空间,一般小额贷款2.3倍于基准利率的上浮空间已可以为商业银行盈利,但笔者认为差别对待是不公平的。另外,笔者认为现在仍需要提供的政策支持在于我国信用体系的建立、市场主体退市机制。

(一)信用体系的建立。

在社会信用缺失全国性、区域性个人及企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完善信用评估比较难的情况下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面临一定的信用风险。征信体系的建具有很大的外部性,免费搭车行为使得这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来做这件事。2002年,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17个部委参与,我国开始了征信立法工作,研究提出了《征信管理条例》草案。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也取得进展,30多万户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已经建立起来。商业银行也已经开始利用这个体系的资源对客户信用做出判断,08年1月至3月在湖南常德建设银行某支行实习时,建设

银行就已对所有申请贷记卡客户在人民银行个人征信中心的数据进行查询并作为最重要的依据之一。然而,这个系统的信息覆盖面、信息的完整性、及时性都还需要改进。而银监会也可以在各地分别建立银行业小企业项目信息库。

(二)小额贷款市场贷款人退市机制

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如前面所提到的还有很多小型的正规、非正规金融机构,它们易受突发事件的影响而导致经营的失败,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为保证小额贷款机构在退出市场的时候使得客户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小额贷款的退出机制可以采用市场兼并为主的方法来设计。由于小额信贷缺乏内在稳定性,又具有独特的风险体系,这会使社会的整体利益受到威胁,现存传统银行的监管制度是无法达到降低甚至消除危险的目的。为保证小额贷款安全的运行,就有必要在为小额贷款机构退市设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一来警示经营者,二来为存款人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预期。有利于整个小额贷款市场的健康发展。

六、结束语

小额贷款业务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小额贷款的潜在客户群体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要持续发展,就必须抱着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小额款,积极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参考文献:

[1]:《我国小额信贷商业化发展研究》 张永青 西南财经大学 2006年

[2]:《关于适度发展小额贷款的调研报告》 张耀平、朱齐贤、欧阳姝、雷远华等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信贷管理处 2000年

[3]:《自杀论:社会学研究》 冯韵文译 埃米乐·迪乐凯姆 法国 商务出版社 1996年,第6页。

[4]:《我国农户小额信贷商业化问题研究》 梁慧玲 湖南大学 2007年

[5]:《人民日报海外版》田丽2006年10月9日 第5版

[6]:中国银监会2005年7月出台《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的“六项机制”

[7]:《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策略的研究

林口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及发展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调查报告

商业银行自助业务发展前景研究

小额贷款发展研究问题(DOC)

商业银行外表业务的发展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研究.doc》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