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doc

2020-03-02 06:58: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小石潭记》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及相关文学常识

2、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课文结构及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5、体会文章按照游踪移步换景和抓住景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目标

2、目标

4、教学难点:目标

2、目标5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关于作者

《江雪》及唐宋八大家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想毕大家应该很熟悉了吧?让我们先一起读读这首诗。大家说说,这首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些字,谈谈理由? 明确:是“孤”和“独”。在一个十分寥廓、十分冷清、十分孤寂的背景下,有一个人在“钓寒江雪”,这个人就是柳宗元——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洵、轼、辙), 曾巩 王安石。〉

二、字词积累及文学常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3. 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4.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三、理解翻译

1、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3.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 他

的第四篇。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huáng

quán

chí

liào

xī shuì

2、略

3.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4、(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5、C

6、B

7、

1.略

2.C

3、略

4、略

5、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略

10、D

岳阳楼记导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本科文体知识,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

1、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自主学习

一、能有节奏有情感地朗读课文,并试背。

二、文学常识填空

《岳阳楼记》选自《唐宋文学举要》,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宋朝(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

三、解释字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降职,远调。

2、增其旧制

增:扩展

制:规模

3、前人之述备矣

备:完全、详尽。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北:向北 名词用作介词;

极:直达,抵达、

5、连月不开

开:放晴

6、则有去国怀乡

去:离开; 国:国都、京城

7、沙鸥翔集

集:群鸟停息在树上

8、而或长烟一空

一:全 全都

9、把酒临风

把:持

执 端; 临:迎着 对着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因为

11、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如果没有

12、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这样

四、通假字

1、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部 都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五、一词多义

1、夫

予观夫巴陵盛状

夫:那

夫环而攻之

夫:句首语气助词,可不译。

2、观

予观夫巴陵盛状

观: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景象

3、极

南极潇湘

极:直达

感极而悲者矣

极:极点

4、或

而或长烟一空

或: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

或:或许

四、翻译句段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了起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沉下了玉璧。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喽,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放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五、课文结构内容的整体把握

试给课文分段分层,并且概括各段层大意,说清写作思路。

六、重难点学习理解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doc.doc》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