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布拉

2020-03-03 17:14:0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坎布拉

尖扎坎布拉 坎布拉风景名胜区位于尖扎县西北部,总面积39.17平方公里,距省会西宁131公里,距县城马克唐镇50公里。该风景区为拉脊山支脉,由山地、风蚀残丘、山间小盆地相间组成,地层构成以红色砂砾岩为主,最高峰为申保山,海拔4614米。高原大陆性气候特性,年平均气温0.6—2.9℃,7月份气温15—18℃之间,夏季凉爽,冬季严寒。年均降水量450—490毫米,7一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日照时数2625—2900小时。本风景区为半农半牧的藏族居住区,资源贫乏,交通封塞,经济文化落后。利用这里独特的风景资源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速脱贫致富有着现实意义。据青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所考察,坎布拉风景区有景点50多处,是以丹霞地貌、佛教寺院为主体景观,并兼有宏大的李家峡水电工程,以游览观赏、宗教朝觐、消夏避暑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自然风景名胜旅游区。(l)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观:坎布拉丹霞地貌多以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其主要地貌特征。大型山体如住状、塔形、城堡,陡峭直立,雄伟壮观,气宇非凡。小尺度的造型地貌似巨人、兽类,各种造型等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妙。有一个叫德杰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犹如拉萨布达拉官之盛景。在这些造型地貌中,以“仙女聚会”、“强起岗”、“南宗沟””的风光最具有代表性。位于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会”,是由数十个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圆锥形山体组成,上面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地形隆起,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城堡”,居高临下俯视,确如瑶池仙境,“仙女”们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让人叹为观止。强起岗位于风景区的西部,海拔2700米,是由大小数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状山峰组成,在最佳景点观赏,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岚雨雪,气象万千,给人以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江山如此多娇”的无限感慨油然而生。南宗沟坎布拉

长约5公里,以中段风景最为迷人,这里奇峰突起,景色千变万化,山坡上松柏叠翠,鸟语花香;谷底里溪水潺潺,景色幽静,令人神往。(2)悠久的宗教文化:该风景名胜区内的南宗寺,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公元8世纪,西藏赞吉达玛灭佛,藏绕赛等3名僧人由西藏来这里避难和修行,并收贡巴绕赛为徒。西藏佛教能在公元10世纪后重新恢复并发展,同这几个僧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传说藏统赛等“三智土”在阿琼南宗的山坡上种了三棵松树,后长成参天大树,树干直径约亚米多,不幸1958年被毁,残根尚存。清代,尖扎一带宁玛派宗教领袖藏欠•班玛仁增在这座山峰下主持修建南宗寺和南宗尼姑寺。现有的南宗扎西寺、本本子寺和南宗尼姑寺,是青海省内显、密、僧、尼并存的唯一法地。寺院内热贡佛教绘画技艺精湛高超,光彩夺目。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行人上下犹如攀登云梯,峰顶有古刹一座,掩映在绿荫之中。古刹由数间小石窟组成,依山就势,窟内陈列有佛像,绘于墙壁上的壁画约为明清年代所作,四季香火不断。南宗沟为省内著名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藏、甘、川、新、滇以及省内广大朝拜者络绎不绝。省内著名的夏琼寺、和日寺、德千寺距风景区较近,可考虑作为本风景区宗教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 (3)多采的植物景观:坎布拉气候温湿,植物生长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8%,主要树种有桦树、青海云杉、油松、山杨、油松、云杉四季常青,不畏严寒,耐贫瘠,可在悬崖壁上扎根生长,挺拔秀丽;点缀在山坡岩下的山榆树形优美潇洒。海堂花在沟沿溪边到处可见,为中国传统名花。花草灌木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杜鹃、忍冬、金露梅、银露梅、小檗、锦鸡儿、旬子、蔷薇、沙棘、花揪及荷兰菊花等数十种。每到六七月间,山坡上、谷底间山花烂漫,野草芥菲;9月金秋,霜叶鲜红,硕果累累,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澜的画卷。在林间草丛中经常出没珍禽异兽,坎布拉

如鹿、石羊、麝香、锦雉、盘羊、百灵、画眉、马鸡、夏季南来的布谷鸟等,花香鸟语,坎布拉位于中国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西北,李家峡水库南侧。属丹霞地貌景观。景区面积1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最高海拔3100米,最低海拔2300米,年平气温为摄氏20℃,最低气温为摄氏-11℃,年均温度-6℃-2。9℃,坎布拉森林公园,上部的高山区林海茫茫,给人以神圣庄严之感;中部是“丹霞”峰林,让人感到梦幻莫测;下部的黄河库区又如同深海龙宫,湖光山色,美不胜收。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黄南州尖扎县的西北部,

与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电站紧密相连,距省会西宁131公里。坎布拉地区以独特的“丹霞”地貌而著称,山峰挺拔,雄浑壮丽,充满阳刚之气,具有很强的自然风光魅力,堪称全国之最。坎布拉又是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有宗扎西寺、南宗寺、尼姑寺,成为显、密、僧、尼各教派并存的藏传佛教圣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坎布拉风景区是集森林公园、典型的丹霞地貌,大型现代化电站、宗教文化、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圣地,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宗教民风相得益彰,是黄南州“唯我独有”的宝贵旅游资源。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5000多公顷。公园内分布着坎布拉乡所辖七个藏族村社,人口1800人。设有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接待处,隶属尖扎农林水利局管理,工作人员21名。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冶州尖扎县境内,距青海省西宁市131公里,距尖扎县城50公里。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在地质方位上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区域。公园内涵盖“丹霞”峰林地貌景观、新生界沉积环境和沉积构造类型以及3800万年以来的地质生态环境演化遗迹。坎布拉丹霞地貌由红色砂砾

岩构成,岩体表面丹红如霞。奇峰、方山、洞穴、峭壁为主要地貌特征。山体如柱如塔、似壁似堡、似人如兽,形态各异。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形态千奇百怪,有鬼斧神工之坎布拉

妙。坎布拉地区有十八座奇山险峰,南崇峰、宫保峰、德杰峰、内宝宗峰、大雁峰、尼姑峰、山羊峰、

牦牛峰等,这些山峰的命名大都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十八座山峰中,阿琼南宗和内宝宗最为闻名。德杰峰在阳光照耀下,远远望去,犹如拉萨布达拉官之盛景;位于德洪村附近的“仙女聚会”,是由数十个拔地而起,形态各异的圆锥形山体组成,上面有奇花异草点缀,四周地形隆起,犹如“仙女”们在翩翩起舞,景色奇特、秀美,如入仙境,让人叹为观止;强起岗位于风景区的西部,是由大小数十座峭壁如削的塔状山峰组成,在最佳景点观赏,似群山起舞,林海茫茫,晴岚雨雪,气象万千,给人以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之感。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只有一条石阶小径通往峰顶,这条小径大部分是在悬崖上人工开凿而成的。峰顶有一座古刹,数间小石窟,窟内陈列佛像,终年香火不断。内宝宗是一个四四方方的独立山峰,上有奇花异草,峰顶有天池、泉水。年平均气温为摄氏20℃,最低气温为摄氏-11℃,年均温度-6℃-2.9℃,奇特的“丹霞”地貌景色独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为其主要特征。山体开头如柱如塔,似堡似壁,平地拔起,陡峭耸立,雄伟壮观。还有一些小尺度的山体造型,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鬼斧神功之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坎布拉风景区雨量充沛,气候凉爽湿润。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植物分属76科276属800种之多,森林覆盖率达28%。其中有青海云杉、油松、白桦、旱榆

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西伯利亚杏及针、阔混交林等乔木27种。灌木花草主要有杜鹃、山生柳、高山绣线菊、忍冬、露梅、沙棘、荷花、菊花等百余种。其中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花卉达80余种。珍禽异兽有鹿、石羊、锦雉、盘羊、百灵、画眉、马鸡、布谷鸟等几十种。坎布拉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复兴基地,是藏传佛教前宏期和后宏期两个阶段的重要标志。清代,尖扎一带宁玛派宗教领袖藏欠·班玛仁增在这群峰之间主持修建阿琼坎布拉

南宗寺、本卜子寺(南宗扎寺)、南宗尼姑寺,这3座寺院为宁玛派寺院,还有格鲁派寺院南宗扎西南杰林寺,使这里成为青海省内显、密、僧、尼并存的惟一法地。古朴的民俗风情;自古以来,坎布拉地区居住着个有浓厚民族习俗的藏族人民,景区内现有奴布、尖藏、德洪、尕吾昂、斯克、坎群、拉德等七个藏族自然村,他们世代耕作在这里,繁衍生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风景区最北端,是青海境内继龙羊峡水电站之后在黄河上游兴建的又一座大型水电工程,坝高175米,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9亿千瓦时。阿琼南宗寺;亦称“安穹南宗寺”、“安俊寺”、“南尊寺”等,藏语称“南宗桑俄合丹吉林” ,意为“南宗密咒教法兴旺洲”。位于县治马克唐镇西北部,在今坎布拉乡南南宗沟5公里的小溪东岸台地,去县60余公里处,是青海地区古老的宁玛派寺院。寺院处在坎布拉林区深处,周围群峰突起,山势峭拔,林木苍翠,泉水淙淙,是青海省著名的风景区。寺院东北隔一条溪,矗立着一座巍峨陡峭的山峰,峰北有石阶山径可通顶。山径多从悬崖中直上直下,犹如云梯,十分险峻。峰北有藏文字母“*”字形石山,且高耸入云,故名“阿琼南宗”。历史上,它与今海东的夏宗、普拉央宗和海南的智革尔贝宗,同称为“安多四宗”,是藏传佛教僧人避居山林,修持的出名静地。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赞普达磨禁佛,西藏曲臣卧日山僧人藏饶赛、肴格迥、玛尔释迎牟尼三人驮律藏经卷一驮,辗转新疆等地,最后逃来青海,一度在此居住。后定居化隆丹斗,剃度喇勤贡巴饶赛,使西藏佛教再次复兴,称之为“后弘期”。因此,阿琼南宗亦成为佛教圣地,是信徒们朝拜的圣山之一。清康熙年间(约1685),尖扎地区的宁玛派*班玛仁增在山峰下主持修建了阿琼南宗寺。原有小石窟5所,有的是自然形成,有的是人工开凿而成,窟门人工建造,飞檐依山,雅致幽美。坎布拉

阿琼南宗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虽历史久远,却规模不大。《青海记》记,当时有寺僧5人。五十年代,建有经堂、佛堂、昂欠各1座,僧舍47间,住寺僧侣9户18人。另有耕地9 亩,牛15头。其香火地主要为迪红等村。1958年拆毁,1980年 12月批准开放,重建经堂1座,僧舍14间,有寺僧5人。寺主班玛仁增传有六世,现世名玛尼,住持本寺。阿琼南宗寺是尖扎县坎布拉、多加以及贵德县格哇等地宁玛派教徒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每年农历

三、

四、

九、十二月各集会1次,其中四月十三日法事规模较大,有跳欠活动,往观的群众颇多。阿琼南宗寺附近尚有属宁玛派的南宗尼姑寺和属格鲁派的南宗扎西南杰林寺(尕布寺),均简称为“南宗寺”,但性质各不相同。南宗尼姑寺;藏语称“南宗静虑兴旺洲”。位于坎布拉乡南宗沟阿琼南宗寺(桑俄合丹杰林

)北,为宁玛派尼姑寺院,传由古浪仓始建于元代。古浪仓原籍今当顺乡古浪堤,是尖扎地区出名的宁玛派世袭*。他所创建的南宗尼姑寺,以历史悠久、尼姑众多闻名省内外。1958年前,该寺建筑总面积约40亩,有经堂、佛堂各1座,尼姑房50院150间,耕地50亩,尼姑25户55人,其中*1人,其香火来源主要为直岗拉卡等村。1958年后,呆留有少数尼姑房。现有尼姑近百人(公布数为70人),寺主古嘉赛,具体寺务由寺管会主任仁增昂毛负责。南宗尼姑寺,自1980年以来尼姑数逐年增加。尼姑主要来自本州尖扎、同仁县和海南州、化隆县等地,多为青少年,有普通农牧民,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小学毕业生。究其入寺动机,多因婚姻受挫,有病得不到全面治疗等,也有因父母多儿女抚养困难或经人说教而入寺者.南宗扎寺;亦称“色扎寺”。位于县治西北60公里处,在今坎布拉乡西面的南宗林区,初为宁玛派僧人的闭关静房,后逐渐形成一座小寺,与南宗尼姑寺、阿琼南宗桑俄合丹吉林寺等属同一系统,均为古浪仓*所辖宁玛派寺院。1958年前有经堂1坎布拉

座,僧舍60余间,住寺僧徒30多人,住寺*2人,即却央·班玛让卓和卓洛。1958年后,该寺建筑因年久失修和无人居住而倒塌,1980年自行开放后修复僧舍13院,现常住僧侣13人。*却央·班玛让卓,贾加乡拉当村人,现为措周乡干部;*卓洛,坎布拉乡坎强村人,现为尖扎县政协委员,常住寺院,代表寺主古嘉赛管理寺务,并兼管阿琼南宗桑俄合丹杰林寺和尼姑寺的教务。凡大型的宗教活动,三寺一块举行。尕布寺;藏语称“南宗扎西南杰林”,意为“南宗吉祥尊胜洲”。位于今坎布拉乡南4公里的南宗沟,在南宗尼姑寺上部的南宗峰东侧,为拉莫德千寺所属格鲁派寺院。据《安多政教史》记载,在吐蕃藏饶赛等“三贤哲”长期居住的山峰对面,是拉隆贝吉多杰曾经住过的智合日山。在这里,第三世古哇*却嘉措(1571--1635 )曾长期居住静修。后来,宗囊寺的创建者尕布罗桑顿珠(1740一?)于山头筑修行室1座。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尕布罗桑顿珠于山下扎西塘(意为吉祥滩)建成堪热扎仓,由此发展成后来的南宗扎西南杰林寺,与宗囊寺同属于拉莫德千寺。该寺1958年有经堂1座,昂欠1院,僧舍8院24 间,寺僧8户25人,寺主即尕布罗桑顿珠的历辈转世,亦称“尕布班智达”,末世于1958年去印度,现已去世。香火庄为坎布拉诸村。1958年后拆毁,近年来自行开放,新建佛堂1座,僧舍 6院45间,现有寺僧6户14人,奶牛20头。爆焖羊羔肉 爆焖羊羔肉吃时肉质细嫩,辣酥爽口,色泽暗红,闻之芳香,嚼时柔软,入口不腻,营养丰富,有补益壮身之功。 奶皮 奶皮也叫干奶酪,和西餐中称作\"忌司\"的相似,其制作历史己近百年。奶皮的制法是将鲜牛奶入锅煮熟后,控制火力,微火烘煮,并不断搅动,使水分慢慢蒸发,奶汁浓缩,在锅底凝结成一个圆形的黄色奶饼,放凉处阴干,即成。 奶皮纯黄夹白,油渍点点,蜂窝沙孔满布,色彩清新迷人,入口奶油溢香,酥柔味美,不油不腻,坎布拉

营养丰富,不但可供日常食用,而且更是逢年过节、迎亲嫁女待客的上品,也是探亲访友、慰问老年病人的礼品。老年人最喜把奶皮切成小块泡在奶茶中食用。若切盘上席,作为干果软糖,则是很好的奶油小吃。 羊筋菜 羊筋是羊蹄的韧带。青海的羊筋在宰杀季节,经过剔取、拉直、阴干,扎成小把,可长期保存,久藏不坏。用羊筋做的菜肴品种很多,是青海回、汉族筵席中最常见也是很有声誉的地方菜之一。由于羊筋是胶质组成,比起海参、鱼翅来,价廉味美,是烹制高筵美馔的重要佳料。黄南地区婚喜筵席上的一道名为“三烧”的菜就是以羊筋为主,肉久、肉块陪衬的地方菜,配海参、竹笋合烩者叫“海三鲜”。以羊筋作主料可作多种莱,品名众多,其味各有千秋。

注意事项a景区内主要居民为当地藏族,应尊重民族信仰。b景区为山区,注意天气变化。c景区多为林区,注意明火。d景区中的李家峡为军事禁区,不要下到坝底进行拍照,以免遇到不必要的麻烦。e高原紫外线强烈,最易防晒。最后祝大家旅行愉快。

历史文化

坎布拉地区佛教历史悠久,被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复兴地。阿琼南宗、尼姑寺、南宗扎寺都先后建在这里。该风景名胜区内的南宗寺,有着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公元8世纪,西藏赞吉达玛灭佛,藏绕赛等3名僧人由西藏来这里避难和修行,并收贡巴绕赛为徒

。西藏佛教能在公元10世纪后重新恢复并发展,同这几个僧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传说藏统赛等“三智土”在阿琼南宗的山坡上种了三棵松树,后长成参天大树,树干直径约亚米多,不幸1958年被毁,残根尚存。清代,尖扎一带宁玛派宗教领袖藏欠·班玛仁增在这座山峰下主持修建南宗寺和南宗尼姑寺。现有的南宗扎西寺、本本子寺和南宗尼姑寺,是青海省内显、密、僧、尼并存的唯一法地。寺院内热贡佛教绘画技艺坎布拉

精湛高超,光彩夺目。阿琼南宗四周为陡岩峭壁,行人上下犹如攀登云梯,峰顶有古刹一座,掩映在绿荫之中。古刹由数间小石窟组成,依山就势,窟内陈列有佛像,绘于墙壁上的壁画约为明清年代所作,四季香火不断。南宗沟为省内著名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藏、甘、川、新、滇以及省内广大朝拜者络绎不绝。省内著名的夏琼寺、和日寺、德千寺距风景区较近,可考虑作为本风景区宗教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电站。李家峡水电站,位于风景区最北端,是青海境内继龙羊峡水电站之后在黄河上游兴建的又一座大型水电工程,坝高175米,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年发电量为59亿千瓦时。坎布拉景区于2004年2月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研究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该公园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西部、李家峡水库南岸,面积达152.5平方公里,有旅游景点80多处,尤以红色砂砾岩构成的丹霞地貌著称,是我国一级、二级阶梯过渡带地貌单元内的典型丹霞地貌风景区,中国西北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也是黄河上游水质较好的区域,对黄河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有着关键性作用的地区。坎布拉还具有较强的资源及区位优势,距西宁仅130公里,是世界罕见的藏传佛教“显、密、僧、尼”共处的宗教圣地。同时,它还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之一。根据规划,青海省将分三期共投入21亿元人民币,以“坎布拉”为品牌形象,以“三重境界,五色体验”为发展主题,着力拓展高原深度体验型旅游产品,构建以旅游业为先导的多条“旅游+X”产业链,力争至2020年,把坎布拉建设成一处中国精品、世界一流、安全舒适、宜游宜居的高原生态旅游目的地。从今年起至2015年间,青海将启动交通和旅游观光线路改造工程、宗教设施系统完善工程、乡村游品质提升工程、民族运动体验区坎布拉

建设工程、“五色坎布拉”大型原生态民族盛典、坎布拉国际幸福论坛等9大重点项目建设工程。

行走青海——坎布拉

坎布拉镇抗震救灾事迹材料

尖扎县坎布拉镇新农保工作稳步推进(全文)

跳蚤布拉哈童话故事

坎离沙

坎坎坷坷

坎党()66号

保坎合同

跨过这道坎

驳坎施工

《坎布拉.doc》
坎布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