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实践生本

2020-03-03 04:03:3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自2011年的3月,我校尝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生本。历时二年有余,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了“352”课堂教学模式。我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受。今天,我觉得可以这样说:“352”课堂教学模式符合生本的理念,实现了课堂四十分钟的高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我的课堂教学环环相扣,步步为营;“352”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实践生本教育的成果,让我收获着做教师的幸福!

“352”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一篇课文的教学分为自学、展示、反馈三个阶段,通过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也分为三个阶段,但与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不同,第一课时课前自学的内容是: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生字新词;通过网络查找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课中以检查自学,深化自学为主要任务,课后布置学生继续深入地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深的语句旁边做好批注。下面具体来谈第二课时。

一、课前自学,是走进生本课堂的前提

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了生本的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课前自学”就是这一方法论的实践。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为学生走进生本课堂作好准备。课前自学的内容是: 1.个人自学:读懂了什么(读后感悟)? 从哪里读出来的(走进文中)? 是怎么读懂的(思考历程)? 想到了什么(思绪飞扬)?2.小组通过交流个人自学的成果,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统一到一个问题上来,达成小组一致的建议,继续交流提高。

二、小组交流,让教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小组是最基本的单位,学生的所有合作学习活动都是通过小组开展的。没有小组,就难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没有小组交流,即使教师提问时努力照顾全体,对于大班额,也难以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以《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的学习为例,课前我布置小组通过交流读书收获,并通过交流达成小组一致的建议:读懂了什么,从哪里,怎么读懂的,想到了什么;开始小组交流、分工,做好展示的准备;小组展示后,全班同学先小组交流一分钟做好评价补充的准备;在抓点提升时,要求每个小组抓住课文重点词语交流自己的体会„„小组交流,给了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让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落到了实处。

三、小组展示,让课堂成为生命狂欢的舞台

小组汇报是学生非常喜爱的环节。 每当到了小组汇报的时候,每个小组都跃跃欲试,小组展示的时间毕竟有限,我会事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定展示的小组,只是不告诉学生。小组展示要求组内成员合理分工,每个同学都要发言;组内成员要互相帮助,当一个同学的汇报出现了“卡壳”或遗漏,其他同学要提醒或补充;小组展示时要求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听得清楚、明白;小组展示完毕还要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学生在小组展示中迅速成长,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语文内涵的小小“演说家”。在学习《鱼游到了纸上》时一个小组有这样精彩的展示。 生:我们组从“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感受到青年人看鱼非常认真。 生:我们组从“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感受到他看鱼专心、忘我。

生:我们组从:“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青年人画鱼一丝不苟。 生:我还从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这些词语读出青年人画的鱼非常逼真。

四、抓住重点语句,实现了生本课堂的高效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要“生本”,也要“高效”。我想:课前自学、小组交流、小组展示、全班同学充分实现着以生为本,那么抓点导学实现的生本课堂的高效。教师抓的这个“点”,是学生通过自学、小组学习达不到的“点”;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既是工具性的点,也是人文性的点;是语文教师带着“语文意识”抓住的“语文点”。

五、反馈练习,通过一拖一阅读或写作由课内走向课外

“以大阅读为中心,带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是生本课的基本原则之一,阅读课根据教学内容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是实现大阅读的有效方法。如在学习了《蝉》推荐学生读《昆虫记》,在学习了《伊索寓言》推荐学生读《伊索寓言集》,在学习了《景阳冈》推荐学生阅读《水浒传》。当然在推阅读的过程中是要讲究一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方法的。如在课前出示推荐阅读中的优美的、有趣的语句或段落,带领学生阅读;在推荐阅读时为学生动情讲述书中的内容,阅读的意义等。 “352”课堂教学模式也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生本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教学案例

生本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生本课堂教学实录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生本课堂教学流程

生本课堂教学反思

生本教育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实践生本.doc》
课堂教学中实践生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