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古文翻译

2020-03-01 22:01: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必修·文言文翻译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文公、秦穆公围攻郑国,,因为它对晋国不合礼节,并且在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亡郑国对您有好处,冒昧地拿这件事来麻烦您。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越过别的国家使远方的国家成为自己的边地,您知道这事困难,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土地?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过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使者往来,提供他们缺乏的物资,您也没有坏处。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已经在东方使郑国成为边地,又想扩张它西方的边地,如果不损害秦国,将在哪里取得这些土地呢?

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不仁义;失去了自己结交的人,不明智;用混乱代替整齐,不合用武之道(或:不勇敢)。

魏征《谏太宗十思书》

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求得树木高大的,一定巩固它的根本;希望水流长远的,一定疏浚它的源头;想着国家安定的,一定积累自己的德行。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所有的帝王,继承上天重大的使命,没有人不是深切忧患因而治国之道显著,功业完成因而德行衰退。

3、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在深切的忧患中,一定竭尽真诚来对待臣下;已经实现志向,就会放纵情绪傲慢待人。

4、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竭尽真诚那么敌对的吴越也会成为一体,傲慢待人那么亲人也会成为陌生人。

5、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他们,用威严的气势震慑他们,(百姓)最终苟且免于处罚却不会感念长上的仁爱,表面恭顺却不会内心诚服。

6、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怨恨不在于有多大,可怕的是百姓的力量;水能承载船也能掀翻船,是应该深切慎重对待的道理。

7、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到因身处高位而会危险不安,就想到谦虚地约束自己。想到因言路堵塞而会受到蒙蔽,就想到虚心地采纳臣下的意见。

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选拔有能力的人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听从它,那么智慧的人竭尽自己的谋略,勇敢的人竭尽自己的力量,仁爱的人传播自己的恩惠,诚信的人献出自己的忠诚。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计策没有确定,寻找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权衡这两个计策,宁愿答应来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秦王担心他打破玉璧,就婉言道歉,坚决请求,召来官吏察看地图。

必修〃文言文翻译〃精华语句〃张庆丰直译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我的确担心被大王您欺骗而辜负赵国,所以派人拿着玉璧回去,从小路到赵国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希望大王您和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崇高的道义。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厉害呢?

8、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武的原因,只是因为我们两人存在。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先考虑国家的急难,后考虑私人的恩怨。

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像我这样鄙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您宽容我到这地步啊。

司马迁《鸿门宴》

1、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见识浅短的人劝我说:“把守关口,不要接纳诸侯,关中的土地可以全部统治。”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防备其他强盗的进入和意外变故。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希望项伯您全部(详细)说明我不敢违背项王的恩德。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你进去上前祝寿,祝寿完毕,请求用剑舞蹈,趁沛公在座位上的机会攻击他,杀掉他。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我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

庄子《秋水》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在这时,河伯乐呵呵地自己高兴起来,认为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顺着水流向东前行,到了北海,面向东方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俗语有这样的话说,“听说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况且我曾经听说小看孔子学问、轻视伯夷道义的人,开始我不相信。

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我将长久地被有见识的人取笑。

必修四·24句

《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

1、无乃尔是过与?

恐怕要责怪你吧?

2、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周任有这样的话说:“施展能力就担任职务,不能这样的人就辞职。”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危险却不扶持,跌倒却不搀扶,那么将哪里用得着那个助手呢?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跑出,龟甲玉器在盒子里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君子痛恨那种避免说“想这样”却一定为这样做找接口的做法。

6、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孔丘听说,诸侯大夫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财产不平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不安定。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像这样,所以远方的人不臣服,就整治礼乐德政来使他们归附;已经使他们归附,就使他们安定。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内荒年,就向河东转移河内的百姓,向河内转移河东的粮食。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不可以,只是不到一百步罢了,这也是逃跑。

3、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养活生者、为死者办丧事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端。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推行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年人就不在路上头顶肩背东西了。

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人穿丝绸的衣服,吃肉,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却还不统一天下,不会有这种事。

6、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百姓死了,就说:“不是我,是年成。”这和刺人杀死他,说“不是我,是兵器”有何不同呢?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您如果不归罪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归附了。

孙文《序》

1、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然而这场战斗,烈士的鲜血四处飞溅,浩然正气充满天地,草木为他们饱含悲痛,风云因他们改变了颜色。

2、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那么这场战斗的价值,简直可以使天地震惊,使鬼神哭泣,和武昌革命的战斗一起长存。

3、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

像历史记载田横的事,虽然凭司马迁善于给游侠写传记的能力,也不能给五百人写传记,就更令人悲痛了。

4、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

当时我正因为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

5、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我写这篇序,既为牺牲的烈士哀痛,也用它来勉励读过这本书的国民。

欧阳修《秋声赋》

1、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草被它吹拂就颜色变了,树被它吹动就叶子落了。

2、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

必修〃文言文翻译〃精华语句〃张庆丰直译

秋天,是执掌刑法的官吏,在季节上属于阴;又是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

3、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人作为动物,是万物的灵长。各种忧患使他的心灵感动,各种事务使他的身体劳累。

4、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更何况思考自己力量达不到的,忧虑自己智力不能做的?

5、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他鲜润的红颜变成枯木般憔悴,乌亮的黑发变成星星般花白是应该的啊。

必修五·30句

李密《陈情表》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出生成为婴儿六个月,慈祥的父亲离开了我;长到四岁的年龄,舅舅剥夺了母亲的志向。

2、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伯父叔父,有缺少兄弟,家门衰落,福份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先前的太守叫逵的举荐我为孝廉,后来的刺史叫荣的推荐我为秀才。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承蒙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责任,这不是我牺牲生命能报答的(恩典)。

5、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况且我年轻时在非法的朝廷做官,在中央部门任职,本来是谋求仕途通达,不重视名誉节操。

6、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我没有祖母,无法到今天;祖母没有我,无法过完晚年。

7、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希望陛下同情我的诚心,同意我微小的心愿,或许祖母幸运,安度晚年。

8、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我内心充满像犬马对于主人一样的惶恐之情,恭敬地上表来使您知道。

归有光《项脊轩志》

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在前面开辟四扇窗户,在庭院周围砌上围墙,来挡住南边的阳光,阳光反照,室内才明亮起来。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又在庭院内交错种植兰花桂花竹子树木,过去的栏杆,也就增加了景色。

3、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一天,祖母探望我说:“我的孩子,好久看不到你的影子,为何整天在这里默不作声,很像个女孩子?”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来上朝的,将来你一定会用到它!

5、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屋共四次遭到火灾,能不烧坏,大概有神灵保护吧。

6、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庭院里有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在死的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直立像一把大伞了。

司马迁《报任安书》

1、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

先前承蒙您给我书信,用待人谨慎、把举荐贤才作为要务的道理教导我。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人本来要死去,有人死的意义比泰山重大,有人死的意义比鸿毛轻微,因为追求的不同。

3、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代富有显贵但姓名湮没的人,不能全部记录,只有卓越杰出的人被称道。

4、《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诗》三百篇,大多是贤人圣人抒发愤懑的作品。

5、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想用它探究天道和人事的关系,通晓古今的变化,成就自成一家的学说。

《渔父》

1、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全世界都混浊但我独自清白,大家都喝醉了但我独自清醒,因此被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圣人不被外物拘束,能够和世界一起变化。

庄子《逍遥游》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这只鸟,大海运动的时候就将向南海迁徙;南海,是天池。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向南海迁徙,拍击起三千里的浪花,乘着旋风向上飞到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深蓝,是它本来的颜色吗?还是它遥远到没有尽头呢?

4、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背靠着青天因而没有什么阻碍它,然后才开始将计划向南飞行。

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到郊野去的人,一天就返回,肚子还是充实的。

6、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全世界都称赞他却不更加努力,全世界都责难他却不更加沮丧。

7、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像那顺应天地的本性,驾驭阴阳风雨晦明六气变化,来在无限宇宙中遨游的人,他将依赖什么呢! 王羲之《兰亭集序》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修长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水流,掩映环绕周围。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无稽的,把长寿和夭亡看作等同是虚妄之谈。

古文翻译

古文翻译

古文翻译

古文翻译

古文翻译

古文翻译

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

八年级古文翻译

小古文翻译

《必修古文翻译.doc》
必修古文翻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