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交

2020-03-03 18:23: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

大同市第一中学 宋红

背景:

1、时间:2007年12月17日

2、地点:大同一中多媒体教室

3、人物:初257班全体学生、授课教师、学校领导、部分学校教师

目的:这是我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赛讲中的一节参赛课,虽然讲课的结果还算令人满意,但自我感觉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解决,所以在领导评课、课后与几位教师的探讨之后,完成这个案例,以求在此基础上更出色的完成今后的教学任务。

一、教材分析

就第六单元知识整体来分析,前两章内容的学习是为本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学生学习生物的分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本章主要从两方面来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

第一方面:教材用一些图片和数据说明一些动物灭绝的情况,并通过大量图片说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情况不容乐观,我国一些特有物种也处在濒临灭绝的边缘,从“资料分析”中也能看到,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第二方面:教材着重介绍了我国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明确指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的重要场所。

最后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使学生初步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中去。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上,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又涉及到诸多因素,八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还有限,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思路

生物课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生物科学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八年级生物第六单元第三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恰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课前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课堂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解决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身边存在的事实,感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本节课涉及到的信息多、容量大,所以在课前组织好学生作好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如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处理信息、小组分工合作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总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过程

1、导课

教师从本节课的题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入手,开门见山的提出探究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样在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为积极学习本课做好准备,而且这个问题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引出了学生的第一个探究主题: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学习新课

第一部分: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既然学生已经提出了第一个探究问题: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教师就应该顺藤摸瓜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在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灭绝动物图片、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图片、17世纪鸟类、哺乳类灭绝资料,学生通过观看心灵会受到触动,最终让他们明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通过以上信息的获取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威胁。

为了加深对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认识,教师继续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我国特有的濒危动、植物图片,而它们也分别属于每个小组的关爱生物,课前小组成员都收集了大量小组关爱生物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资料)且进行了信息处理,而学生在收集资料和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培养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课上就由小组代表进行介绍,由于是学生自己亲自查阅资料并由小组合作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加工,因此对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而学生通过图片的认识和对我国特有部分动植物的现状分析,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也得到触动,真正感受到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通过第一个探究主题的学习,学生已经意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那么学生紧接着就会提出质疑:生物多样性为什么面临这么严重的威胁?导致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带着问题深入追究,从而引入第二个探究主题: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教材上的资料,并由小组讨论总结,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的结论加以补充。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入侵。

最终学生会意识到人类是多么愚蠢和冷酷,人类破坏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同时也在给自己挖掘一座灭绝的坟墓,从而叨叨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的目的,使他们意识到我们每位同学都应该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心,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通过教师设计的课堂环节,步步紧扣,让学生通过真实的事例、视频短片认识到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再次感受到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

3、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摘自世界灭绝动物墓地中的保护自然的宣言,让全班学生齐声朗读,使他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四、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教学中把全班同学划分为八个小组,将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分别归属于这八个小组的“关爱生物”,课前让每个小组成员收集、整理有关自己小组关爱生物的资料,课堂上让小组代表分别介绍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这样让每为同学都参与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中,而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且在教学中能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通过学习,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尤其是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2、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由知识权威转变为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本节课把教学重点放在了了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和行动上,在我国特有珍稀动植物的现状学习及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上,教师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面向全体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空间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3、开发课程资源、树立开放的课程观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更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即“体验课程”,师生同为课程的创造者,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处理信息,课上共同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

4、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在讨论、合作、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及原因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又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最后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落到宣传和付诸于行动上,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不足之处:

1、信息多、容量大,教学时间有点紧张。

本节课涉及到的信息多、容量大,所以在课前组织好学生作好准备工作是相当必要的,即使这样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好时间,尽量避免时间紧张,所以我在这节课的教学时间安排上应该注意改进。

2、教学过程中注意无用、重复信息的删减。

信息收集途径有翻阅相关书籍、上网查询、拜访有关人士等几种方法,因为方法有限,所以教师和学生收集的资料往往有重复之处,那么学生在介绍完收集的资料后,教师应适当加以补充,而不是重复相关信息,这样也能节省教学时间,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这一点。

3、继续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实际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也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非常错综复杂的关系。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知识广度和深度都具有局限性,学生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而且课堂时间有限,可以说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所以在今后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生物多样性保护

典型案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

教案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保护生物多样性倡议书

保护生物多样性教案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设计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教学反思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交.doc》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教学案例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