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020-03-01 21:36: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1.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标 : 通过欣赏、比较,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与西方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认识到不同地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能够发现并简单总结古今中外建筑在材质、造型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 欣赏北京故宫建筑风格,初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比较古今中外代表性建筑,认识不同的建筑风格。发现时代发展与建筑材料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对建筑风格的影响。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请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悠扬的乐曲放松放松身心。

2.边听边欣赏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

3.说说自己欣赏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4.你记住了哪些印象最深刻的建筑?

5.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凝固的音乐――建筑。

6.板书课题《凝固的音乐――建筑》

欣赏古建筑图片。

二、讲授新课

(一)、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故宫的系列图片,师生共同欣赏分析。

A、故宫外景:黄色屋顶与红色墙面带给我们一种金碧辉煌的感觉,黄色是尊贵的色彩,代表了皇族,红色是喜庆的色彩。巨大庄严的建筑群和宽阔的广场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B、云龙大石雕:雕刻有龙纹、宝山和云纹,栩栩如生,这种纹样被称作“九龙戏珠”,精美异常。

C、门钉和铺首:朱门金钉、金铺首是皇家建筑的一种标志,有辟邪的作用,寓意吉祥。

D、太和殿屋檐上的仙人小兽:依次为鸱吻、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只有太和殿才能十兽齐全。

E、乾清宫:皇帝上朝的地方,其金碧辉煌的色彩,笔直的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

2.分析小结故宫的建筑风格。

3.你对故宫还有哪些了解,和同学交流讨论。

(二)外国古代建筑欣赏

1.出示泰姬陵(印度)、凡尔赛宫(法国)科隆大教堂(德国)的图片学生欣赏。

2.请学生对比中外古代建筑,说说它们不同在哪里?

3.教师分析这几种建筑的风格特点。

(三)中外古代建筑在造型材质上有什么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文字将自己对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的认识写下来,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为木结构建筑,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

2.乾清宫和凡尔赛宫的不同风格:乾清宫和凡尔赛宫都同样金碧辉煌,但乾清宫用直线条造型,显得庄严稳重、华丽威严,凡尔赛宫用流畅的弧线,造型圆润流动,处处显示着浪漫而奢华的氛围。

3.中外古代建筑的不同造型材质: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直线条造型,给人以稳重、古朴、庄严之美;外国古代建筑以大理石或砖石结构为主,造型丰富,灵活多变。

学生回忆,回答。

三、讲授新课

1、欣赏著名现代建筑

2、请学生说说对这些建筑的感受。

3、学生自由交流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欣赏不同的建筑。

4、对比古今建筑在造型、材质方面的不同:古代建筑造型厚重、庄严、形式较为统一,多以土、石、木材为原料,而现代建筑造型风格迥异、夸张,讲求个性化,也多以金属、玻璃、混凝土等现代化建筑材料为原料修建。

5、讨论:为什么我们把建筑称为凝固的音乐?

6、在乐曲中再次欣赏各种建筑,感受建筑的美。

学生分析: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造型庞大而古怪,被视为高科技建筑里程碑。

里昂国际机场(法国):造型奇特、展翅欲飞。

上海金茂大厦(中国):融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潮流于一体。

建筑节奏与韵律,象是在城市上空跳动的音符,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根据图片绘画一座自己喜欢的建筑或自己设计一座现代化建筑。

2.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4.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2.你能找出家乡的著名建筑吗?

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

凝固的音乐——建筑

2.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步学习人物画。 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教学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统与创新。

教学难点:掌握墨色浓淡,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眼力大比拼 :他们的脸有什么特点?

2.欣赏漫画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鲁迅、阿Q、齐白石、观鱼图。 师:不是只有漫画可以表现有特点的人脸,中国画的写意手法也可以画出生动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画写意人物。 板书课题:

《有特点的人脸》

三、讲授新课

1.以马三立为模特,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中国画家用我们最熟悉的汉字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五官的特征: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

发型的特征、皮肤的特征、其他装饰(眼睛,耳环等)。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什么叫“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

“五眼”: 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3.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 (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什么是“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至眉毛至鼻尖至颏底;

“五眼”: 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抓住人物的脸部特点来画;表现出一定的表情。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3.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板书设计

有特点的人脸

三停:发际——眉毛——鼻尖——颏底

五眼:两眼、两眼之间的距离及眼至左右两耳

3.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利用国画材料表现一幅京剧人物的作品。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准备: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京剧录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4.学生欣赏。

5.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6.模仿人物动作。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旦角的行家。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学生讨论人物的特征:如衣着、动作、头饰、脸谱、服饰、面部、动作、道具等。

四、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戏曲人物图片,用色彩画表现一幅戏曲人物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动作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3.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1.京剧知识

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 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

丑行:文丑、武丑。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草图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 A.抓住人物的服饰、动作特点来画。 B.表现出一定的神态。 2.作业要求:

a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b色彩的运用要恰当。

3.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关系戏剧,多看京剧节目。

板书设计

戏曲人物

生行: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

旦行: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花衫、老旦。 净行:正净(大花脸)、副净(二花脸)武净(武花脸)。 丑行:文丑、武丑。

4.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能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重点 :了解如何利用五香进行魔术组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2.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3.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4.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5.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4.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5.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6.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

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5.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教学目标 :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教学重点 :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教学难点 : 掌握线条的粗细疏密排列,点线面合理安排 教学准备:范画若干、粗细黑色或兰色水性笔、若干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范画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风格吗?

揭题:线描画

(板书)

3.学生欣赏装饰风格和写实风格。

三、新授线描画,感知学习线描画的绘画形式

1.《鸭子》、《鱼》欣赏,你能感受线条的魅力吗?这些线条分别是怎么表现鸭子和鱼的纹样的呢?

2.线条的种类:点(大点、小点);线条(点的延长);面(点的聚集和线条的增粗)„„

3.感受作品中线条所产生的对比效果

(1)《门神》《印第安人》对比,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2)《门神》《牛仔裤》对比,你能发现同样是线描作品,他们又有什么最明显的不同呢?

(3)想一想,这些黑白作品在画面中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黑白对比 4.欣赏感悟

(1)引导学生分析书本学生作品:哪幅画对你的启发最大呢?能不能谈谈你的感受呢?(可以和色彩画相比较)

(2)小组探究,汇报

(3)小组讨论相互的感受,分析其线的组织和黑白灰关系。

四、学生实践

1.如此魅力的表现手法,你也先过来尝试一下吗,那你想画什么呢?

2.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是你绘画的主题呢!

3. 练习用线描述物体,力求表现物体的质感,讲究线的疏密粗细、黑白对比。

(一)作画步骤: (1) 构思 (2) 起稿 (3) 线描 (4) 调整

(二)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作品展览,进行评优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为你的好朋友提点绘画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1.优秀作品欣赏,强调黑白对比

2.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找出存在的优缺点。

3.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业

1.展示其他内容的线描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学习。

2.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板书设计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多样

线条

粗细

疏密

黑白对比

6.自制小相框

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2.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3.揭示课题。

4.学生欣赏、感受。

三、自主研究

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四、实践操作

1.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 2.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五、汇报展示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展示评价。

六、课后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

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板书设计

自制小相框

7.色彩的调和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感受色彩调和给人带来的和谐、平静、温馨的感觉;会使用至少两种调和色彩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运用两种以上的色彩调和方法,使画面和谐、沉

稳。

教学难点 :使用色彩调和方法,完成一幅自己喜欢的色彩丰富又和谐的画。

教学准备:范画、油画棒等涂色工具、图案草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欣赏比较儿童居室效果图。

2.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这种色彩丰富又和谐统一的搭配就是调和的美。

4.学生欣赏、感受。

5.初步体会色彩的和谐感。

三、自主研究

1.色彩调和的准确定义是什么呢?有哪些方法呢?自学书第十四页。

2.书中介绍了哪些色彩调和的方法?

3.《鸡冠花》与《睡莲》这两幅画是怎样使色彩调和的?(教师引导分析:先找出颜色,再到色环上找到他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研究色彩调和的方法。)

4.学生打开书第十四页,自学后汇报。 5.读定义。

6.学生回答:混入同一种黄色;混入同一种灰色。 7.观察分析后回答。

四、实践操作

1.如果我们来创作一幅画,除了这几种方法之外,还可以用其他色彩调和的方法。

2.看书第十五页,我们一起来研究。

这里有四张画,用的也是书中提示的四种方法,请你归归类,说出它用的是什么方法。

3.分组研究,讨论。(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学生欣赏、分析,并归类: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4.我们也来试一试,选一种方法为你们组的画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5.以小组为单位,为草稿的涂上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

五、汇报展示

1.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2.分组介绍。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忆调色方法

1.书中介绍了哪些的方法?

2.你还知道哪些调和色彩的方法?

3.学生回忆,并回答。(对比色互相调和;邻近色;同类色;提高明度;主色与装饰色;加入白色。)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四、展示作业

1.介绍本组的画,它使用了什么方法?给人什么感觉?

2.分组介绍,并进行互评。

板书设计

色彩的调和

对比色互相调和

邻近色

同类色

加入白色 混入同一种黄色

混入同一种灰色

提高明度

主色与装饰色

8.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目标: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

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1.提问:

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3.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

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欣赏感悟。

(1) 播放教学课件。

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

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

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 :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

1.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2.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学生作业。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回忆作业要求

1.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

解决。

2.分析作业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1.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3.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组织小组展示作业。给自己的作品起个名字。

2.组织评价作业。评价作品用色的方法和调和的效果。 3.比较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自己的画中最得意之处, 找出存在的缺点。

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和谐色彩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一说,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可以应用。

板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邻近色

9.箱板上的新发现

教学目标:

1.学习利用瓦棱纸进行有趣的艺术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4.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瓦楞纸的特点,掌握在瓦楞纸上镂空造型的技法和多层瓦楞纸与色彩卡纸拼贴等方法。 教学难点 : 层次感和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握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瓦楞纸、刻刀、颜料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回忆交流

我们曾经尝试过用哪些方式方法进行创作?(结合实物欣赏)

学生讨论回忆:绘画、剪贴画、版画等。

三、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都是用商店里出售的“正式”材料进行创作,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纸箱板。

2.撕开表面的牛皮纸,你会发现里面藏着弯曲排列的瓦楞纸。

3.搜集资料并反馈。

四、分析思考

1.瓦楞纸和其他的纸张相比有什么独特之处?

2.用纸板箱创作时我们应该发挥它的哪些特点?避免哪些不

足?

3.小组探究。

撕一撕:箱板上的瓦楞纸不止一层,两边还夹有光滑的牛皮纸,可以撕出不同的层次;纸箱的厚薄不同,里面的瓦楞纸也不同;箱板纸层之间粘接的牢固度不同,撕出来的效果也各不相同。

五、艺术实践

1.组织学生进行接力游戏的创作活动,教师参与活动,并给予合理建议,以引导完成作品。

2.选取一张瓦楞纸或纸箱板备用。

3.接力游戏(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一块箱板,全班合作完成): (1).几位同学分别在纸箱板上撕出或刻出自己喜欢 的形象或肌理。

(2).撕到一定程度,滚油墨或刷色,挑选合适的角度在大纸上印制。

(3).继续撕刻,改变底版,再在大纸上印制。

(4).调整构图,直至全班完成一幅满意的作品。

六、评价展示

1.展示作品,引导学生评议。

2.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

箱板上的新发现

10.参观劵的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基本了解参观券的一般知识、特征,并掌握有关设计知识。

2.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3.发展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艺术创新能力,扩展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

教学难点: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参观券(实物)数枚,启示设计思维的图片若干 ; 作业用纸,直尺,铅笔,彩色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参观券说: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参观券。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

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设计参观券。 3.板书课题:设计参观券

4.学生欣赏。

三、讲授新课

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两种设计形式,是哪两种? 教师小结并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 2.参观券的构成。

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 (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3.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 4.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板书:文字:地点,名称,票价)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

5.学生讨论回答。 6.学生观察回答。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四、实践操作

1.提出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2.出示几张范画粘于黑板,供学生设计时参考。

3.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理念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

学生设计。

五、小结

展示学生作业,指出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选择本地区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

1.你想设计的参观券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回忆设计图中的内容。

3.学生回忆。

4.分析设计稿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1.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2.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1,开新产品设计发布会,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述设计意图。

2.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票券?回去找找,下次

告诉老师。

2.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设计参观券 设计形式: (1)摄影;(2)绘画

构成:

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纹样: 内容,景点 文字:

地点,名称,票价

11.神秘的礼盒

教学目标:

1.知道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了解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道理。

2.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礼盒的结构、形象、功能,学习设计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相关知识,利用综合材料设计制作礼品盒。 教学难点:利用综合材料,创新制作礼品盒。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课件、纸盒、各种制作材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欣赏夏加尔作品《我和我的村庄》,讨论: 1;这幅画上画了什么?

2;你感觉与以前看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感受? 3;你能用自己带来的这些物品进行魔术组合吗? 4;展示组合得巧妙的作品。 5.板书课题。

6.学生欣赏。

7.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课前搜集自己身边的小发卡、造型新颖的糖果、学习用具等物品放在一张纸上小组同学互相摩,分析哪些部分组合得巧妙。

三、讲授新课

布置讨论题:

1.课本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的魔术组合的? 2.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的巧妙? 3.你还想怎样组合?

教师用课件演示几种与课本不同的组合方法。

4.学生实践课后拓展 巡视辅导。

5.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6.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试一试。

7.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

四、实践活动

练习绘制。把自己的创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单色绘画,也可用彩色表现。

五、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3.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 《我和我的村庄》

12.故事里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泥塑人物捏塑成型特点,探究手工捏塑成型的制作技巧。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用粘土创作出一个生动的泥塑人物形象。 抓住人在故事中的特有姿势,塑出运动中的动态。

3.培养学生对 中外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热情, 努力表现出人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圆雕的基础知识,学习用基本形的加、减法塑

造人物立体动态。

教学难点:作品生动、美观、牢固、观赏性强。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教学准备 : 教师:泥塑“故事中的人”的不同作品投影片若干、范作、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学生:查找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资料,彩泥及泥塑工具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创设情趣,引入课题。

讲述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 1.草原英雄小姐妹(1964) - 故事梗概

龙梅和玉荣是一对小姐妹。一天,她们为队里放羊时遇到暴风雪,羊群顶不住狂风的袭击,顺着风势越跑越远,姐妹俩一面和风雪搏斗,一面收拢受惊的羊群。天渐渐黑下来,雪越下越大,有一只羊被雪崩埋在雪里,龙梅扒雪救羊时,玉荣和羊群已经走远。这时,又有几只羊陷在雪里,玉荣在扒雪时掉了一只毡靴,但她丝毫没有察觉,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保护好集体的羊群。龙梅赶上了玉荣和羊群,她看见玉荣光着的脚已经冻成冰托子,急忙要脱下自己的靴子给妹妹穿,可

是靴子冻在脚上脱不下来,她便从袍子上撕下一块布包住妹妹的脚,背着妹妹艰难地向前走着,后来,她实在支持不住,终于倒下了。由于铁路工人和寻找她们的公社巴书记等人赶来抢救,姐妹俩和羊群才安全脱险。龙梅和玉荣这种热爱集体财。 2.学生欣赏。

1.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受到了共青团中央的表扬。 2.出示观察投影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雕塑作品。 师:今天,我们用橡皮泥塑故事中的人。 板书:课题《故事中的人》

三、教学新课,指导泥塑故事中的人。

1.交流信息,拓宽视野教师:

你能找出故事中描述某人物的关键词汇吗? 2.小组讨论,交流自备资料,讨论人物造型的方法。 3.请一位同学来摆一个姿势的造型在讲台上演示。 教师示范。

4.请学生分组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特色。

5.小组讨论,以共同喜欢的人物为例,找出他的典型特征。

四、欣赏观察,研究技法

1.引导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泥塑作品。

以教材中的泥塑为例,带领学生结合文学作品进行仔细观察。 2.集体交流,教师小结:

用粘土塑一个运动着的人,首先要塑出个完全的人,即有头躯

干,上肢和下肢。然后,依照人在运动中的不同姿态,适当将头躯干四技作适当的扭转。弯曲,就可塑出千变万化的姿势。给人物穿上与故事中的角色相符合的衣着。

3.学生仔细观察,小组讨论泥塑的方法和步骤。 4.集体交流。

五、艺术创作,大胆想象

1.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塑造,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创作。

六、小结。

布置下节课任务。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回忆作业要求

1.提问:你想塑造的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展示学生泥塑作品。

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3.学生回忆。

分析泥塑作品的优点与不足,研究改进方案。

三、继续完成,教师辅导

1.教师指出共性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2.继续完成作业。

四、展示作业

A类作业:参考书中的图片及范作,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较生动、结构稳定。

B类作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用彩泥塑出一个故事中人的动态,人物造型生动、结构稳定。

C.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

五、课后延伸

1.展示泥人张的泥塑人物和面人汤的面塑人物的图片,学生欣赏、体会和感悟。

2.学生发言。

板书设计

故事里的人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剖析

湘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2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doc》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