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家》教学设计 语文版

2020-03-02 19:54:4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家》教学设计

一、概述

《家》是语文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写起,运用三个比喻,层层递进,揭示了“家”的真谛,传达了他对“家”的哲学思考。教学重点是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教学难点是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和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本文意在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领悟“家”之蕴、体味“家”之情。本文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重在安排感悟“家”的温暖,在感悟中激起学生真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第二课时以合作、探究为主,以及对本文的拓展延伸,从而使他们更深的理解文章思想内涵,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了解当代作家周国平,并能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提高阅读水平。

2、过程与方法:在不断地谈话和探讨过程中,理解对家的三个比喻及其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家”有深入的思考,学会爱家爱亲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文的学习者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在八年级时有学习“散文中的记叙和描写”,在九年级上学期又学了“散文中的抒情和议论”,在这基础上学习“议论性散文”。

2、九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读书感悟和生活经验,社会思考,人生思考、历史认知、现实认知以及如何看待生命的本质都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他们通过文本学习可以谈对家有更深的感悟。

3、学生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创设情景、调动体验策略:本文的设计从生活视频出发,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眷恋之情,集中体现了对家的一种哲学性思考。

2、平等对话、论式教学策略: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班或小组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切磋,学生在群体思考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习惯。

3、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阅读文本,观看视频、图片,思考讨论,把发现和认知活动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4、吟诵美读策略:本课有全文的面式师生合作读,有片段的块式学生个别读,还有自选句的点

式小组展示读。在轻重徐疾中,在抑扬顿挫中,在浅唱低吟中,把理解认识融为一体,产生思想的共鸣。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多媒体教室。

2、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音乐和图片。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温馨启情

1、师:同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让爱住我家》的视频。

2、师:刚才我们欣赏了《让爱住我家》,不少同学脸上都露出了甜蜜的笑容。那么,请把你的一些感想告诉给我们,也让我们一起分享。

3、生: 回答

4、师:说得真好啊!是呀,家,是妈妈的牵挂和唠叨,是爸爸的叹息和瞩望;家,是爷爷胡子里长满的故事,是奶奶皱纹里饱含的沧桑。我们怎么能不爱它呢?家,它是一个既古老又常新的话题。大家想不想知道是怎样揭示“家”的真谛的呢?现在就让我们和大作家周国平一起去徜徉《家》的世界吧,与这位作家进行一次人生的对话。(板书课文题目、作者。屏幕显示:与课文对话,领悟“家”之蕴。) 二•初识庐山

1、读&思

师:谁愿意与老师一起合作读课文呢?(与学生商定,老师读引言部分,由两生各读第

一、二部分,第三部分全班学生一起朗读)

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感受了周国平的《家》,下面请同学带着自己对家的认识和体验,再看课文,思考。(屏幕显示: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

2、解决问题

师:现在来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把人生比作什么?作者认为家是什么?它带给了人们怎样的感受? 生:回答

师:肯定并指导(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人生——漂流 家 船 港湾 岸) 三•和谐共赏

1、家是一只船

师:为什么作者说“家是一只船”呢?(屏幕显示船的图片及问题)请同学们自由诵读第一部分,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回答、补充、交流。

师:在这部分中,哪一句话把你深深打动了? 生:回答、补充。

师:指导并做肯定回答。并启发学生什么样的家才是一个“好”家呢?

2 生:回答、补充、交流。 师:肯定和指导。

师:(屏幕显示两位老人的图片)请看大屏幕上的两位老人,命运与共,相濡以沫。有这样的好伴侣,这样的好家,即使生活道路上遇到再多的风雨坎坷,又有何惧?还有哪位同学想谈一谈打动你的句子? 生;回答。

师:你能不能结合你家的情况来谈一谈,什么是“风平浪静”,什么是“波涛汹涌”?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不过我想随着你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一定会在切身的生活经历中理解这句话的深义。好,其他同学接着谈。 生: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将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感受家的温暖,你们想听哪位同学来读呢? (众生推荐一同学朗诵第一部分。配钢琴曲《秋日私语》屏幕显示两张温馨家庭的图片) 四•师生共同小结:

家是什么,家是夏天的空调,大雪天的一个酒壶;家是月光下的倾诉,家是夕阳里的搀扶;家是远行的一声声叮嘱,家是重逢时滚落的泪珠,家会很小很小,螺蛳壳是蜗牛的家;家会很大很大,宇宙是星星的家;家会很轻很轻,像一粒尘埃,被人一指弹掉,不留一丝痕迹;家会很重很重,像一座铅山,压在脊上,寸步难行;家会很快乐很幸福,像一眼不老的清泉,家会很凄楚很悲凉,像一汪深不可测的泪潭。

第二课时

一•文本朗读,导入新课 师生一起朗读“家是一只船” 二•合作、探究

1、家是港湾和岸 (1)布置讨论

在第一部分,作者由船头那袅袅的炊烟和香香的饭菜写到对家的深刻感悟和认识,引领读者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这种表达方式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第

二、三部分,我们尝试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屏幕显示:请你探究 )

1、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

2、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

3、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师:(进一步解释):

1、赏一句话———用赏析说服人。选择你们认为深刻、精辟或发人深省的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读一句话———用美读感染人。声情并茂地吟诵你们组赏析的句子,力图打动听众,传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小组尝试研讨解决,当然可以对作者的观点提出质疑,向权威挑战。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时间:五分钟。注意:要在组长的主持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集中所有成员的智慧,对探究成果作出摘记,然后推举三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陈述、展示探究成果。(学生分组合作探究) (2)成果展示 1)家是港湾

师:时间到!下面我们分组展示探究成果。(各小组代表分别发言) 师围绕赏一句话,读一句话,提出的问题三方面进行检查 2)家是岸

师:下面哪位同学说说第三部分的内容?

师:你认为这一段中表达了作者对家的什么样的感情?

师:从人生的起始到终结来看,家是永远的岸———沟通现实世界和天堂世界的岸,它既是每个人登临人生世界的起步之岸,也是每个人离开现实人生的离别之岸。教人如何不想它?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读出这种“依恋”的情感来! 生:读

师:你们的问题是——— 生:提出问题 三•大处着眼

师:文中,作者先是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湾、岸。想一想,这几个比喻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生:讨论

师(小结):也就是说前面的比喻是后面比喻的前提,后面的比喻是前面比喻的深化,特别是关于家的第三个比喻,是前两个比喻的极致和升华。家为人类提供了登上世界的起始之站,又提供了一个离开现实世界的离别之站。(把板书勾连成船形)“家是什么?”不同年龄、身份、阅历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回答。 四•情感对接。

引导学生对“家”有深入的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爱家爱亲人的情感,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增强家庭责任感。 五•拓展延伸

下面,让我们与自我对话,体味“家”之情(屏幕显示两段文字):

4 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 ———摘自泰戈尔《新月集》 问孩子:家是什么?

他们回答: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膀,家是一百分时的奖赏和不及格时的斥骂。家是可以耍赖撒谎当皇帝,也是俯首听命当奴隶的地方。家是既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 ———摘自《毕淑敏散文精品自选集》

(学生在萨克斯风《回家》的音乐声中朗读屏幕显示的文字)

师(音乐声中):和很多同学一样,老师也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家里有我温柔贤惠的妻子,有我天真可爱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她们,她们也深深地爱着我。我们这只小船,已在风雨中驶过多年的航程。在我心中,家是妻子无微不至的体贴,家是儿子得寸进尺的撒娇。我们今天用心品味了周国平的《家》,同学们对家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那么请你们来谈一谈:在你们的心中,家是什么? 生

六•余味悠长

师:同学们的发言既深刻又富有诗意,真让我激动!老师想说的是,我们在享受沐浴家人关爱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加倍地爱我们的家人。爱一切我们应该爱的人!去爱我们的民族和祖国,最后,愿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都有一个温馨、温暖的家! 七•感悟定格

课后作业:就你的感悟写下关于“家”的格言或小诗、随笔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本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探究、讨论、课堂发言等给予及时的评价、引导和总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价本文教学:

1、平等对话: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课文对话,领悟‘家’之蕴”、“与自我对话,体味‘家’之情”,着力为学生构建对话的平台。“哪句话让你心动?”“你认为什么样的家才是一个‘好’家?”“妈妈的唠叨也是‘放松我们精神的人间乐曲’吗?”“在你们的心中,家又是什么呢?”——具体呈现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也着眼于“对话”的设计。在第二板块中,我深情讲述自己对家的真切感受,把自己也作为课程的一部分,真诚地袒露给学生,这不仅让他们深受感染,其实带给他们更多的应是“平等”的理念———人格的平等,思想的平等。

2、调动体验:从温情导入到抒情式的收束,从“带着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的听读要求到“结合自己的体验谈理解”的赏析提示,从深情款款谈自己的示范到轻拢慢捻的有意点拨勾连,都是为了激活学生真

5 切的联想和想象,调动他们的体验和情感,从而使他们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建构新的思想链条,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3、合作探究:在师生共赏第一层次后,第

二、三层次尝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为避免流于形式,我做了如下策划:①递抓手:安排“赏析、美读、质疑”三个学习任务;②限时间:五分钟;③提要求:“在组长的主持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集中所有成员的智慧,对探究成果作出摘记,然后推举三名同学,代表小组分别陈述、展示探究成果。”使合作探究小有成果。

4、吟诵美读:本课有全文的面式师生合作读,有片段的块式学生个别读,还有自选句的点式小组展示读。试想,在轻重徐疾中,在抑扬顿挫中,在浅唱低吟中,把理解认识融为一体,诉诸于美妙的声音,作一次美丽的心灵的远游,奏一曲立体的有声的交响,撞击自己的、听众的心扉,产生思想的共鸣,谁说这不是得意忘形的语文学习之旅呢?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故乡》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笑》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8课《出师表》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5课《百合花》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古文二则》教学设计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语文版

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13课《故乡》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背影》教案 (新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石榴》精品教案 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家》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家》教学设计 语文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