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财政监测报告》概要(最新版)

2020-03-03 02:54: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IMF2012《财政监测报告》概要(最新版)

在世界很多地方,经济增长疲弱,下行风险加大,财政整顿任重道远。然而,自2008-2009年财政账户急剧恶化之后,旨在加强财政账户的举措已在过去两年中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期《财政监测报告》将对这一进展进行评估,重点将放在其规模、构成以及对就业和社会公平的影响方面。一些结论如下:

大多数国家都在削减财政赤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本期《监测报告》所涵盖的国家中,约有一半的国家明年的赤字预计将处于或低于危机前水平。财政收支的改善在先进经济体最为明显(这些经济体受财政冲击的影响较大),其次是新兴经济体,再次是低收入国家。 旨在控制债务存量的措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见效。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债务比率较早就已开始回落,但在很多先进经济体中,该比率预计要到2014-2015年才会稳定下来。先进经济体进展较慢,原因是它们所受冲击较为严重,且随后的复苏较为疲软。但在有些国家,这还与高利率有关——不确定的政策因素和脆弱的银行业对利率造成了不利影响。若要使债务比率回到危机前水平,很多先进经济体需要在财政整顿方面持续付出多年的努力。

需要实施大规模财政整顿的国家通常结合采用收入与支出政策。但一般而言,先进经济体比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更依赖缩减支出的政策。多数国家都努力侧重于那些给经济增长带来最小负面影响的措施,例如,实行福利改革,提高那些扭曲性较小的税赋(如财产税)。总体而言,所设想的财政调整的结构应能促使整顿阶段过后的公共财政更有利于经济增长、更有效。不过有些国家,尤其是那些具有大规模财政调整计划的国家,不得不采取一些可能对长期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的措施,例如削减投资和更大范围增税。

支出和收入整顿措施都会对就业和社会收入平等产生重要影响。若要确保现有大规模整顿举措的可持续性,需要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为抑制一揽子调整措施的不利社会影响,必须保持税收的适当累进程度,确保国民仍获得必要社会福利。设计更为完善的税收和社会福利政策,再加上积极的劳动力市场计划,可帮助促进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但是,结构改革依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就业前景的关键。

尽管已在恢复财政可持续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财政脆弱性依然居高不下。公共债务展期的要求仍然很高,使各国容易受到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对于多数国家而言,市场在面对其公共债务的大幅增长时都比较冷静,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央银行为支持经济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市场对偿付能力的高度担忧仅限于部分欧元区国家。但这些良性的市场反应是以持续的财政调整和有利的增长环境为前提的。

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大,政策制定者再次面临走钢丝的情形,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公共财政,而另一方面,鉴于目前仍十分疲弱的经济复苏,要避免过多地取消相关的财政支持。尽管大多数新兴市场和低收入国家都能暂停调整,等待更有利的增长前景,但很多先进经济体不能有这种奢望。如果融资条件允许,应按与经济体状况相一致的步伐进行调整。为更好地考虑周期性因素,政策制定者应侧重于那些结构性或经周期调整的目标。如果经济增长弱于预期,第一道防线应当是货币政策以及自动财政稳定器的自由发挥作用。如果增长率下降到明显低于目前的《世界经济展望》预测,那么有回旋余地的国家在2013年及以后年份中应放慢整顿步伐。但不应以在短期内保持谨慎作为借口,放慢或延缓旨在于中期内使财政走上稳健之路的相关举措,因为这些举措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要求之一。即使是财政状况相对稳健的国家也应保有能够抵御未来冲击的适当缓冲。

区财政概要

妇幼卫生监测工作概要(第一部分)

动植物疫情监测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

财政报告

财政报告

财政报告

上饶县监测报告

小康监测报告

基坑监测报告

《IMF《财政监测报告》概要(最新版).doc》
IMF《财政监测报告》概要(最新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