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工作总结

2020-03-03 02:53: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工作要求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新××*的总体目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首要任务,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要抓手,以学习贯彻

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强劲动力,采取“强化惠农政策、增强科技支撑、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改革创新”等有力举措,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全市农业农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

(一)主要经济指标及政府下达目标完成情况

2009年,预计全市实现农、牧、渔总产值187亿元,同比增长6.2%;农业增加值99亿元,同比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48元,同比增长7.5%。

---预计全市粮食总产85万吨,油料产量8.3万吨。无公害粮油、蔬菜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到54.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1.3万亩。

---预计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28万吨、11.1万吨和 10.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4%和11%。畜禽规模化养殖率达到76%,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企业突破100家。

----预计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4.1万吨,同比持平。水产品加工产量3.85万吨,出口量1.6万吨,出口创汇7500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7%、15%和10%。全市无公害海水养殖基地认定面积50万亩,海水工厂化养殖35万立方水体。

(二)完成的重点工作及相关举措

1、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进一步提升产业层次。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坚持“政策引导、科学施策、突出关键、力求实效”的方针,本着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机制调活、效益调高的原则,以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为重点,以提质增收为核心,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工程,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分散型向区域规模型、增产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一是粮油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思路不动摇,抓住小麦、玉米两大骨干作物,深入开展高产创建;因地制宜,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效经济作物向优势产业区集中。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45.4万亩,粮食作物达到240.2万亩,粮食产量有望突破85万吨;油料作物38万亩,产量8.5万吨;蔬菜41万亩,产量与上年持平。二是畜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通过调整区域布局,完善良繁体系,优化养殖结构,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全市养殖业效益大幅提升。生猪存、出栏分别达到140万头和225万头,同比分别增长5.5%和9.6%;肉牛出栏达到18.2万头,同比增长4.5%。羊存、出栏分别达到100万只和130万只,同比分别增长5.2%和9.2%;肉鸡出栏2500万只,同比增长19%;蛋鸡存栏1000万只,同比增长3%。全市浅海滩涂养殖面积达到68万亩,其中浅海扇贝养殖面积56万亩,滩涂养殖面积5万亩;虽然遭受大面积赤潮的影响,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仍有望达到34.1万吨。三是特色优势产业区建设初具规模。形成了37万亩甘薯、41万亩蔬菜、80万亩春玉米、36万亩花生等大的集聚型生产基地;小杂粮发展为22万亩、甜玉米8万亩、中药材4.5万亩,形成了新的产业势头;17万亩水稻已是当地粮食加工企业的主要供给基地;马铃薯12万亩,60%实行了订单生产。全市奶牛规模养殖场(区)数量达到53个,存栏量为42175头,规模养殖比率达到80%,同比增长62%;饲料产量58.9万吨,同比增长7.4%。以貂、狐、貉为主的毛皮动物饲养量达到1160万只。全市深海海参增养殖面积2.4万亩,同比增长23%;滩涂池塘海参养殖面积2.4万亩,同比增长7.4%;人工渔礁建设面积突破3.5万亩,底播增殖达到7.3万亩,分别增长了40%和20%。

2、着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增强服务能力为重点,拓展渠道,创新机制,努力提升科技的辐射带动能力。一是抓新品种引进。结合我市生产实际,共引入种、养殖新品种100多个。其中,引进名、特、稀、优农作物品种80余个,以高产创建为目标,建设中心试验、示范、展示区24处500多亩,全市主要农作物优种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引进良种畜禽36.2万头(只),实施品种改良24万头;引进美国海湾扇贝原种、黄海一号对虾、欧洲鳎等5个水产养殖新品种660万尾,进一步丰富了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二是抓新技术推广。全年共推广普及种植、畜禽、水产养殖新技术54项。开展了玉米、水稻等5个品种的高产技术集成展示、高产攻关竞赛活动、植保绿色防控示范等活动,落实高产技术集成展示示范点12个,面积320亩;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33个,示范面

积25.5万亩,开展测土配方施肥227万亩;完成了500亩的脉红螺笼养、人工育苗、天然采苗试验及1500亩的扇贝与海带、裙带菜等海洋植物间作养殖试验推广工作,重点推广了海参池塘养殖及无公害养殖、封闭式循环水处理试验、人工全价配合颗粒饲料、耕水机、池沼公鱼的人工移植增殖技术等6项水产养殖新技术。三是抓科技服务。结合开展“百、千、万”

农业干部下基层行动和“十大服务进农家”活动,全市共组织1700多名农业干部和技术人员下乡支农;推进农业科技直通车、科技“三下乡”,组织了140余次技术培训,制作了49期电视专题片,发放相关资料23600余份,培训各类人员39.9万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192个,大大提高了农民种、养殖技术水平。四是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不断完善农业信息网、农业信息机、手机短信、“12316”电话语音信箱、电话群发系统、“全国供求信息联播”(简称“一站通”)系统推广、手机无线wap网站等七大模式进村入户工程,努力打造“农业信息网”、“12316”、“农业信息短信”、“特色网站”四大农业信息传播品牌,实现了农业信息多渠道宽领域进村入户。

3、着力加强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理念,主要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渔业资源修复和生物治理工程,全市生态农业建设呈现出良好局面。一是大力培植生态农业建设亮点。全市涌现出17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典型、14处秸秆气化工程典型、37处大型畜牧养殖场污染治理典型以及沼气发电、沼气综合利用方面的典型。二是积极探索健康发展模式。主要有“四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猪-沼-果”良性循环模式和“一建三改”模式,将生态家园建设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充分结合起来,投入少、效果好,深受农民欢迎。三是努力推动农业节本增效。全市累计建设沼气池12.64万户,有效利用沼气1.2亿立方米,节能折标煤12.64万吨。不仅为农村生产提供新的能源,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四是注重水域生态养护。全市累计争取各级放流资金270万元,在我市重点沿海、河流、水库放流车虾、牙鲆等苗种1.2亿尾,花白鲢、草鱼等大规格鱼苗3.2万公斤。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水生生物种群数量明显恢复,资源量增长迅速。

4、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提升农业基础保障能力。今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积极实施“四个为主,一个联合”的项目开发策略,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重点加强项目监管,全力搞好协调服务,农业项目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入的有利时机,加大农业资金项目的争取和实施力度。全年争取省和国家投资项目14个,争取项目资金9989.5万元。主要包括:(1)农业补贴项目:国家良种补贴1751万元、农机补贴1520万元、新能源沼气池建设补助1226万元、奶牛冻精补贴121.5万元、渔用燃油补贴1185万元;(2)政策扶持项目:卢龙优质粮大县项目600万元、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质提升项目260万元、抚宁旱作农业项目130万元、设施农业专项资金250万元、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800万、奶牛标准化规模场建设项目250万元、省渔业资源增殖放流项目105万元、省水产良种繁育和水产标准化养殖技术项目71万元。(3)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昌黎县新开口国家一级渔港续建工程项目1560万元、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60万元。二是按照国家产业发展和投资政策导向,积极谋划一批管长远、增后劲的重大建设项目。全市共谋划上报各类项目46个,总投资近9亿元。其中:(1)××*市级动物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项目、抚宁县新农绿康种猪繁育有限公司改扩建项目等6个项目,拟争取上级资金8277.14万元。(2)正大有限公司“关于推荐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项目”,拟争取资金6570万美元。三是从解决我市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重点产业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出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年开展招商引资项目4个,引进资金6111.1万元人民币。其中:(1)正大集团××*抚宁年产100万头生猪项目,总投资10亿人民币,到位外资441万美元(合人民币3011.1万元);(2)昌黎县毛皮加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3)海参养殖和参苗繁育项目,引进辽宁大连3家企业资金1040万元;(4)引进北京奥特瑞峰科技公司秸秆压块生物质项目,投资60多万元。四是严格规范项目实施管理,按照时间进度要求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督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各方面管理不出问题。

5、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积极施策,主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大力培育以粮食深加工、生猪屠宰、肉鸡生产、毛皮制品、水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业龙头企业,并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40家,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2家,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全年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二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实施财政补贴、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加强业务指导等切实有效措施,大大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达到656个,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3.57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5.53万人,带动农户27.8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5.4%。

6、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今年以来,按照 “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和“食品质量安全年”活动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疏堵结合”的原则,在全市积极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加强了农业环境普查、产地认定、产品认证,以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小区及农业质量检测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进程全面加快。一是突出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全面落实投入品安全使用规定和《河北省农产品市场准入办法》,积极开展市场准入制度建设,重点加大了对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生鲜乳、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及兽药残留、水产苗种及违禁药物的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等违法经营行为。全市共检查农产品种养基地(企业)、批发市场和奶站等单位4千余个次,检查农(渔)药经营单位1605个次,下发《整改通知书》126份,严厉打击了违法行为。二是深入开展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行动。加大对生产基地的生产过程监管力度,加强对重点农产品、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的质量抽检,严格落实不合格农产品的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制度。全市共抽检农产品样品14000个,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合格率均达到98%以上,认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l00%。三是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今年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产品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3个,全市10家企业37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39个,其中新增12个(种植业9个、水产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基地27个;新增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企业9家,总量突破100家。全市无公害海水养殖基地认定面积50万亩,海水工厂化养殖35万立方水体。

7、着力加强农业执法,维护正常农业生产秩序。一是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整治。紧紧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品种,不断加强农资市场专项整治,立案查处种子、农药、肥料、农机配件、兽药、饲料、苗种等各类违法违规经营案件98起,查获假冒伪劣农资产品3.5吨,罚款10万元。同时,坚持打假扶优并举,认真落实市政府要求,评选“诚信农资经营单位”、“信得过农资优质产品”向农民重点推介,促进了农资市场的诚信经营。二是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和农作物、水产病害发生。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监管,注重实效”的方针,突出关键环节,全面落实防控措施。组织实施春、秋两季重点动物疫病集中强制免疫行动,重点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全市共检疫动物22万头(只),动物产品3.4万吨;集中销毁染疫动物7.7万头(只),动物产品8吨。加强农作物病虫害和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控、监测力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农业生产病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三是积极防控猪流感。市、县农业主管部门分别成立了防控领导机构,成立应急预备队,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及全市各县区应急物资互相支援机制。四是加强海上执法。伏休期间,全市渔政执法船出海检查389艘次,出动检查人员3995人次,航行22000公里;陆地检查534次,出动检查人员4852人次,检查车890次,登船检查渔船3560条,查处违规渔船 49 艘,罚款125100元,确保了伏季休渔制度落实。同时,狠抓渔船年检和港监管理工作,集中清理整治“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全市发放安全生产宣传材料3千余份,对 527名职务船员进行船舶驾驶、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开展渔业安全生产专项大检查20余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8、着力强化惠农政策落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经营制度。全市农业系统坚持改革与发展同步、管理与创新并重,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为主线,重点在北戴河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市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二是严格落实“四取消、四补贴”政策。在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渔用柴油补贴、能繁补贴等工作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抓好政策宣传、标准公示、资金发放等各个环节,确保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全年落实中央和省级良种补贴1751万元,落实国家农机补贴1503元,省级4.69万元,补贴各种机具2000台套,受益农户达1800多户。渔业柴油补贴工作已完成前期准备,即将开始发放。“四取消、四补贴”政策在客观上增加了农业的预期收益,农民生产积极性明显高涨。三是认真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全市落实玉米投保面积71.5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的60%以上;小麦7.8万亩,占全市播种面积46%。能繁母猪参保18.2576万头,参保率达到92.76%;奶牛参保1.3298万头,参保率为22.56%。

9、着力强化暑期重点工作,全力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一是围绕市委提出的暑期工作确保“四个一流”、“三个满意”和“安全暑期、和谐暑期”的工作目标,狠抓农民减负、渔船噪音污染治理和打击渔船非法载客等工作,妥善协调解决冀辽渔民海上纠纷、外地渔船圈海占地等海上作业争端,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确保了暑期全市农村稳定。水产部门收到了渔民群众赠送的“鱼水相依、为民救急、热情服务、廉明高效”的锦旗和感谢信。二是扎实做好暑期特供工作。市、区农业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特供种植基地、养殖场现场指导,做好生产基地管理工作。遴选出经检疫合格、符合健康标准、出奶率高的30头澳洲奶牛做为暑期特供鲜奶专用牛,单独饲养;实现特供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确保了蔬菜、生鲜乳等特供产品的安全供应。暑供奶牛场累计供应生鲜奶9195公斤,供应的生鲜乳全部合格。三是积极应对海水异常。自7月中旬开始,组织相关科室、专家、技术力量,奔赴全市沿海各地现场调查情况,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向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省水产局等单位进行了汇报,邀请专家来秦会诊海水水色异常、扇贝滞长的相关原因;制定全市应急处置对策,协助市、县有关部门做好渔民的思想稳定工作,积极指导渔民搞好生产自救。整个事件过程渔民无过激行为,渔区社会秩序稳定。

10、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两项”活动开展。一是扎实开展科学发展观理论学习活动,全局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提高了科学分析形势的能力、把握发展规律的能力、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落实执行决策的能力、为基层和群众服务的能力。二是深入开展蹲点调研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认真分析总结农业发展成功经验,对存在的制约因素和影响农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仔细梳理、深刻剖析及深入研究,就“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全市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这一命题进行深入研讨,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创新了发展举措,形成了推动全市农业科学发展的共识。三是把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落实和深入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作为促进全市农业各项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推手,启动实施了农村信息服务增容工程、惠农政策落实保障工程、助农增收联动工程、打假护农整治工程以及结亲、扶贫、送温暖等五项工程,用工作的实效来衡量和检验“两项活动”成果,用“两项活动”促进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开展。四是深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广泛开展“四个征集”活动,做好民主评议工作。全局上下形成了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和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的共识,各级各部门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完善服务机制,着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树立了全市农业部门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1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今年围绕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管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以及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这个重点,认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能力得到提高。一是加强党风廉政知识学习,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法规意识、党性观念、纪律观念,提高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制订和完善了《项目管理办法》、《廉政建设制度》等12个制度,从制度上杜绝了腐败现象。三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格局,全年没有发生干部违纪违法现象。

总之,今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全面、协调和快速发展,均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指标,有些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业弱势产业的地位尚未改变。具体表现在:一是种粮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偏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二是农民增收的领域不宽,渠道不多,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三是农业基础保障能力偏低,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支撑和保护体系以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小,辐射带动力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集中度低,加工链条短,加工能力低,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少;品牌建设滞后,产品竞争力弱,基地标准化程度不高。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和病虫害防治任务仍然艰巨。市县二级监管体系尚不健全,检测能力远远不足,违规使用禁限用投入品现象仍时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农作物病虫害在各县区均有发生,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市农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

市农业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农业局党建工作总结

市农业局统战工作总结

市农业局党支部工作总结

市农业局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市农业局信息站工作总结

市农业局党委党建工作总结

市农业局工作思路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doc》
市农业局工作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