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模式

2020-03-03 05:59:4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模式

信阳五中 卢 冬 梅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讲学稿”为备课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施以“讲学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几个问题,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一、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只有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才能可以实现教学相长。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观念。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尊重主体,播下自信,收获希望,学会创造,迈向成功。”我们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导学,学生悟学,启发为介,导悟结合”,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研究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最终解决数学问题。显然,只有当学生通过自身的不断探究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获得认识发现与情感体验,才能满足其自我潜能发展的需要并激发其创造性。下文是笔者的一点浅显的实践体会。

二、实践与认识

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数学课堂教改实践,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确立了以“讲学稿” 为备课模式,和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基本流程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讲学稿”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认知失调的情况下,人总是要寻求认知的新的平衡,从而产生了探索、研究的欲望。因此这里要下发的“讲学稿”中的内容能激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实验活动,包括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等。使教师在“讲学稿“中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是教师要在“讲学稿”中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二)先学

如果创设的情境达到了前面的要求,那么学生会自然地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此时,教师要明确地提示课堂教学目标,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的快车道。在“先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自学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创造性地学习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教师的讲话不易多。以免分散学生自学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主要倾向性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课前的教案或者是“第二次备课”。只要适当地组织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动手、动脑,完成探究活动,并和学生一起分享数学发现的欢乐,一起为解决某些数学问题而思考,猜测和尝试,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

(三)后教

针对学生在自学“讲学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错误,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开展“兵”教“兵”“一帮一”的活动。教师只做评定和补充。由于这种交流是多向性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互促,形成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和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后教”这个环节,教师要做到三个明确,(1)明确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倾向性的疑难问题,对学生通过自学已掌握的一律不教。(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不对,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教师要帮助补充。(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用是可能出现的毛病,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以免学生走弯路。

(四)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中教师要保证训练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得少于15分钟让学生在实践中,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到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到刚刚学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做”不搞死记硬背。训练的形式像竞赛,像考试那样让学生完成独立地,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即使反馈准确的信息,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宽性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五)评价与自我反思。 我们采取了阶段性评价(即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教师的激励性的评价是进一步促进学习的催化剂。评价应是更多地重视对自学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总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于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

自我反思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验。数学的理解要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如没有这一理性的反思,以上的方式就会流于表面化。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因此,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是教学获得成功的保障。为有效培养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和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许多环节适时“布白”,如在“讲学稿”出现规律处留下思考的空白,在“讲学稿”的创设情境处留下悬念的空白,在“后教”结束后留下回味的空白„„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采取“以提问促反思”的策略,即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在任一学习环节中不断提问、追问,使学生在这些环节中,或质疑问难,或自我展现,或答疑解难。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元认知”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思考与体会

实施以“讲学稿”为备课模式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并非是全盘否定传统的,而是应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如学生对知识的必要模仿、记忆、听讲和练习,教师的启发诱导等都不能丢。

2、在教学活动中,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3、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如教师应及时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和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从而使师生感情融洽形成共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能力。

4、把预习变成“上课”课堂变成“辅导”,教学过程机械前移搞形式.

5、过分强调“合作”,对学生自理,自主习惯培养不够。

6、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锁,打开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愿意自我表现。如教师要善于利用章头图和“读一读”等引导、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研究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学中要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模式浅谈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探索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心得体会(优秀)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初中数学小班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三环九步教学模式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模式.doc》
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模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