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设计计划书

2020-03-02 12:15: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因素除了显性课程外,还有隐形课程,并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小组讨论之后决定围绕“隐形课程”这个话题,进行我校隐形课程的现况调查,研究并分析隐形课程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影响,并向学校提出一些关于隐形课程方面的设计与建议,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同学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隐形课程”研究的背景

隐形课程是什么?“隐形课程”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其《教室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隐形课程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认识,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认为,隐形课程是那些不在课程规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的实现的因素。他认为,学生从学校生活中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而且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和其心理的成长。那么,这些价值、情感、态度、动机是从哪里获得的呢?并非是学术课程中获得的,而是由学校的非学术方面,暗默中、潜在中不直接地传递给学生。杰克逊把这种“非正式的文化传递”称为隐形课程。

(二)隐形课程的特征

隐形课程具有一些不同于正规课程的特征。

1.暗示性

隐形课程的资源隐藏于学校文化之中,这些资源以暗示的形式对学生产生影响,它不是直接而公开地向学生施教,而是以隐蔽的方式把有关道德的、审美的、知识的等经验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以及活动过程之中,并影响着学生。

2.多样性

学校的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参与隐形课程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学生在学校内习得的隐形课程是多样的。

3.无意识性

在隐形课程中,学生进入角色的过程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没有人向自己发出指令,他们的进入是无意识的。

4.不确定性

隐形课程的教育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教育者的教育艺术就集中体现在如何发挥隐形课程的积极教育影响和减少其消极影响上。

5.长期性、间接性

学生从学校隐形课程中是通过情感融合过程习得的,其效果可能部分在学校期间就显示出来,也可能在走出校门后经历与社会磨合后产生作用。学生一旦习得,其影响效果是长久的、稳定的,甚至在其一生中都受着这种影响。

(三)隐性课程的内容

概括地说,隐性课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化心理类:学习风气、氛围、行为方式以及情感等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必然会受到各种学习风气、文化氛围的影响,学生们自己的行为方式及思想状况也会构成不同的风气和氛围。

2.组织制度类:学校的教学理念及管理制度

学校的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学校规章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师生的行为准则等。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各种人际交往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以及良好的师生关系、校风、班风等。学校和班级中长期形成的制度与非制度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3.物质空间类

学校所处的物理环境涉及学校建筑、校园环境、教室的空间安排等,这些都属于学校物质文化的范围。学校物理环境是构成学校整体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物质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如学校宿舍是否实用、学校卫生设施是否足够学生使用等,都会影响学生对学校的看法并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反应,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态度。

在提倡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中,这些隐性因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感情、能力形成等产生着巨大影响。如果不关注这些,大学教学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搭建平台,在实践活动中,开发和利用隐形课程,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效益,是大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将直接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大学教育向素质教育战略转变的有效途径。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情况

问卷调查设计计划书

隐形课程对学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隐形课程”成为课程领域中新崛起的研究课程,课程理论家、教育哲学家等纷纷撰文论述。隐形课程这一主题也引起国内教育界重视,但还未有学校在教学领域里作过深入研究。

二、调查的设计

(一)、“隐形课程”的界定

隐形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是指除了学校里设置的教学课程外,包括学校的环境、风气、文化氛围、管理制度、教学理念等一切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因素。具体表现在,学习所持的态度、动机、策略;组织制度(制度情境);教学设备(物质情境);文化情境(教学环境)等。

在这一界定中,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育者直接表现出来的,如课程表中的学科;另一部分经验是非直接的,如学生人际交往、班级氛围等。一言以蔽之,隐形课程指课内外间接的、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的、非特定的心理反应发生作用的教育影响因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不重视隐形课程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甚至是无效或负效的教育。

(二)、本调查研究的主要目标

围绕“隐形课程”这个话题,进行我校隐形课程的现况调查,研究并分析隐形课程对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影响,并向学校提出一些关于隐形课程方面的设计与建议,以便于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同学全方面的发展。

(三)、调查的实施方案

1.一般情况:

◆调查内容:隐形课程

◆调查时间:2012-03-08至2012-03-22

◆调查地点:泸州医学院忠山校区

◆调查对象:20名泸州医学院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以不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采取随机调查法

2.调查步聚

本调查将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2年3月8日——2012年3月15日)

具体分析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习惯、策略、能力和发展状况,特别对影响其能力和策略的隐性因素,进行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好充分准备。同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的了解、经验总结,制订调查问卷。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16—2012年3月19日)

开展具体调查,运用科学的手段、方法,分步聚,分阶段切实进行调查问卷,不断积累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调整、完善,以取得最佳效果。

本小组先进行试调查(5份):先给5个同学做问卷调查,收集问题设计的不足和建议,并分析、修改。

再进行正式调查(20份):随机调查20名在校学生,并回收。

(3)总结阶段(2012年3月20日—2012年3月22日)

根据实施阶段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对结果进行分析,揭示我校隐形课程开展的哪些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法。

最后,分析在整个调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调查组人员

负责人:李天梅

组员:蒲思思

张颢千

林茂佳

张曦

组员分工情况

蒲思思上网查资料

全体组员讨论并确定调查内容(3月12日完成)

全体组员讨论并设计问题(3月15日完成)

张曦进行试调查与修改(3月17日完成)

林茂佳、张颢千进行正式调查并统计(3月19日完成)

全体组员进行讨论分析(3月21日完成)

组长整理资料、完善(3月22日完成)

商业计划书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设计

商业计划书调查问卷创业

调查问卷设计(工人)

统计学调查问卷设计

企业文化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卷题目设计

作业设计调查问卷

《设计调查问卷》教学设计

健身器材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设计计划书.doc》
调查问卷设计计划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