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毕马威实习报告

2020-03-02 10:35: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实习报告

在香港毕马威实习的那些事儿

飞机滑行速度越来越快,恨不得在脚下灌上千斤重的铅好让它慢一点离开这块土地,脑海里两个月的时光快速地放映。

2011年的暑假,我很幸运地被中注协选派到香港毕马威与香港本地和国外留学学子一起成为暑期实习生。这期间,我收获了太多,关于职业发展,关于独立生活,关于友情,关于香港,关于责任。正是这些认识和成长串联起了在香港的一幕幕片段,让我走过了一部电影长的宝贵历程。

On Training

培训的目的简单明了----新进实习生之间相互熟悉,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以及业务范围介绍,工作软件e-Audit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以及职场沟通经验的交流。培训是我们第一次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公司高级经理以及IT和人力资源部门前辈的机会,给我们上课的讲师都是来自各个部门的senior manager或者是B grade的前辈,虽然级别高过我们很多,但是他们都特别具有亲和力,给我们讲他们进KP的故事,从一个跟我们一样什么都不懂的实习生到A1,B1再到manager一步步走来是怎么和公司一同发展一同进步的,在我看来,尽管工作的累人尽皆知,但KP人都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儿,从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看到的都是对这里的感情和眷恋,并以身为KP的一员为傲。为期一周的培训里,每天8小时的教学把我们从职场菜鸟一步步向profeional靠拢。从仪表着装,到与客户沟通礼仪,再到职业素养,无一不体现出KPMG高标准的规范。

除此之外,公司选人的多元化所体现出的审计行业的巨大兼容性也着实让我们吃惊了一把。在这样一个不大的培训教室里,除去中注协选拔过来的20名来自内地各大高校的大三学生,还有4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不相同的实习生。在第一天的自我介绍环节,多元化的背景和经历的碰撞让所有同学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球峰会气氛。同在一个教室,有在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和日本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也有在香港各所大学读大二的本地人,而我们一行也都来自内地不同的高校,大家用着同一种语言,虽然带着各个地方的口音,也许流畅,也许停顿,但丝毫没有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一位港大的同学在说到自己曾经因为一次赖床让全家错过了准时去海边的时间而幸免于海啸时,全场的人都不禁为他鼓起掌来。另外一位来自南京大学的同学则因为培训迟到打趣地解释说,“我迟到是因为我就住在离培训大楼步行10分钟的地方,而我却迷路了”。就这样大家在欢笑中认识了彼此,为后续的实习生活也铺垫了友谊基础。为了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培训中间穿插了很多小比赛,有一场就是要求每个团队在20分钟运用以提供的剪刀胶带等工具和从老师处购得两种颜色的硬彩纸做出最高的建筑,时间结束时哪组最高就获胜。而另外一场就是最后一天的小组展示。有的小组朗诵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有的表演“实习生的一天”话剧,还有的是情景秀。我们组则改编《北京欢迎你》,创作出《KP欢迎你》,通过对歌词的改编,表现对KPMG和审计行业的认识。虽然有些无厘头,嘲笑了OT的盛行,但主旋律却是表现作为一群实习生对公司对这份职业的热情和渴望,这也是我们的心声的表达。

入职前的培训让我初步了解想进入到审计行业其实没有专业硬性要求,事务所考察的是一个候选人对数字的敏锐程度,同样一份财务报告如果你能够透过这些没有生命的数字掂量

出一个有生命的实体的发展好坏以及已经或者即将遭遇到的困境危机,而不是只看到一堆大小不一,眼花缭乱的符号,那么你就是具备了成为专业审计人员的可塑性。其次,由于各行各业都需要审计,这也就决定如果事先已经有了某一个特定行业的背景知识将会节约审计师很多时间并更好的做出不违背行业发展规律的决策。这几点也正是为什么实习生当中会不乏理工科背景的学生的原因吧。

At Company

毕马威中国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在香港所,审计业务分为三个大组,第一组主要负责制造业,第二组负责娱乐交通类,第三组负责金融机构。公司内部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也有详细公平的一套标准,第一年进公司为A1,每经过一个旺季(11月分至次年7月份)便可升一个级别直到A3,再到B grade,一般B grade的可称做助理经理,到B3又有3年,第六年末如果通过了考核就可以晋升到C1也就是经理了,C3为高级经理。接下来需要多久成为合伙人就没有严格的规定了,据我所知,并不是只要一直留在事务所就能成为合伙人的。合伙人层面更需要发达的人脉和对整个行业的宏观掌控,合伙人负责的主要部分是拓展新客户并维系与老客户的关系,这也是事务所业务的主要来源渠道。

我实习的部门属审计第一大组第十三部门,客户集中在制造业。毕马威一向以做大客户出名,在我们部门的工作台上我便看见中石化(Sinopec Group)2010年的审计报告,而我到公司的第一天做的事情便是核对审计报告---核对每一张报表的数字加总和与附注是否一一对应。我的经理Marco早上10点拿给我大约一个火柴盒高的报告我足足敲到了下午3点才校对完毕,发现的错误要用公司通用的符号标注出来,即使没有错误也要在列式的右下角精确到数字的个位标上一个“^”以表示此处已经检查过。当我捧着贴满便利贴的报告草稿还给经理时,满心以为他会很高兴看到我发现了错误,事实上并不是。后来才了解到每一个小错误很可能意味着连环错误,严重的可能要涉及到审计程序的改变,而且报告出错太多可能意味着前一位核对报告的同事工作并不到位。做审计这行习惯以风险为导向,一份出错很多的报告必然风险更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我的经理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效率也很高,喜欢当场解决问题绝不拖延,他会一个个地检查每一处标注错误的地方告诉我这里是否有问题,问题怎么解决并解释背后的原因。最令我吃惊的是他敲计算器的速度,完全可以称作盲打兼神速。看到我都要掉下来的下巴,Marco表示,敲多了自然就快了啦„他告诉我,每一分审计报告都要经过9校的程序,从实习生,A1,A2一直到Manager都会要仔仔细细地一遍又一遍校对与检查,这样才能确保交到客户手里的报告是一份专业的有价值的报告。除了能用上计算器的活儿,还有用多功能复印机的活儿也是实习生的必修课。公司扫描的文件都有指定的服务器接收,在地址栏选定自己的部门后扫描便可以将电子档归纳到只有本部门能打开的服务器上,方便同事提取。在KPMG,对打印复印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文件也有一套严格的处理程序,每一层都有4个角落摆放大型多功能复印机的位置,而旁边都配套有使用说明以及废纸回收箱。同事介绍说这些废弃了的文件也不能随便丢弃,而是要经过粉碎之后再废物回收以保证客户的资料不会被泄漏到无关的第三方。这些小细节体现出公司在审计基本职业素养之一的保密性方面的规范做法。

由于被预定了一周后要出外勤,所以在公司里Marco也没再安排我做其他项目的follow-up的工作。于是我留心工作台上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同事并主动询问他们,由于工作台上坐着的都是A grade的同事他们做的工作不会涉及到决策层面所以他们也很放心交给我做。在他们的教导下,我逐渐知道了如何做land search,如何使用excel里的vlookup功

能来完成从原始凭证编号到账簿的搜寻匹配过程,怎样归类审计底稿以及每一个账目要放到哪个字母相应的section中。同时,我感受到书本上的知识顿时活了起来,在实践中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哦,原来书上说的就是这样做的!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运用到审计和会计实务中也恰好不过了。

On Site

我在毕马威实习的6周里,除去培训1周,入职后在公司工作的1周,剩下的4周全部在一个项目的外勤。客户是一个香港本地的成衣制造商集团,其产品95%出口到美国和加拿大,为包括American Eagle,Calvin Klein Jeans等在内的知名品牌生产成衣。在外勤的这段时间里,我真实地感受到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共赢与博弈并存的一种平衡。共赢体现又快又好地出具审计报告是双方一致的目标,而中间的博弈则贯穿了全程,例如在做截止性测试的时候发现客户确定的销售不在正确的会计期间内,就需要询问他们的财务总监操作上的标准,以及背后的原因。如果给出的原因能让我们的团队信服,则保持原来的记录,反之则要更改会计操作并在附注中体现披露出来。博弈还体现在客户是否按时提供审计组所需要的材料上,整体上讲客户是主动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如在到客户公司的第3天股东大会的法定记录,销售和采购的单据和凭证,还有从客户财务系统里直接提取以电子档的形式发送给我们的各类会计记录都提供给了我们,但有总有一些凭证客户是不能按时交给我们的,其中不乏故意拖延的,我经常听到两位field incharge在给我们专用的会议室里讨论客户资料不到位的问题,从他们口中得知,审计过程中由于客户不能提供材料而导致的审计进度被打乱是很常见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个项目本来只需要3周的下现场工作最后被耽误到了4周,直至我结束实习其他同事还留在了现场。如何催材料是一件需要动脑筋的事,在incharge教导另外一名A2的同事的时候,告诉他找客户要东西应该选择对的时间,如果过了当天下午3点那一般想要的材料第二天才能拿到,更有可能第二天被客户忘记了,又要拖到第三天。所以应该提早规划好当天要做的工作,早上就列出所有今天需要用到的凭证和单据并反馈给客户,这样既给出了让客户搜集整理材料的时间,也不会耽误工作进度。

出外勤的日子里,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第一,早出晚归。制造业的公司一般不会把总部设在香港岛的中心位置,偏向于选择九龙或者新界,这样子去客户公司审计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比如,我所在的项目客户就处在新界西部,早上7点半出门搭巴士或者叮叮车到最近的地铁站后再经过40分钟的地铁,最后还要转一趟巴士才能到客户公司所在地。到达时间一般在9点左右。路上解决早餐和休息不够的补眠。另外一名实习生参加的项目更加夸张,每天6点多出门,折腾到地铁站再搭客户专门派来接送的面包车历时1个多小时都没有设立公交线路的路程才能到现场。与在KPMG同事们可以从8点半到10点之间陆陆续续到达公司不同的是,出外勤必须保持专业素养,按时到岗能给客户留下更好的印象,也不至于破坏客户公司的作息制度。每天3个小时在路上的时间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也亲身体验到了审计师道德准则中那条叫做profeional behavior的规范。第二,现场审计对细节要求甚高。审计程序基本是按照上一年的审计底稿设计的流程来实施的,底稿上每一个英文和数字都是今年审计的参考材料。任何方法和操作上的改动都要经过incharge的同意和检查,确保风险降到最低。写notes也力求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清楚,从大陆来的我显然不比香港同事们对英语行云流水般的运用,以至于我写出的notes都要被同事修改得体无完肤,直到反反复复读去年的审计底稿才琢磨出写notes不同与平常的英语表达,必须要用审计专用的客观描述性语气,不要掺杂主观看法。在为小组准备独立性check list的时候,认真填好了项目每位同事的信息确保名字和职位没有弄错、格式正确后发给incharge检查,哪

知道他一眼便指出了要改进的地方,我真的非常惊讶他能在整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的文字中肉眼识别出两处用Calibri编辑的名字!他强调格式必须统一,底稿看起来才会舒服和整洁。这一幕到现在还深刻地印在我脑海中,一直提醒着我工作中一定不要轻视每一处细节,也许C1(manager)与B3的区别不在于业务知识上的多大差距,而在于对工作的严谨程度!

Life in HK

实习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这样一家有着标准规范,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精英的公司,也在于能够来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看这里的人们与这个城市的交流、融合和共生。 香港很小,却有着惊人的气度。奢华与清新的碰撞、高贵与平凡的交锋、忙碌和悠闲的较量,都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在这里上演。

香港人的友好,让我在初来乍到的周折中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不认识的街道向杂货铺的伙计问路,他不会说普通话便招呼在店里忙活的同事出来一起说着粤语比划着手势告诉我该怎么走,店外路过的一位女士见状直接要求带我走一段,最后把我交给一位刚好要送外卖到我想去的大厦的大婶。后来跟同事们说起这件事,他们手一挥,淡然地说到,哦,被问得多了,没什么好值得称赞的。即使遇到一些精神看起来不太正常的人,比如我每天早晨在固定的那趟巴士上都会碰到的那个乱跟别人搭腔的穿背带西裤的矮胖男人,旁边的人也都是报以微笑,礼貌地缓解尴尬。

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座城市就把我们从头到脚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都吸引住了。我们每个周末都会像旅人一样参观每一个景点,也会在某个下了班的晚上装作local走一走闹腾的街市,逛一逛不知名的花园。工作之余,也着实放松了一把。最后的那些日子里,同实习的朋友们,都特别留恋香港的绝无仅有的气质,舍不得离开更期望再来。

The End

从来没有想到过在我20岁的时候会有机会来到香港工作和生活,也没曾预见到这一次短暂的实习将变成我人生中如此珍贵的一次经历。 我很感激,能如此幸运地得到我的大学以及中注协的眷顾,如此幸福地遇上一群怀揣着青春梦想的同伴一起加入毕马威。要感谢的太多,我都将铭记于心,化作更强大的动力走好未来的每一步,在会计师的行业里做出自己的贡献!

08级ACCA班

钟隆梅

香港实习报告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报告

赴香港实习报告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

香港实习总结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盛世》杂志

香港柒捌玖国际空间设计实习报告

香港学习报告

香港暑期实习总结

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文汇报》港闻部

《香港毕马威实习报告.doc》
香港毕马威实习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