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展览大纲

2020-03-01 19:10: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涪陵概览 10%

一、乌江门户(地理位置)

涪陵区位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重庆市中部,东邻丰都县,南接南川区、武隆县,西连巴南区,北靠长寿区、垫江县。

涪陵区居重庆市及三峡库区腹地,扼长江、乌江交汇要冲,历来有川东南门户之称,经济上处于长江经济带、乌江干流开发区、武陵山扶贫开发区的结合部,有承东启西和沿长江、乌江辐射的战略地位。

二、物产丰富(资源环境)

涪陵区土地面积为2941.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045公顷,园地面积5332公顷,林地面积126133公顷。涪陵区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铝土矿、石灰石等。原煤储量3071万吨,石灰石储量4亿吨,天然气储量17亿立方米,铁矿储量2249万吨,铝土矿储量54万砘。页岩气产能达10.8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量的73.3%

三、文脉悠长(历史文化)

涪陵2000多年前曾为巴国都城,自唐代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是程朱理学发祥地之一,北宋大儒程颐曾长期在涪讲学、注《易》。是全国革命老区,刘伯承、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战斗于此。涪陵榨菜被评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水下碑林”白鹤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三线建设”丰碑816地下核工程是目前已解密的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上亿年地质运动造就出武陵山大裂谷等自然奇观。

建议展项:壁挂地图+通电玻璃:壁挂地图显示涪陵基本区域位置和交通状况,外侧设置通电玻璃,播放涪陵城市宣传片;图文展板显示城市基本信息

巴国故郡/福地 25%

一、一步千年(历史沿革)

早在距今5000年以前,区境已有人类居住。夏商至春秋前期,为濮人居住区。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曾为巴国国都,巴先王陵墓所在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27)置枳县,为区境置县之始。东汉时,分枳县置平都县。三国蜀汉时,增置汉平县,隶涪陵郡(郡治彭水郁山镇)。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置涪郡(又名枳城郡),为区境置郡之始。南北朝时,郡县建置变化较大。隋置涪陵县、丰都县、垫江县,分隶巴郡、巴东郡和宕渠郡。唐置涪州,辖武隆县、涪陵县、隆化县。北宋改隆化县为宾化县,建置同唐。南宋置涪州,辖涪陵县、武隆县。元置涪州,辖武龙县。明置涪州,辖武龙县(后改为武隆县)。清置涪州,不领县。民国初(1913年),改涪州为涪陵县,先后隶属川东道(东川道)四川省和四川省第八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初,置川东涪陵区,辖涪陵、南川、酆都、石柱、武隆、长寿、彭水7县,隶川东行署区。1952年,川东酉阳区并入川东涪陵区,增辖垫江、黔江、酉阳、秀山4县,隶四川省人民政府。1958年,长寿县划入重庆市。1968年改称涪陵地区。1983年撤涪陵县设涪陵市。1988年,分黔江、酉阳、秀山、彭水、石柱5县设黔江地区,涪陵地区辖涪陵市、南川县、丰都县(1958年由酆都县更名)、垫江县和武隆县。1994年,撤南川县,设南川市。经国务院批准(国函1995]106号,1995年11月5日),1996年1月,撤涪陵市,设枳城区、李渡区;1996年3月,撤涪陵地区,设地级涪陵市,下辖枳城区、李渡区、南川市、垫江县、丰都县、武隆县。1996年9月15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同意,涪陵市划归重庆市代管。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涪陵市正式改隶重庆直辖市。1997年12月20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撤销原地级涪陵市和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枳城区、李渡区的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代管)的南川市、武隆县、丰都县、垫江县改归重庆市直接管辖。

设计建议:涪陵有四大文化,分别为巴枳文化,易理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和榨菜文化。在展板贴图时,是否可以考虑将阴阳太极、白鹤梁题刻的元素融入进去

二、故城遗珠(历史建筑及涪陵区保护性建筑规划)

1、老城肌理(历史街区)

(1)蔺市古镇

蔺市古镇是一地名,位于长江南岸涪陵城西边20公里,该镇四面环山三面绕水,镇内有文庙、王爷庙及南华宫、万寿宫、禹王宫等宗教场所,另有鲁班堂、太平池、龙门桥、碉楼等历史遗迹十余处。其中,文庙和龙门桥属市级文物保护场所,修建于明清时期的街巷和现代桥上建筑,风情别致,古今并存,让人流连忘返。

(2)外河白家场 (3)大顺半边街

大顺半边街,是依据地形依山而造的杰早,其南边建于清代晚期,北边建于民国初期,呈阶梯状,错落有致。以中间排水沟为线,街道宽1.8米,路面用青砂条石错缝铺平。道路两边房屋建筑多为一屋一底,户户相连。主要以穿斗式木结构“四懔四柱两穿”为主,房顶为悬山式。

2、古建遗存(重点遗留建筑)

(1)柯中意洋人楼

柯中意洋人楼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敦仁街道南门山社区涪陵中心医院内。该洋楼于1914年由加拿大牧师柯中意主持修建,此建筑为砖木结构楼房,共分三层一地下室,翼角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内设有烟通两处,内有回廊、天窗、壁柜、烤火炉、地下室等西式建筑物。柯中意洋人楼曾被作为医院使用,是民国时期的公共建筑。其外观风貌及园林环境极好,建筑结构稳固。

(2)陈凤藻庄园

陈凤藻庄园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大顺乡大乡村一组,小地名洋房子。占地面积 468平方米,建筑面积 272.16平方米。该建筑由石、砖、木、土等传统材料构成,建筑结构采用砖木结构,外型风格古朴,单檐歇山式屋顶,顶上有老虎窗 2 个,周边为人字三角豪式屋架,二层楼,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四周均有回廊拱廊。该建筑对研究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有一定价值。

(3)李蔚如故居 (4)陈万宝地主庄园

陈万宝庄园群位于涪陵区青羊镇,现状保留下来的庄园建筑有7座,其中,陈万宝庄园是清代诰赠朝议大夫陈万宝的庄园,修建于1862年。该建筑呈四合院布局及四合院外加小四合天井结构。地势后高前低,北面为院墙。为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逗梁架。

(5)816工程遗址

816地下核工程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达到130条,所有洞体的轴向线长叠加达20余公里,其中,最大洞室高达79.6米,侧墙开挖跨度为25.2米,拱顶跨度为31.2米,面积为1.3万平方米。这样“洞中有楼、楼中有洞,洞中有河”的工程设计在1978年曾获国家科技大会奖集体奖。

3、保护性建筑规划

(1)研究目的 (2)近现代建筑分布 (3)保护与利用

三、先人智慧(涪陵四大文化)

1、巴枳文化

涪陵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及至唐代,涪陵境内仍居住着“夏、巴、蛮、夷”四种民族。巴蜀史专家蒙默教授认为,上古枳巴族居此,后建立过“枳巴国”。在涪陵白涛的小田溪巴王陵墓群,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有五次具有规模的发掘,清理战国巴人墓群22座,出土了大量巴王氏族的重要物器。

(1)农业文化 (2)工业文化 巴人手工业门类繁多,主要有青铜工艺业、制盐业、丹砂矿业、酿酒业、纺织业、制陶业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带有强烈民族和地方色彩的青铜工艺业。巴人制造的青铜器风格独特,器上纹饰与众不同,制造技术熟练,民族特色浓厚。在涪陵小田溪出土了许多青铜器,经过鉴定,其铜、锡、铅的合金比例已达当时中原先进地区的水平。 文物:14枚错金编钟

(3)商业文化 (4)精神文化

舞蹈:巴渝舞、摆手舞 巴歌:下里巴人、竹枝词

2、易理文化

在涪陵城北的长江对岸,有个闻名于世的“点易洞”。北宋年间,中国著名理学元宗程颐,因故被贬官到涪陵受其弟子、涪州人樵定相助,曾在北岩寺招生教学,并在点易洞内点易著经、研究和传播儒家哲学。门人遍及各地,其传人中,名气最大的当数朱熹。他将其学问发扬光大,形成我国封建时代统治多年的“程朱理学”,可以说,“点易洞”是我国程朱理学的发展地。因此,自然形成涪陵区的又一特色文化资源——易理文化。

3、白鹤梁题刻文化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整个保护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水下博物馆就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个保护壳体。游客可下到带参观窗的水下通道,透过玻璃舷窗欣赏白鹤梁题刻。保护体内还安装了6排、150组灯源,每组灯源由9个小灯组成,而每个小灯里又藏着8个聚光和散光灯。白鹤梁水下保护体将犹如一个璀璨的水晶宫。游客可在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陈列馆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通过电脑屏幕,从不同角度近距离观赏白鹤梁。同时,少数专业人士,还可通过潜水的方式参观白鹤梁。

4、榨菜文化

有着“中国榨菜之乡”美誉的涪陵,是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中国传统出口的三大名菜之一的原产地。清代末年,一个名叫邱寿安的人和他的长工邓炳成一道,用涪陵这块土地上特有的青菜头,在凉风习习的长江边上,晾晒一段时间后,经过三腌三榨等一系列手工制作后,命名为“榨菜”,后装运外销。涪陵榨菜从浓厚的传统中走出来,实现了商品化、产业化,开始步入现代化,产业历经百年不衰。以榨菜为内容的精神产品也不断丰富,榨菜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融入社会生活。它的成功及发展,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体现了涪陵人善于适应环境、质朴、刚健、开拓创新的人文精神。

展项建议:以邱家作坊为蓝本,利用迷你泥塑+透明液晶的形式,将榨菜制作过程进行还原。

展区展项建议:以大顺半边街为蓝本进行场景还原,在老街的“走街串巷”中将关于涪陵的历史统统讲完。其中可以邱家榨菜作坊、816工程遗址、陈凤藻庄园为主要展项汇集区,打造封闭空间,利用多媒体讲述发生在这些建筑中的故事。

步履不停(建设成就) 10%

一、产业升级

华晨鑫源汽车从无到有、页岩气产能突破70亿立方米。六大新兴制造业迅速崛起,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3%。榨菜、畜牧、柑橘、蚕桑四大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占农村经济比重由60%提高到77%。“百亿级商圈+专业市场”的商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旅游业迅猛发展,年接待游客突破1200万人次,增长三倍。

展项建议:设置数据墙,展示涪陵近年来经济数据

二、城乡面貌

新城区“一轴五片”发展骨架基本成型,老城区焕然一新,两江四岸滨江环湖风光带成为城市景观新亮点,山水园林城区形象跃然而现,乡镇建设更具特色,建成4个鲜花小镇,人居环境更趋舒适。 展项建议:模型展示地标性建筑

三、交通道路

沿江高速公路、南涪铁路建成通车,改造国省干线公路243公里,完成乌江航道涪陵段升级改造。龙头港纳入全市“1+3”枢纽港体系,形成“两江三高三铁”对外交通大格局

四、民生福祉

环境整治、安居工程、畅通升级、文化教育、健康养老、饮水提升六大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五、幸福说

展项建议:设置新闻直播间,播放街头采访,了解百姓对近年来涪陵的城市发展以及生活变化的感想。

智绘蓝图

30%

一、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成渝城市群

重庆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 4416工程

二、总体规划

1、发展定位

涪陵要顺应重庆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趋势,抓住“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机遇,在成渝城市群快速发展背景下,利用自身区位、港口和经济产业基础优势,加快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区域交通枢纽,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发展,建设成渝城市群的重要节点;积极主动对接主城、谋划涪陵长寿一体化发展,加快龙头港、综保区等重大设施建设,构建重庆大都市区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打造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综合旅游景区开发和服务提升,建设长江上游知名旅游目的地。依托长江岸线和生态多样性资源,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长江上游生态人文宜居福地。

2、城乡总体空间结构 一心三点、两带四片

一心:工业化和城镇化主要承载地

“一心”是指中心城区与周边的新妙-石沱、清溪、白涛、蔺市四个功能组团联动发展形成的主要城镇区。中心城区是全区的空间与功能组织核心,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要承载地;四个功能组团承担部分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

三点:组织辐射片区发展

“三点”是指带动和辐射三个发展片区的组织节点,包括珍溪镇、龙潭镇和焦石镇。通过三个组织节点的建设,适度聚集人口与城镇功能,带动各片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两带:以综合交通走廊为依托构建的城镇聚集带和乌江发展带

沿长江的城镇聚集带是依托长江综合交通走廊优势串联中心城区和沿江城镇,在保护生态格局的前提下沿江布局城镇与产业空间,构成沿江产业聚合发展带。 四片:全域统筹下的四大发展片区

四片分别为核心城镇发展片区、沿江下游城镇发展片区、坪上城镇发展片区和后山城镇发展片区,各片区应结合各自资源禀赋特征,差异化制定发展目标、路径与模式,实现错位发展。

3、城市性质

重庆大都市区东部的重要增长极,重庆重要的现代制造、商贸物流、公共服务基地,成渝城市群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 。

4、城市空间结构规划 一城两区五组团

“一城”,指指功能完备、职能互补的涪陵中心城区。

“两区”,指新城片区和老城片区。新城片区是涪陵未来空间拓展、产业发展、品质提升、人口聚集的主要承载空间。老城片区是涪陵未来“文化-旅游-商业”三位一体发展的存量提质片区。

“五组团”,指承载不同功能的城市组团。其中包含江南组团、江东组团、江北组团、李渡组团、龙桥组团。其中李渡组团是未来涪陵区域服务功能以及主导产业布局的主要空间,是涪陵未来最重要的城市发展区域;而以江南组团为主,江东、江北组团为辅的城市片区,主要承担涪陵“文商旅”融合的旅游配套服务功能;龙桥组团是涪陵未来重要的交通枢纽、开放门户、产业基地和城市连接组团,是以交通、物流、产业三项功能为主的城市板块。五大组团功能互动,沿长江走廊逐步展开向西发展的空间框架。

三、专项规划

1、多规合一

2、通达之城: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一枢纽九干线铁路网、“二环十一射”高速公路网、光伏铁路、渝西高铁、两江六港,实现大交通由“通过式”向“放射式”转变,基本建成成渝城市群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建议展项:电容墙

3、便捷之城

(1)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基础设施规划 建议展项:地下共同沟

4、宜居之城

(1)绿地水系规划 (2)生态保护规划

(3)会呼吸的城市(海绵城市)

建议展项:海绵城市立体模型+多媒体 可以讲清楚海绵城市的运作过程

5、乐游之城

(1)旅游规划 涪陵旅游全域化 (2)知名景点 武陵山大裂谷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816地下核工程 建议展项:独立式空间,多媒体影片/虚拟驾驶

四、重点片区规划

五、村镇规划

1、特色乡镇

珍溪、龙潭、焦石

2、美丽乡村

产业发展

20%

一、产业布局

二、重点产业

1、六大新兴制造业

(1)页岩气 (2)新一代信息技术 (3)MDI下游及化工新材料 (4)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 (5)生物医药及生命健康 (6)节能环保

2、六大传统产业

(1)化工化纤 (2)装备制造 (3)材料 (4)医药 (5)食品 (6)能源

3、重点企业

页岩气公司、华晨鑫源、华峰化工、太极集团、榨菜集团 建议展项:触摸查询

三、重点园区

1、李渡园区

李渡园区重点发展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智能装备和现代服务业,到2017年建成千亿级园区,2021年实现产值1800亿元。

2、龙桥园区

龙桥园区突出新石片区和龙头港片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石油化工、新型装备制造等产业,加快打造长江上游重要的临港经济产业基地。

3、白涛园区

白涛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及氯氟化工、聚氨酯聚酰胺、页岩气深加工三大产业集群,建成西部地区一流的化工新材料基地。

4、清溪园区

清溪园区充分利用产业链优势,重点发展铝基础材料及精深加工,基本建成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建议展项:桌面墙面一体式沙盘,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园区进行展示

未来展望

10%

一、智慧城市

二、未来影院

其他功能区

5%

临展、办公室、小型会议室、可做新闻发布会的区域、能看见风景的休息区

博物馆展览大纲

展览大纲2

博物馆石器展览大纲

千年宁国展览大纲

骄子通山历史名人馆展览大纲

大唐神采东方慧光(展览大纲)

大唐神采东方慧光(展览大纲)

涪陵公交路线

丰都 涪陵

展览

《涪陵展览大纲.doc》
涪陵展览大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