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0-03-01 18:22: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年月日》教学实践与反思

我们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有能力自己知道的,无需教师再费口舌,学生有能力自己观察、发现的规律,无需教师的提醒暗示。以前我也上过这个内容,都是直接找出年、月、日的编排规律,得出判断平闰年的计算方法,对于为什么要这样,曾经是怎样,以后会怎样,该不涉及,像这样“掐头去尾烧中段”的后果就是:学生根本成了装知识的篓子,不知道为什么,更不知道要问为什么。所以这次又教这个内容时,我让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在收集中,让学生了解人类创造历法、认识世界的过程。课前的资料调查为学生课中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年、月、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获得年、月、日知识的方法中受到的启发确是无穷的。正如有人说“学到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如何学到的。”

案例:如教学《年月日》

(一)课前准备:

1、利用自习课,激发兴趣:请大家猜个谜语:小宝宝,真稀奇,身穿300多件衣,每天它要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很快猜出:年历

有关年历有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和传说,老师相信同学们可以找资料想办法知道。谁来介绍一下,你准备怎样解决?

学生七嘴八舌:可以查《十万个为什么》;可以看《百科全书》;可以问大人;可以上网查„„

2、利用课余时间,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工收集相关资料。

(二)课堂交流:

(一)同学们查到了许多资料,今天我们先来交流有关年月日的科学知识。

1、学生交流,相互补充,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板书成:

(7个)大月(31天)

一、

三、

五、

七、

八、

十、十二月平年365天 年(9个)小月(30天)

四、

六、

九、十

一、全年

平年(28天)闰年366天

(1个)特殊月二月

闰年(29天)

2、看来大小月比较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介绍记忆方法:拳头记忆法、儿歌、找规律按规律记忆

师根据学生介绍分别请学生上台当老师介绍、领读儿歌,找规律记忆。

3、为什么平年和闰年会相差一天?请查到这方面资料的同学给大家解释解释。(学生解释,

师投影出示)

4、平年、闰年的出现有什么规律?

(1)看表格,找出平、闰年。

(2)小组讨论:平年、闰年的出现有没有规律?有怎样的规律?如果实在看不出来,也可

自学课本第45页第一节。

(3)交流发现的规律。

5、有了这个规律,我们不看表中二月或全年天数怎样来判断哪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谁来

告诉大家判断方法?

投影出示:判断下列年份各是什么年?

1984年1972年1998年2000年2100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判断,可使用计算器。

6、交流,对2100年学生有争议,再次看表验证。请学生介绍查到的资料,师投影出示。理解判断平闰年方法中的“一般”两字的含义。

7、师生判断比赛,介绍判断小窍门,说明这其实也是一个数学规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课外书查查。

(二)巩固

1、猜一猜:小东满16岁的时候,只过了4个生日,他是哪一天出生的?为什么?

2、老师发现许多数学家的生日都和“9”有关,如果你能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小秘密,那么将来你也许也能成为一名数学家。(师介绍数学家高斯的生日,学生仔细看计算方法,找其中的秘密)

(三)课后延伸:

1、上节课大家介绍了有关年月日的科学知识,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资料要介绍,请继续介绍,并说说你是如何得到这些资料的。

学生交流介绍。有的介绍为什么二月只有28天或29天定历法的故事;有的介绍“年”的传说;有的介绍公历与农历的联系;还有的介绍几千年前制订的公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也有某些不合理之处„„

2、如果你想向更多的同学介绍你的发现,你可以出一份有关年月日的小报。你也可对年历作进一步的研究:(1)现在国际上也有人与你们有同感,正在尝试改革公历,有那些改革?

(2)如果让你改革公历,你觉得怎样修改比较合理科学?

教学反思:

1、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这节课中学生课前为查找、收集年、月、日的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2、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从而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在方法上、过程上与科学研究很相似,连情感体验也很相似。遇到障碍时的苦思冥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结论概括的逐步完整性,都很像科学家有过的经历。这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迈出了可喜一步。

年月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年月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年月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反思

《年月日》的教学反思

年月日公开课教学反思

《《年月日》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年月日》教学实践与反思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