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全覆盖资料

2020-03-03 09:34:4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十个全覆盖资料

今年,临河区以城乡建设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早起步、细规划,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翻看“十个全覆盖”的“民生账单”,每一个细节,每一步实践,都扎实有力,为临河农民的幸福感加上了重重的砝码,为农村的发展勾勒出美好画卷。近日下乡采访,农民掰着手指,给记者数了一件件开心事。

危房改造让群众更舒心

新华镇隆胜村四组75岁的赵金莲20多年来一直住的是墙体裂缝的土坯房,随着“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启动,赵金莲一家住进了新居。人逢喜事精神爽,住进新居的赵金莲老人高兴地说:“真是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又宽敞又亮堂还可保暖了。”

实现安居梦的赵金莲老人,只是临河区在大力推进危房改造过程中众多受益者之一。为让更多的农民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我区不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全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2013年,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7752户;2014年计划投资10907万元,计划完成危房改造1678户。目前,已完成1747户,占总任务的104%;完成投资 11355.5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4%。

街巷硬化让出行更便捷

农村街巷硬化工程是实现城乡握手、村户连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振兴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条件。今年以来,为把农村街巷硬化这一便民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临河区结合通村油路建设,提出“出门是水泥路,出村是小油路”的建设目标,按照“硬化一个村、改造一个村、受益一个村”的思路,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全力打通农民出行“最后一公里”。2014年,临河区嘎查村街巷硬化计划投资7503万元,完成41个村、分场123公里的巷道硬化任务。目前已经完成155.55公里,完成任务的126%,实际完成投资10110.75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35%。

“政府给我们农民考虑得还挺周到,把路面都给硬化到家门口啦!”“如今,我们村房前屋后都是水泥路,村民们把路打扫的跟自家院子一样干净,人走在路上心情也好。”“今年我们村里修了7公里多的水泥路,路通了,销路也就通了,现在,家家户户都在琢磨明年种点甚。”村民们看着自家门前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的路面,个个喜笑颜开,憧憬着今后美好的生活。

农网改造让生活更敞亮

“3年前村里刚刚兴建大棚时,村里多数人家灯泡不亮,只有一点红丝,大棚的帘子也卷不起来,别提有多气人了!”联丰村支书刘胜说,“幼苗培植期间需要保持恒温并及时浇灌,以前村里变压器容量小,根本满足不了大规模种植,白白搭上辛苦不说成活率还低。自从电网改造以来,以前那种现象再没有出现过,现在大棚瓜果、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让村民人均收入翻了几番。”

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要求加快电网发展和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2014年,我区农网升级改造计划任务157公里,改造配电变压器125台,计划投资5250万元,目前,该项目工程已按计划全部完成。

“十个全覆盖”工程是为农民搭建幸福生活的工程。目前,校舍建设及安全改造工程、便民连锁超市工程、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工程和社会保障工程,涉及到的“十个全覆盖”的其他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三年以后,喝的是甘甜放心的自来水,看的是节目丰富的数字电视,走的是脚不沾泥的硬化道路;休闲娱乐有文化活动室,出门购物有便民连锁超市,即使偶尔不舒服还有家门口的标准化卫生室„„这将是临河农民生活的真实显照。 建设美丽乡村 培育乡风文明

“十个全覆盖”工程归根到底是为了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承载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过去农民关心“有没有”“够不够”,现在则更在乎“好不好”“美不美”。如今,走在临河区的乡村集镇,村容整洁,环境宜居、宜业、宜人;家庭和睦,崇德向善,勤劳致富,诚信经营,乡风文明。如果说“村容整洁”是农民美丽乡村梦的外表,那么“乡风文明”则是美梦的灵魂。无论是白脑包镇还是八一乡,他们所取得的成果都令我们感到欣喜,而这仅仅是临河区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推进“迎庆创城”、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中,临河区以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不仅注重改善农村社区的生态环境、注意乡土味道,还在全区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道德模范、精巴媳妇、干净人家、最美家庭、美丽庭院评选以及“德润草原·文明之行——志愿服务在行动”“中国梦尽责圆梦”“讲文明树新风”“身边好人好事”“小手拉大手、共建美好家园”等活动,大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建立完善乡村道德体系,使其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家家争当“和谐家庭”,妇女个个争做“精巴好媳妇”,邻里之间争创“和睦邻居”的浓厚氛围,提高村民文明健康的水平。

截至2014年年底,临河区累计评选10名道德模范、10名身边好人,推荐上报“中国好人”6人。先后组织自治区道德模范王建国,自治区自强模范、全市创业就业先进个人李凤玲,“内蒙古爱心大使”“全国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获得者敖其尔等人组成道德模范事迹巡讲报告团走进社区,开展了两次大型的道德模范巡讲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截至目前,临河区已先后在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陆续报道了“爱心大使”敖其尔、金川社区照顾瘫痪妻子的王忠平、解放社区“活雷锋”刘根泉等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

“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真没见过这么好的社会,买东西也不用跑远路,小卖部东西挺全;有个头疼脑热也不用扛了,家门口就能看病;以前出门是黄土路,现在硬化的水泥路都修到了家门口„„”家住临河区狼山镇富强村年过七旬的李大爷,说起现在的好生活,满脸笑意,“像我这样上了六十周岁的老人,每个月国家还给发养老钱了。”

2014年,临河区完成危房改造1747户;完成155.55公里的街巷硬化任务;新建狼山水厂,改善了19个村6700户农户的供水条件和供水水质;新建份子地、古城等4个幼儿园;新建改造标准化卫生室44个;完成65个村的文化活动室器材配送;投资45万元,为54个便民连锁超市装修店面,统一更换牌匾;完成农网升级改造157公里,改造配电变压器125台;完成6720户电视户户通工程;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农村养老保险覆盖173个村、分场的126880人,为1295名80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老龄补贴462.36万元。

打造典型

以高速公路、铁路沿线、绕城公路和示范点沿线为重点,以撤小村并大村为契机,以产业调整、土地流转、集镇建设为切入点,精心筛选了一批交通便利、人口居住集中的村庄和移民村作为集中覆盖试点,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入手,加大项目资金整合与财政资金投入,打造了双河九庄、八一联丰、图克镇新民村、狼山镇富强村、白脑包镇永清五组等一批规划合理、功能齐全、道路通畅、环境整洁的示范点。

将“十个全覆盖”与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生态移民、扶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和资金效益,一举建成了双河镇李玉村、新华镇哈达四组、曙光永强村等特色鲜明、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一体化推进的典型。为进一步开拓思路、借鉴经验,临河区还召开了由区党政领导、区直单位、乡镇农场,村(分场)负责人200余人参与的“十个全覆盖”工程观摩会,实地观看了“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成果。

将“十个全覆盖”工程和改造厕所、围墙、生态环境建设等统筹起来,积极畅通“一事一议”、企业帮扶和群众自筹等资金渠道,高标准实施了狼山集镇的道路建设、路灯改造、污水管道铺装。在此基础上,按照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拓展的思路,不断加快绿化美化、垃圾清运、镇容村貌整治和柴草堆、粪堆等清理整治工作。 忽如一夜春风来,“十个全覆盖”像温暖的春风吹拂在元宝山区农村的每个角落。自来水、柏油路、文化墙、大超市,田间地头、生机勃勃,街头巷尾、春潮涌动。一幅“乡村美丽、百姓幸福”的新农村画卷徐徐展开。然而,如何让“十个全覆盖”的春天永远留在这里?如何让农村群众拥有一份持久的幸福?元宝山区委、政府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积极探索“十个全覆盖”可持续建设模式,谱写出一首“惠农”曲。 撑起面子,建立“十个全覆盖”长效管护机制

“十个全覆盖”的第一张成绩单,要从村容村貌上打分。走在五家镇望甘池村的大街上,诗意的墙面、整洁的街道、干净的庭院让人流连忘返。“我们村能这么美,都是‘十个全覆盖’工程的建设成果,我们要加强环境卫生常态化管护工作,让村子一直保持这种美。”望甘池村党支部书记王化金说,目前村里完善了《卫生保洁制度》、《门前三包责任书》、《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责任书》等制度,调动了村民参与卫生管护的积极性。

作为一项真正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元宝山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本着“三分建设七分管护”的理念,积极加强后期管护工作。记者来到元宝山镇四合村,曾经“七沟八梁一面坡”的老村子,如今几百户村民喜迁新居。在便民连锁超市里,一位正在选购商品的老人说起“十个全覆盖”,一脸喜悦:“前几天我老家亲戚来了,先是找不到我们村了,后来找到了就是惊讶,羡慕我们村子建设得像城里一样!” 缝好里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 除了村容村貌,“十个全覆盖”让农村真正美起来的还有“主人”的精神风貌。在望甘池村,一张以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命名街巷的鸟瞰图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按照图纸,记者走访了住在吉祥街友善路的村民潘玉川家。55岁的潘玉川是一名机械维修师傅,被当地村民称作“潘万能”,工作之余免费为村民们做零活,修农用车、修家电、接水管。得知自己家被村民们推选为“友善”家庭,老潘笑着说:“谁有需要就帮谁呗!”

说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命名街巷路的初衷,村里的工作人员说:想让大家记住历史,记住“十个全覆盖”工程,也想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地印到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

元宝山区坚持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美丽新农村助力。 鼓足钱袋子,产业发展为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近两年来,元宝山区坚持跳出“三农”抓“三农”,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做强菜、乳、肉主导产业,加快构建“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走进平庄镇前进村锦绣山下的大棚,感受到的是一片暖意。棚里的油桃花开了,粉红色的桃花俏生生地挂满枝头。村党总支书记徐瑞介绍说,近年来,村里把集体经济由地下转到地上,从挖煤变为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昔日荒凉的山坡彻底改变了旧日模样,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生态观光农业区和现代生态牧场园区。目前,前进村锦绣山治理工程已建成水平梯田6000亩,种植紫花苜蓿2000亩,栽植果树经济林4000亩。规划建成高标准大棚300栋,种植樱桃、蓝莓、火龙果等水果,每年为村集体收入增加4000多万元,让全村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截至2015年底,该村在“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累计投入资金5300万元,除上级财政资金外,其余全部为村集体投入,以锦绣山为中心的农牧林果等生态产业作为全村经济的重要支点,帮助前进村完成了“十个全覆盖”工程及其后期的管护和运转,真正做到了产业发展反哺“十个全覆盖”,让农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在元宝山大地上,更多有关“十个全覆盖”的精彩故事还在上演,更多为“十个全覆盖”而辛勤忙碌的人还在努力,在元宝山区委、政府的带领下,他们将跟随着“惠农”的主旋律,共同谱写一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胜利之歌。

十个全覆盖

十个全覆盖

十个全覆盖

观看十个全覆盖

十个全覆盖工作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

十个全覆盖工作方案

十个全覆盖(版)

“十个全覆盖”汇报

内蒙古自治区《十个全覆盖》

《十个全覆盖资料.doc》
十个全覆盖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