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案例(优秀)

2020-03-01 15:57: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2[案例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3[案例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4[案例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5[案例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6案例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

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8、[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9、[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0、[案例]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说‘瞎捣乱\'。\"

问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心理学案例分析(优秀)

心理学案例

心理学案例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幼儿心理学案例

心理学教学案例

《心理学案例(优秀).doc》
心理学案例(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