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爱国(《东京审判》观后感)

2020-03-01 21:31:1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在为国人的一个良好习惯感动着。那就是,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之时,每一个人都会自觉肃立,庄严地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这种普通的行为里影射出的是中国人民浓浓的爱国情。这面热情洋溢的旗帜上写满了什么?写满了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深深的爱。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爱国”,代表着权威的教材郑重地告诉我们:爱国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可是,当我们倾听着庄严肃穆的国歌,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正理解“爱国”的含义?我不敢给出确切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某一个人,也许爱国是对不屈不挠的革命英雄的敬佩,也许是对开拓进取的社会先锋的崇拜,也许是对谆谆教导我们的父母、老师的尊敬,也许仅仅是对教材所谓的“权威”的迷信。

在《东京审判》里,梅汝璈博士竭力维护国家的尊严,誓将践踏中国人民的罪恶滔天的战犯绳之以法,我们在肯定他为中国人民赢得世界的尊重所作出的努力的同时,是否对他的“爱国”情结产生疑问?可以看出,他的“爱国”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但是这种责任究竟是对提拔重用他的国民政府负的,还是对对他寄予殷切希望的中国人民负的呢?也许包括梅博士在内的所有敬重他的中国人民都可以肯定答案为后者,因为东京审判进行时中国国内也爆发了让饱受苦难的人民雪上加霜的内战,梅博士为国民政府不能体恤民生而恼火,对同样应该为战争负罪的国民政府彻底失望,回国后拒绝国民政府的邀请,辗

1 转来到北京,担任与人民更亲近,更能为人民着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员。他的爱憎分明让世人明确了他的爱国情结。然而,我想说,也许这种对爱国的理解是准确的,但却是表面的。其更深层的意义是对和谐美好生活的深厚的爱。当我们淡化“爱国”的政治色彩时,我们必须承认,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爱国情结,即使是被国人所唾弃的“罪恶滔天”的日本人,也有他们的“爱国”情,而且,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他们所谓的“爱国”是自私的,因为纯洁的“爱国”情是平等的,其本质都是对美好生活深厚的爱。或许大家也注意到了,在《东京审判》里,“爱国”并不只是体现在梅博士的故事里的,由记者肖南还引出了另一段故事——雄一和芳子两家人的故事。然而这却是一出“爱国”的悲剧。作为为“国家利益”着想的所谓日本的“爱国志士”们,在他们罪恶的军国主义旗帜的蒙蔽和误导下,踏上了破坏他人家园的不归之路,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善良的弘二变成了杀人的狂魔,最终为大义灭亲的正夫所手刃;爱国的正夫陷入了绝望,悔恨地发出“狗日的日本鬼子”这样发人深思令人心酸的呐喊;一腔热血的樱子成了无辜的“泄欲工具”,变成冰冷的空壳;身居日本国内的所谓清醒的芳子陷入了迷茫的绝境;“爱憎分明”的北野雄一变得虚无与疯狂,想以欺骗自己的复仇方式结束这场悲剧,却让悲剧陷入无休止的延续之中„„他们有自己浓浓的“爱国”情,但是“爱国”对他们来说是什么?是践踏他人的土地破坏他人的家园吗?绝对不是。同样的,是对美好生活深厚的爱。正因为爱的圣洁,当它被亵渎的时候,它的主人才会变得如此迷茫与疯狂。

2 电影里有一段精彩的对白:

肖南问日本酒吧的老板娘:“日本人民都是很好的人民,但你们为什么那么迷信天皇呢?”

老板娘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反问:“那你们为什么那么迷信皇帝呢?”

这段对白看似朴实,却耐人寻味,所谓“迷信”其实是“信仰”在剧中的说法。不管是中国人民还是日本人民,都不自觉地将美好生活形象为国家(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美好生活),把对美好生活的爱具体为对自己国家的信仰,而作为国家的代表,皇帝、天皇以及他们的统治机构就成为了信仰的接受者,圣洁的“爱国”因此被披上政治的外衣。然而,是什么导致了日本人民的“爱国悲剧”呢?是病态的统治阶级的“爱国”领悟。爱是要用心的,美好生活基于健康纯洁的心灵,心灵都受到污染甚至摧残,又怎么会有美好生活呢?日本军国主义不仅是对他国人民美好生活的破坏,也是对本国人民“爱国”情结的极大伤害。一切的一切,都是战争恶魔的罪过。

看完《东京审判》之后,也许我们应该清楚:“东京审判”审判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罪恶滔天的战犯们,而不是日本人民。一个有圣洁的“爱国”情结的民族理当受到世人的尊重。我们在为受侵略国家的人民感到不幸的同时,或许忽略了对侵略国无辜民众受伤心灵的慰藉。毕竟,心系自己的家园,对美好生活抱着深深的爱的“爱国”情结其实并没有国界之分。

谈爱国(《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东京审判》观后感

《谈爱国(《东京审判》观后感).doc》
谈爱国(《东京审判》观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