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0-03-02 22:30: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摘要:当今全国各地基本已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是,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农村儿童 教育 发展 经济水平

现今社会,是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社会,是知识人人才竞争的社会,没有知识就不能够真正的在社会上立足,无法正常的生存。而知识在一些农村地区,却被扔在了一边,于是在假期里,我走访就近的闽侯县荆溪镇桐口小学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调查了我们桐口村儿童的教育情况:

一、农村儿童教育情况相关调查数据

经过学校负责人允许,我查阅了学校内学生的学籍档案,成绩报告等相关资料。在这所学校中,六个年级一共六个班级,每个班级50—60人不等,并且每班有4—8人为外来工子女。在六个班级的学生中,每个班平均4个学生为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父母白天全天候或者大部分时间上班,无暇顾及孩子。

这些学生的家长的资料档案中,平均30%左右家长为高中以上学历,知识水平较高,相对比较重视孩子教育;而25%左右的家长为小学以上,高中以下的学历,对孩子的教育不甚清晰,大多数持“好好学习,以后挣大钱”的观念看待儿童教育;而剩下的家长大多只有小学教育水平,对孩子的教育则是忽视了许多。

而查阅了学生的成绩单后我发现,在每个班级里,成绩为优秀的学生平均占20%,良好的占50%,剩下的为成绩较差的学生。但凡成绩优秀的学生,绝大多数家长有受过比较高等的教育,少部分是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家长,并且,这些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都相对的比较好,家长的月收入3000—5000或以上不等。而成绩不是那么优秀的学生多集中在家长知识水平较低的部分,并且家庭的经济水平能力比较低,家长多忙于工作。

二、农村儿童教育发展中的主要现状

现状一:农村家庭教育

农村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现在的家庭教育的问题有几点,主要是,家庭教育没有主动,家长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使孩子的德育教育没有很好的发展。而学校里却因为个人成绩的一个原因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教育,孩子的品德得不到提高。

同时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不正却的引导方式,比如孩子考了好成绩就会有钱或物质上的奖励,而考不好就会挨批,或者被罚等等,这些不正却的引导使孩子们很容易产生不良影响,使孩子不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以后自身发展和社会造成危害。

农村家庭教育的肓目性,在农村也有家长一个劲的只让孩子学习,找所有的时间都安排好了学习,偶尔一次晚回家也会被盘问个没完,这样也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

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家庭的经济与教育的关系日益明显。父母受教育水平较高,家庭经济比较好的孩子与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经济不怎么好的孩子的成绩两极分化开始出现。这应该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现状二:农村学校教育

经访问学校负责人林老师,我得知:在农村,学校教育也同样是一个薄弱环节,孩子除了在学校里学习,多数的时间还是在家里,在学校里只是学习知识,不能更好得得到监督,回到家里,还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庭教育没有跟上的同时,学校教育在德育方面也没有办法。

由于农村生活条件差等因素,农村学校里的老师多是一些中专生,或者只是刚刚有了大专文凭的一些几乎找不到工作的人,所以对教育没有多大的热情,加之现在的学校间的评比也越来越激烈,而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留级的规定,所以在学生的考试中,造假现象层出不穷,使本来教育情况就不好的农村教育更加了不少“水份”。

现状三:农村教社会教育

单纯的以学校为主要场地的单向教育模式,使学生缺少接触、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机会。学校、家庭、社会是广大青少年的生活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而影响最广泛的是社会教育。通过社会教育这一途径,能够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能够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潜力,丰富课余生活。然而农村教育却忽视了社会教育这一有机组成部分,只看到的是学校教育。

林老师还说到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三、如何提高农村儿童教育水平

(一)加大政府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社会多方筹措经费。保证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性保证,这项工作做不好,农村教育将很难有重大进展。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要突出农村教育的优先地位,政府在制订教育政策时,要有针对性,应当正视农村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难题,有针对性地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要树立城乡整体教育观念,在教育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加快农村教育发展速度,规范农村教育体制。

(二)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

(三)优化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针对我农村小学校布局不合理

的现状,把我区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留有余地,适当调整,合理拆并,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做到学校布局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发展。盘活被撤销、合并学校的现有资产,所得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四)积极推进农村人口的高等教育,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将来挣钱,也是个人精神文明素质的一种提升。并且定期做宣传工作,改变农村长久以来的“读书无用”论,让家长们关心孩子们的,重视孩子们的学习。

四、实践总结

通过实践,我对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所感悟。现在社会经济水平日益增长,社会的物质水平对人民的精神文明水平不协调的现象也一点点的凸显出来。在国家推行全面教育的大背景下,农村教育仍然落后于社会整体的教育。这其中不仅仅关系到国家,社会的问题,也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个身为人父母,甚至于孩子个人将来的发展。因此,对于农村孩子的教育,将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该重点关注的问题。

而参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假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是我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 ,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萌发了我们的责任意识,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 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会责任感来, 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案例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调查报告

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doc》
农村儿童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