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识

2020-03-03 17:08:4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自我认识1——自我认识概述 介绍: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首要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力、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

自我认识是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认识,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体身体,心理,社会特征等方面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个体通过观察、分析外部活动及情景、社会比较等途径获得的,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

简而言之,自我认识就是指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为什么讲?

认识自己当然包括认识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如知道自己现在有多高、多重,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识自己的特点等等。一个人只有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对孩子的行为有着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儿童最初是通过别人,特别是他心目中的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价而认识自己的。这时,别人的评价具有很强烈的暗示作用。父母的言行在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起点上起着至关重要的启蒙作用。自我认识的发展阶段

母婴共生(3~4个月)

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时候不用感受外界的不适刺激(如肚子饿了,尿布湿了),这是一个非常安全、相对封闭的环境。而当宝宝呱呱坠地,人生的第一个“创伤”也便开始了,宝宝诞生到了一个客观真实的世界里。但此时宝宝会以为自己和妈妈仍然是一体的,他不知道自己和妈妈的区别,也不知道自己和其他人的区别。客体关系心理学家称之为“共生”,宝宝分不清哪个是妈妈,哪个是自己。有一天,宝宝会发现,也许妈妈和自己是不一样的。 随着宝宝的一天天长大,他们注意到,原来妈妈并不是无时无刻的存在着的。尿布湿了、肚子饿了,如果妈妈不在身边,无论怎么哭闹,好像事情都没有改变,原来我和妈妈不完全是一样的啊!有时候,宝宝既没有尿裤子,也不饿肚子,但他就是哇哇的哭。其实,这是他在试探和探索。有趣的是,1岁左右的宝宝通常会非常喜欢碰触外界的一切东西,因为他很想感受触摸自己和触摸别的什么东西有什么区别。心理学家把这个阶段成为“物—我知觉分化”阶段。

镜像视觉认知(1~2岁)

1~2岁时,虽然宝宝知道有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或物存在着,但他还是不能确定自己究竟是谁。宝宝的自我意识改变通常是随着发音的进步而进行的,例如“我”和“我的”这些词汇。他们使用这些词汇和自己的名字还不大灵光,1岁刚出头的宝宝对别人呼唤他的名字能做出反应;到了1岁半的时候,他已经能理解自己有名字这回事,同时,他知道名字是属于他的东西。有心理学家做过镜像认知实验。1岁多一点的宝宝看到镜子里的自己,通常只能明白镜中的自己好像和自己有点关系,但大概不是真的;快2岁的宝宝则大多能知道镜子照出了自己的模样。

这个时期的孩子最粘人。他们希望妈妈总在自己的身边,有什么要求的话,妈妈很快就能回应他,不过,如果妈妈不回应的话,他也会渐渐习惯的。

矛盾中的自我意识萌发(2~3岁)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讨论:当孩子两三岁的时候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老是跟你对着干,而且什么事情都想按照他的想法来进行,要不然就发脾气?

俗话说:三岁惹人嫌。说的就是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会坚持自己的主张,开始反抗妈妈,2~3岁阶段的孩子经常会说不,这是他自我意识的萌芽。因为他相信自己什么都能做,所以他什么都想亲自尝试。可是,事实上许多事他不能做,当事实和自己的想法出现差距时,孩子的内心会出现矛盾,所以,这个时候他发点小脾气也是可以谅解的。其实,这也是他分散心理压力的表现,妈妈不用担心。你要学会赞美他的成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 在这一时期,宝宝对自我的了解和描述也发生了改变,心理学家发现:2岁宝宝的自我描述更多的围绕于一些事实性的基本自我特征,比如他们会说“我是女孩/男孩”“我是小孩”等,这些自我描述内容的获得无疑都是爸爸妈妈的强化中获得的,比如我们常常会听到

妈妈骄傲地在众人面前让宝宝“告诉大家你几岁了”,当宝宝发出类似数字的词语时,就会得到妈妈和大家的唏嘘赞叹。

当宝宝长到3岁后,他们的自我描述里常常会出现对自己所处事实的简单描述、自己所有物或喜欢的东西等等,尽管这些描述并不总是正确的。这一时期的表述常常围绕在实物、方位指代等,但他们这些思考大多是不系统或不合逻辑的,他们总是从自我出发来考虑问题。

讨论:有过这种经历的家长您如果有好的方法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有这种困惑的家长也可以说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

1、当这个时期出现的时候作为孩子的家长,您是怎么做的?大家有什么方法来应对孩子经常会说不的情况?

2、对于孩子许多事他不能做的事情,他也要坚持自己的主张该怎么办?

3~4岁:开始懂事的孩子

到了3岁多,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他也渐渐不再惹人嫌了。他的耐心会慢慢增加,他还可能考虑别人的心情,适当地表达自己。孩子开始学着自我约束,会根据周围的情况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这时,孩子开始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形成自我评价,所以,妈妈要多多夸奖他。如果他真的做错了什么事,妈妈应该就事论事地批评。

妈妈要努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3岁以后的孩子,对成功的要求也会变高。他能容忍好几次的失败,所以妈妈要多多鼓励他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

讨论:如何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树立自信心?

4~5岁:人小鬼大

开始了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真正理解什么是自己。他开始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时间概念,并且理解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还有明天的自己是连贯的,一致的。不管自己穿什么衣服,梳什么发型,用什么名字称呼,自己就是自己。

讨论:这个时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课程中内容,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努力„„家长给与客观的评价,鼓励支持,接纳)

注:3岁多的孩子对性别差异的认识很直观:女孩长发,男孩短发;女孩穿裙子,男孩穿裤子。而4~5岁的孩子已经能清楚地分辨男女,即使女孩穿上男孩的衣服,女孩还是女孩。如果他问你一些关于性别方面的问题,你可不要吃惊。只管简洁地、坦率地、科学地回答他就行了。

总体来说7岁之前,儿童对自己的描绘仅限于身体特征、年龄、性别和喜爱的活动等,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

小学时期自我意识发展

从对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为对自己的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

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阶段,小一到小二的上升幅度最大,是上升期中的主要发展时期。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其年级间无显著差异。小五到小六又处于第二个上升期。

A、这个时期孩子对自己的评价主要在五个方面学业成绩、运动能力、社会接纳性、身体外表、行为表现。

B、他人对儿童的态度对其自我评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C、某些社会支持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儿童来说,对其自我评价最重要的支持因素是父母和同学,而不是朋友和教师。

D、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和情感有密切的联系,喜欢自己的孩子会表现出更多的正向情绪和高自我评价。

讨论:这个时期我们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好的方法建立孩子情商方面的能力?

(从以上四点来归结)

青春期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第一次1—3岁,词语我的出现)内心世界丰富起来,开始反复思考关于“我”的问题,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别人喜欢我还是讨厌我?„„

一方面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他们又感到别人似乎总是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总会觉得别人在议论自己,突然高度发展的自我意识使个性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

这个时期到来的时候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关心、帮助。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

入党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类

《自我认识.doc》
自我认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