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2020-03-02 01:34: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衢州市柯城区

一、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

嘎羧,抗日战争后唯一幸存的战象,26载的岁月催它年迈,知道自己大限已近,它重披象鞍,告别村寨,来到昔日战场凭吊,又来到战友们的百象冢,自掘坟墓,庄严地将自己埋葬。课文以嘎羧的行动为线索,语言细腻传神,场面生动感人,语言通俗易懂,结构层次清晰,是沈石溪动物小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情节,理清文章的脉络。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3、抓重点情节开展学习活动,感悟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实现长文短教。

三、教学重点

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主要情节,体会重点语段,感受嘎羧的情怀。

四、教学难点

1、抓情节,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战象嘎羧的情怀,体会作者通过对嘎羧神态、动作的描写把动物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五、课前准备

1、教师:白板课件。

2、学生:做好预习,了解战象。

六、教学流程

(一)猜谜引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那我们就来猜一猜吧!

(用白板的橡皮擦功能,擦出大象图片:先擦出脚,再擦出耳朵、鼻子。)

2、大象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呢?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和象有关的文章:出示课题并齐读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猜谜方式引出大象图片,说说对大象的最初印象,再引入课题,自然、有趣,并为学文做了铺垫。】

(二)检查字词,了解战象

1、出示词语:日寇、扑喇喇、摩挲

斑斑血迹

浴血搏杀

浑身是血

强调:寇的字形,字义,让学生上台书写;血的两种读音。

2、什么叫战象呢?(在战场上作战的大象)课文在第几自然段写到了战象,它是如何杀敌的?(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句子中的哪两个词写出了战象的气势?(“排山倒海”、“势不可挡”。) 这两个词都是用来形容力量强大、声势浩大的。读出这气势来!

3、观看视频(1943年,打洛江畔的战争动画),感受战争的惨烈。

4、再次感受“排山倒海”、“势不可挡”这两个词,朗读这个句子。

5、找一找课文中描写战斗的句子,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抓住难写的生字、难读的字音进行练习,把学生的基础打扎实。紧“排山倒海”、“势不可挡”这两个形容力量强大、声势浩大的词,感受战象的勇猛,让学生初步感知战象。】

(三)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1、就是在这样激烈的战斗中,战象们破城门、踏敌军,浴血奋战,勇猛无敌。最后,死伤无数,只幸存了这么一头战象,此时,你想称这头战象为——英雄(板书)

2、26年后的今天,这位英雄垂垂老矣,即将离世,我们可以说英雄——垂暮(板书)

3、嘎羧这位战斗英雄自知生命大限将至,它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了哪几件事?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

4、交流、概括。 重披象鞍:

预设:嘎羧拿象鞍是为了什么?

嘎羧原来披过象鞍吗?一个“重”字,就把26年前和26年后的事联系起来了。 再回战场:

预设:你为什么要用“再”字? 庄严归去

预设:嘎羧挖掘坟墓是为了干什么?为了把自己——

5、如果把这四个片段串联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6、这篇课文是一篇小说,篇幅很长,我们抓住课文的几个重要情节进行概括后,再进行串联,这是概括长篇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文本特点,快速默读课文,抓主要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习得概括长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四)学习重点语句,走进嘎羧内心

1、这篇课文中的嘎羧具有人类怎样的情感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6至23自然段,画出最能体现嘎羧具有人类一样情感的句子,做上批注。

2、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哪些词触动了你的心灵? ①嘎羧和象鞍分别多久了? 26年再一次相见,文中用到了一个词语那就是——久别重逢。

嘎羧的这位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什么样啊?课文在第几自然段向我们作了介绍?(第九自然段。)让我们和嘎羧一起来看看这位老朋友吧。

从弹洞、斑斑血迹中嘎羧看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呢? 想象着这样的情景,这段话该怎样读呢?

②泪光闪闪——这写出了嘎羧再次见到它的象鞍时心情如何?(这是久别的激动,这更是对曾经岁月的怀念)这个词是对嘎羧的什么描写?(心理)

③久久摩挲——这是对嘎羧的什么描写?这个动作是怎样的?谁来做一做?一般人们只有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做久久摩挲这个动作?可以看出嘎羧对象鞍充满了——(留恋与喜爱。)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这是教学的重难点。】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①凝望,是什么样的望?嘎羧似乎望到了什么? ②观看视频:为什么嘎羧对龟形礁石亲了又亲?

吼叫声就是嘎羧的心声,它想说什么? ③对比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朝你看一眼„„”

“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嗄羧已经50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嗒嗒地淌着唾液······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

④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五)总结升华

1、课文中像这样感人至深的句子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嘎羧,走进它的情感世界,走进它的内心世界。

2、课后阅读沈石溪的《最后一头战象》,及其它动物小说。

【设计意图:课内外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继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融入语文。】

七、板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

英雄垂暮

重披象鞍

再回战场

动作

庄严归去

神态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__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doc》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